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专家提醒:好看的药材不一定是好药
中药饮片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近两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药及中药饮片环节的飞检力度。
继25日发布《总局关于12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的通告》、26日通报于2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情况,10月2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总局关于27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的通告(2017年第167号)》。
连续三天,通报中药材质量问题,可见药监部门之重视以及问题之突出。
长期关注中药饮片质量问题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药鉴定专业张丹雁教指出,我们在实际接触中发现一些药材人为增重、过量熏硫、发霉虫蛀翻新等不良现象,在此提醒消费者,外表光鲜亮丽的药材不一定就是好质量药材,选购时需注意。
一个月6次密集发布中药饮片质量通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通告称,标示为亳州市佰世信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生产的27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不合格项目包括杂质、含量测定、形状。相关企业已被要求暂停销售使用、召回产品,并进行整改。
通告指出,经江西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检验,标示为安国市祁澳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运城市神农中药材有限公司、江苏福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广印堂中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纪淞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亳州亳药堂药业有限公司、江西省玉山东港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22批次丁香不合格。
不合格项目包括杂质和含量测定。经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检验,标示为江西宏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湖南省南国药都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邵阳神农中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至信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南宁市景昌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生产的5批次党参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性状。
记者不完全统计,光10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就密集发布了6次中药饮片质量通报,今年以来,截至7月9日,国家食药监总局总计10次发布了涉及384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的公告。
为求卖相好商家“下功夫”
对于中药材质量问题,国内知名药材鉴定专家张丹雁教授深有体会,她作为国内最大基层中医连锁集团固生堂的药材质量把控专家,在一线接触中发现一些不良现象,总结起来常见有人为增重、过量熏硫、发霉虫蛀翻新、非药用部位过多、相似品替代正品等等。
以炮制方法为例,比如有些商家用双氧水浸泡紫河车,为了去腥、去臭味变得外观好看;珍珠没有用豆腐去除杂质;有的玉竹、当归、茯苓、银耳过量熏硫,还有些药材过期发霉、虫蛀变质,不良商家却通过清洗、染色,重新销售这些劣质产品。
张丹雁特别谈到增重牟利现象,这在虫草药材中比较多见,还有茯苓、酒黄精、熟地、制首乌等炮制品浸泡重金属盐增重,“我们还见到,红花中大量掺沙现象”。
消费者对卖相的看重,也引得商家们纷纷在此“下功夫”。
比如染色,染色品冒充西红花、苏木白边材染色黄芪染黑充黑芪,枸杞久放颜色变暗淡染红看起来更新鲜;或用石蜡抛光染色,三七市场价格高,石蜡染黑可以提升品相,太高价格售卖,石蜡还可掩盖成色不好、有破损或生虫病的三七。
“如果市场上看到三七发黑,最好别买,遇到工业石蜡加工三七,严重有损健康”,张丹雁如实说。
药食同源的山药在市场常见,但也存在过量熏硫磺的情况。
此外,还有种植中使用膨大剂,导致特大白术、特大的丹参;用非正品替代或是掺入正品中售卖,比如竹叶柴胡、锥叶柴胡代替柴胡;粉葛代替野葛;红豆代替赤小豆;石菖蒲掺水菖蒲;白花蛇舌草掺水线草等等。南方日报记者 李劼
编辑:赵彦
关键词:中药 中药饮片 质量通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