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民进会员林为林:“昆曲是我的生命”
“昆曲是我的生命”
——民进会员林为林的艺术人生
【人物简介】
林为林,民进会员,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项目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两次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获首届“文华表演奖”“白玉兰”主角奖等多项荣誉。
林为林在指导年轻演员排练。
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曲表演班见到林为林时,他正利用休息时间为浙江昆剧团“代字辈”的三位小武生亲授课业,指导排练折子戏《林冲夜奔》。接受采访时林为林欣慰地说:“他们都是我跑了很多路亲自去招来的,按昆行的辈分论都是我的孙子辈,所以心里一直很牵挂,有空就来看看他们,帮他们排排戏。学戏三年多,排练了两三个月,孩子们的表演已经很有些样子了?!?/p>
“小林冲”们的唱腔犹带着变声期特有的嘶哑,表演却颇有章法,将林冲含冤负屈、英雄落魄的悲凉与激愤描摹得惟妙惟肖。一招一式间,他们的身影仿佛与四十年前初出茅庐的林为林重合在了一起……
赢得“江南一条腿”的美誉
《林冲夜奔》对林为林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1979年,进入浙江昆剧团学员班的第二年,林为林跟他的启蒙老师、著名女武生张正堃学的第一出戏就是《林冲夜奔》。江南昆曲多为“三小戏”(小生、小旦、小花脸),林为林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武生行。究其原因,他说:“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受样板戏影响很深,耳濡目染之下,我从小就崇拜英雄。进了剧团又想当英雄,就只好选武生这一行了。”
寥寥数语的背后是长年累月的汗水、辛劳和伤痛。夏天酷暑难耐,仅有的几间练功房都被别的行当“瓜分殆尽”,林为林就戴着斗笠,穿着厚呢衣服,烈日炎炎之下跟老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细细抠了一年半,才把整出《林冲夜奔》学下来。张正堃告诉林为林,学武生首先要练好基本功,腿是最重要的;唱武戏没有腿,就像唱文戏没有嗓子一样。
林为林始终牢记老师的教诲,条件苦,他练得更苦:沙袋压膝、悬空吊腿,甚至刷牙洗脸、吃饭睡觉,他都不忘把腿搁着,把自己绷得紧紧的。为了练就过硬的功夫,学习高难度的技巧,伤筋动骨如同家常便饭??稍诹治挚蠢矗庑┒疾凰闶裁?,因为每一个行当都有特定的基本功,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要实现动作、声音与情韵的交融。昆曲传统武戏的魅力就在于“戏必有技”,武生演员缺乏武功技巧和绝活,就不能准确地映衬人物性格和情绪,表演就没有艺术性,所以必须持之以恒地加以修炼。
林为林扮相英武,气度恢宏,功底扎实,台风稳健,腿功尤为叫绝,渐渐有了“浙江一条腿”的美誉,也成了浙昆“秀字辈”的领军人物。1986年,年仅21岁的林为林凭借《界牌关》摘得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是当时最年轻的“梅花奖”得主。在北京演出时,他饰演的罗通被敌军将领戳腹挑肠,仍拼命将肠盘绕在腰腹间与之死战,其雄浑壮烈颠覆了人们对于昆曲细腻温婉的传统认知,短短40分钟的表演赢得了现场所有专家前辈的认可,更收获了观众26次雷鸣般的掌声与喝彩。林为林在戏曲界的名声越来越响,经常参加全国性的文艺比赛、文化交流和艺术汇演,还远赴海外演出,“浙江一条腿”便升级成了“江南一条腿”。
“昆曲艺术博大精深,包含了文学、美学、音乐等艺术之美。‘江南一条腿’只是别人赠予的雅号,要把戏演好光靠‘一条腿’是远远不够的,武生更需要文武兼修,才能获得精致化的舞台呈现?!绷治炙?。
一天也不敢放松自己
昆曲是“百戏之祖”,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在昆曲的发展史上,最初是“文武双全”的,后来因为剧本创作、演出条件、观众群体的限制,加上武生演员容易受伤、艺术生命短,逐渐形成了“文强武弱”的局面。林为林却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令人难忘的昆曲“大武生”形象。
2007年,他以《公孙子都》获得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表演奖”,并且“梅开二度”;2017年,又以《大将军韩信》中饰演的韩信一角摘得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林为林在超越自我的同时,也不断地完善自我,让自己的艺术人生更加精彩。
为了把《大将军韩信》演下来,五十“高龄”的林为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每天保持三、四个小时的训练时间,一天也不敢放松自己。筹备三年,2014年12月《大将军韩信》在杭州首演,林为林将对韩信命运的感悟与自身独有的气质融汇在一起,完美展示了各种昆曲传统武技,为每一个动作注入了灵魂,震撼了全场观众。
接下来的几年里,《大将军韩信》边演边改,日臻完善,结尾的一个高难度动作却始终保留了下来,这对林为林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武生演员必须坚持练功,否则歇下来很快,真的要懂这个事业、爱这个事业,才能义无反顾地付出。”林为林感慨道。
《大将军韩信》以武戏见长、文武兼备,前半场以“武”塑造少年英雄的形象,下半场则以“文”表现深沉压抑的心理。林为林以往演武生唱得比较少,但在这部戏里因为文戏的比重大大增加,他的演唱功力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从文武小生演到文武老生,这样的跨行演绎非常考验演员的艺术积累和表演功力,更展现了林为林极其深厚的艺术领悟力与表现力?!鞍子窭肌苯闭嵌粤治直硌菀帐醯母叨热峡桑暗贝ヌ澄渖凇笨晌绞抵撩?。
能上舞台,也能上讲台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项目传承人,林为林肩负着昆曲艺术传承与发展的使命?!袄デ枪爬弦帐酰皇浅戮梢帐?。古不陈旧,新不离本,是当代昆曲人追求戏曲创新必须坚守的理念。我们既要原汁原味地继承和展现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又要赋予昆曲艺术新的时代内涵,这样才能有好的出路?!?/span>
林为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几部新编历史剧,一反以往“非忠即奸”的扁平化人物塑造方法,而是注重解读人物性格、凸显人物命运。
为了昆曲的推广与传播,林为林可算得上“不遗余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先锋,林为林去台湾办专场演出,应“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之邀在台湾艺术大学授课,还跑遍了台湾地区的大学,倾情讲授“昆曲武艺之美”。在台湾的演出、教学经历启发他在大陆开展了“昆曲进校园”活动,培育一大批青年观众。他还把每一次出访都视为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良机,带着古老的昆曲走出国门,掀起了阵阵“昆曲热”。
昆曲是一门口口相传的艺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传字辈”从前辈那里学习传承下来了五六百部传统折子戏,而现在在剧团挑大梁的“万字辈”学到的可能还不到百部。林为林痛心地说:“随着一代代昆曲人的离去,很多东西都失传了。我身上还有五六十个昆曲武生、小生、老生的戏,一定要好好地传下去。”
如今,林为林卸下了浙江昆剧团团长的职务,在浙江音乐学院任教。以往总是风风火火地拼杀在演出和剧团管理的第一线,现在的他更需要静下来思考和总结,从艺术理论、艺术教学、艺术感受方面整理一些自己的东西?!拔夷苌衔杼?,也能上讲台,舞台和讲台无非是侧重点不同,两者并不矛盾。当代昆曲人背负着昆曲艺术传承与发展的使命,所以剧目不能丢、传承人不能丢,一定要培养好青年艺术人才和青年观众群体,这才是昆曲艺术根植的土壤?!?/p>
“昆曲是我的生命,是人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很荣幸,昆曲既是我生存生活的载体,又是我为之奋斗的事业,可谓苦在其中,乐在其中。”林为林对昆曲事业的挚爱溢于言表,亦刻骨铭心。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昆曲 艺术 武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