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进入大众视野的简帛,唤醒千年历史
人类最早的“十进制计算器”是一堆薄薄的竹简;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学堂就有“九九乘法口诀表”启蒙教材;马王堆出土帛书上有图文并茂的彗星图和经脉书……穿过数千年历史隧道,在纸张发明之前,记录在竹木和缯帛上的信息成了古史研究的重要线索。最近,山东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编的 《书于竹帛———中国简帛文化》 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展现了“简帛时代”的灿烂文明画卷。
至少从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开始,中国人就将竹木制成的“简”“牍”和丝织品“帛”作为书写载体,尤以简、牍的使用最为广泛。20世纪以来,我国西北和江南等地陆续发现大量战国至汉晋时期的简帛,它们既是珍贵文物,也可与传世文献对照印证历史。简牍帛书的发现,大大推动了人们对历史学、文献学和文字学等领域的认识。
《书于竹帛———中国简帛文化》涵盖了简帛的制作、书写与出土,以及简帛所记载的军事法律、社会生活、教育文化等内容,多为一手资料,汇集了简帛发掘与研究的成果。业界评价,这本书既是了解简牍文物、先秦至魏晋文史知识的全息读本,亦是“简帛学”走出象牙塔走向公众的尝试,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普及意义。
简帛记录了古代科技医学的进步,也彰显了民族智慧
简帛中有文字、图表、绘画等多种书写形式,更有古文、篆、隶、行、草等书体,在书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简帛中的文书、数术、医方、食谱、书信等,则可一窥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清华大学藏战国简中发现的存世最早的实用算具 《算表》,今年还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胡平生说,《算表》 的先进之处在于它是十进制的,同样的十进制算表在欧洲直到15世纪才出现,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古代的应用数学遥遥领先。从书中文献图片可见,公元前305年左右,利用这套《算表》 能快速计算100以内的任意两个整数乘除?!端惚怼贰」灿?1支简,每支长43.5厘米,宽1.2厘米,其中4支上端有残缺。据考证,《算表》上每支简首部都有钻孔并穿线,每支简的钻孔上方有一行数字表示乘数,下方有19行数字用来运算。第20支简上整齐排列着20个钻孔,每个钻孔也都有丝线穿过,第20支简左侧有19列数字,右侧有一列数字表示乘数。这样一来,加上钻孔,整部 《算表》 就构成了21行21列的“数字表格”,钻孔和丝线用来定位需要计算的数字和拉动进行运算。
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国古人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教育发达。除了《算表》,湖南里耶出土的“九九表”简,则是目前中国考古发掘获得的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距今已超过2200年。古代“九九表”的运算顺序跟现在刚好相反,从“九九八十一”往前运算。它的出土说明,早在秦朝,中国人已熟练掌握乘法交换律,并把它用于社会生活所需的计数中,这也是当时学堂算术的启蒙教材。
让学界惊喜的是,简帛还记录了中国古代科技、医学的进步。湖南马王堆出土的帛书 《天文气象杂占》 绘有云、气、恒星、彗星等天文图像约250幅,并附有图像的名称、解释和占文;《导引图》 则图示了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医疗体育方法。古代军事制度同样是简帛记录的重要内容,比如汉简 《塞上烽火品约》一文中,针对敌人数量、进攻时间和方位的不同,对如何燃放烽火、升降预警信号标志作了详细规定?!叭粜倥谙掠晏烊肭直呷?,无法点燃烽火时,戍卒应立即派人奔跑、快马疾驰送达信息?!庇形氖纷医舛寥衔?,两千年前的中国,对于通过烽火燃放进行敌情预警,已经有了相当成熟和完善的制度。
让“养在深闺”的简帛真正活起来,走进公众视野
有学者指出,简牍帛书的发现,使中国史、语言文字、法律史等诸多领域研究有了突破和进展,但目前不少简帛还停留在学术的“象牙塔”中,有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遗憾;或因其文字难懂,难以走入寻常百姓家。
可喜的是,出版界、文博界、高校等做出了积极尝试?!妒橛谥癫泄虿幕芬皇?,正是最近在山东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简帛文化展的导读图录,该展览共展出从战国、秦、汉至三国、晋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850余件简牍帛书,将持续至明年3月。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全面展示近年来简帛研究最新成果的展陈互动,还是以图文并茂的普及读物形式传播,都有助于简帛这类珍贵的不可再生文物资源真正活起来。
一旦简帛上的故事被更多人理解认知,遥不可及的文物就变得可亲可近。以睡虎地4号墓出土的两件木牍为例,考古专家证实,其内容是战国时期士兵黑夫、惊兄弟两人写给家中同胞和母亲的信,叙述了他们从军到淮阳一带参加对楚作战,请求母亲与兄弟支援衣物和钱财。据悉,这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家信实物,其中蕴含着极重要的历史信息,学界推测,从黑夫和惊向家中要钱来看,秦国普通士兵可能没有军饷,日?;ㄏ捅阋滦杓抑懈旱5?,他们杀敌动力或来自战胜后的封爵奖赏等。
“简帛是纸张普及之前中国最主要的书写载体,在文明传承、民族创新、文化传播上起着重要作用,也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多个维度?!痹谥泄幕挪芯吭貉芯吭绷跎芨湛蠢?,未来学界的努力方向,正是使简帛进入大众视野,让更多读者直观感受到,中华文明曾镌刻的一个个醒目坐标。
《书于竹帛———中国简帛文化》 一书展示了古代有代表性的简帛。图①为湖南马王堆出土的帛书 《导引图》。图②为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算表》(局部)。图③为睡虎地4号墓出土木牍上秦代士兵黑夫、惊两兄弟写给母亲的家书(局部)。
(均上海书画出版社供图)
编辑:杨岚
关键词:进入大众视野的简帛 大众视野的简帛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