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癌细胞提醒你10句话
大家好,我是癌细胞。对,就是那个网络、电视、报纸上频繁出现的可怕“名词”。
很多人都发现,近几年患癌的人比以前多了,身边总能听到某某患癌的消息;关于“癌”的种种报道,也不断刺激着大众的神经。
如果你以为我离你还很远,下面的数字恐怕会让你吃惊。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以74岁寿命计算,人一生患癌的几率高达22%。
2016年11月,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公布最新报告,至2030年,癌症每年将夺走550万女性的性命,大约相当于整个丹麦人口。
其实,我是曾经人体忠实的一员,是一个正常的细胞。因为人体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吃的食物、每天的生活习惯等,让我渐渐改变,变得面目狰狞,直至最终失控,顺着人体循环系统扩散到全身。
今天,《生命时报》“邀请”癌细胞,为大家讲出心里话,教你科学防癌。
受访专家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肿瘤医学中心普外科主任 石汉平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老年心理中心主任 李娟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潘战和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 陈庆瑜
1
“1~99岁都爱的糖,是癌症帮凶”
有人说糖会“滋养”癌细胞,虽然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但高糖饮食确实与癌症有关。
瑞典科学家曾对8万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过多摄入糖、果酱等食物,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因为吃糖会导致胰岛素大量分泌,使胰岛功能受损,成为诱发胰腺癌的潜在因素之一。
一项针对绝经后妇女的研究发现,血糖水平高的人,患上直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人几乎高两倍。
破解对策:
学会看加工食品上的标签,选择低糖或无糖食品。
警惕“隐形糖”,番茄酱、速冻食物、牛肉干、面包等都含有不少糖分。
精米白面升糖指数也较高,应该控制摄入量,建议多吃玉米、燕麦、豆类、红薯、土豆、山药等粗粮。
2
“果蔬是癌症克星,很多人忽视了”
2017年2月,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相比较于不吃果蔬的人,每天吃200克果蔬的人患心血管疾病风险低13%、患癌风险低4%、早亡风险低15%;吃800克时,则分别减少28%、13%、31%。
研究还指出,能降低癌症风险的食物有绿色蔬菜、黄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萝卜、白菜、卷心菜等)。
破解对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里推荐,每人每天应该吃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
伸出双手,教你精确衡量果蔬重量:
对蔬菜来说,一个拳头 + 双手一大捧 = 300~500克
对水果来说,双手一捧 = 200~350克
3
“烫是一种痛,癌会趁虚而入”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过热饮品(如咖啡、茶等)可能会引发食管癌,“过热”指的是饮品温度在65℃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喝咖啡、茶本身不会致癌,只是别喝太热的。
中国人吃饭尤其讲究“趁热”,过热的食物会损伤食道黏膜。长此以往, 黏膜反复受到慢性损伤, 可能引发慢性炎症,增大癌变可能性。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爱喝功夫茶、生滚粥的潮汕人,爱喝大碗烫粥的太行山区居民,常饮滚烫奶茶的新疆哈萨克人,都是食管癌、胃贲门癌的高发人群。
破解对策:
不要吃烫食、不要直接喝开水和烫茶,等放凉一点再喝。
小笼包、生煎包等带馅食物,吃的时候要当心。
4
“食物宜淡不宜咸,管住撒盐的手”
盐和癌症也有“亲戚”关系。日本胃癌高发,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摄取盐分太多。
吃得太咸,会导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损伤,日久会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导致胃癌发生。
破解对策:
食物宜淡不宜咸,每日盐的摄入总量应低于6克。
注意食物中的“隐形盐”,酱油、味精、调味料等都要少用。
吃饭口味重的人,最好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水果,帮助阻断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5
“腌和熏风味独特,恰好癌症也好这口”
腌菜、腊肉、腊肠等腌制食物,往往含有大量硝酸盐,会在胃内被转变为亚硝酸盐,与食物中的胺结合成亚硝酸胺, 有极强的致癌性,增大胃、肠、胰腺等器官癌变风险。
而熏肉、火腿等熏制食物同样风险不小。熏烤类食物在制作中,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类物质,具有强弱不同的致癌性,强致癌物苯并芘就是其中一种。
破解对策:
无论是下馆子还是在家,尽量多吃新鲜蔬菜、肉类,少吃加工肉制品。
6
“烟酒不分家,伤害你我他”
吸烟会增大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这早已是共识。除了要戒烟, 这里的烟还包括油烟。
国人喜爱煎、炒、炸等高温烹调方式,很容易产生大量油烟,夹杂着不少烷烃类物质等致癌物,增加患肺癌风险。
过量喝酒和肝癌密切相关,常喝啤酒或其他含酒精饮料的人,结肠癌发病率高。
破解对策:
除了自己不抽烟,也别让身边人遭受二手烟侵害,因为二手烟会让肺癌发生危险增加20%~30%。
多用蒸、煮等烹饪方式,炒菜时避免油温过高, 控制火候和时间,打开抽油烟机。
贪酒的人注意了,男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7
“你熬得不是夜,是命”
美国癌症研究会调查发现,每晚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高47%。
因为睡眠中会产生一种褪黑激素,能减缓女性体内雌激素的产生,起到抑制乳腺癌的目的。
除此之外,常处于熬夜、疲劳、精神不振状况的人,免疫力会跟着下降,给疾病趁虚而入的机会。
破解对策:
任何年龄层的人,都要注意劳逸结合、少熬夜,注意作息规律。
成人每天睡6~8小时为宜,睡前2小时最好不要进食。
8
“忽视运动的你,是癌症候选人”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7万人的长期研究发现,每天只要走路一小时,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肠癌的几率。
美国华盛顿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联合研究发现,每周合计快走5个小时或者跑步2.5小时的人,乳腺癌风险降低14%,结肠癌风险降低21%。
破解对策:
避免多余的热量和脂肪囤积,少吃多动。
每天跑步半小时,也可选择自行车、游泳、引体向上、俯卧撑等方法,循序渐进地锻炼。
晚饭后要外出健步走,用走路调节工作疲劳,不要吃完饭就坐下来。
如果没有大块时间运动,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动起来。下班多走路少坐车、爬楼梯少坐电梯、中午饭后散散步等。
9
“‘癌症性格’,心理因素也致癌”
如果你每天都阴沉着一张脸,正常细胞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去,对我们癌细胞来说,更是生长扩散的机会。
有种性格叫“癌症性格”,这类人喜欢生闷气、长期精神不佳,沉浸在焦虑压抑的负面情绪中,带来睡眠、饮食问题,长期会让机体免疫力紊乱,癌症趁虚而入。
美国一项针对8000名癌症病人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都发生在失望、孤独,或其他沉重打击和精神压力频繁发生的时期。
破解对策:
不要一味地压抑、克制。向他人倾诉、写日记、做感兴趣的事,都有助于排解不良情绪。
不要一味地迎合他人,学会善待自己,敢于说“不”。
多参加社交活动,试着去展示自己,增强自信心。
10
“定期体检,阻挡癌症的重要屏障”
随着年龄的增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每年的定期体检不能错过,癌症如果在早期就被发现,配以正确的治疗方案,可大大提升患者5年生存率。
破解对策:
长期吸烟、患有肝病、慢性胃溃疡、直系亲属中有得过乳腺癌的人,都属于癌症高危人群。
青年男性结合自己的家族史、既往史、烟酒史等,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如胸部X光检查可排查肺部疾??;腹部彩超可对肝胆、泌尿系统、甲状腺肿瘤进行初筛。
青年女性应该加强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等的筛查。
中老年人群可以做低剂量肺部CT;消化道肿瘤筛查;肝胆、泌尿系及甲状腺彩超等?!?/p>
如果你们爱自己,我也只能永远当个正常细胞中的“健康宝宝”。
如果你们挥霍生命,连自己都不爱了,我就会自暴自弃、越变越丑。
编辑:赵彦
关键词:癌细胞 癌症 肿瘤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