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完成 队员讲述防北极熊经历
原标题:我国第八次北极科考顺利完成 实现三个首次创多项纪录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船”,于10月9日晚上抵达位于上海的国内极地码头,这标志着我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顺利完成。这次北极科考历时83天,实现了三个首次,创造了我国北极科考多项历史纪录。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7月31日穿越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开始业务化调查考察活动??疾於釉诒北?0个海域进行了考察作业,开展了海洋基础环境、海冰、生物多样性、海洋塑料垃圾等内容的多学科综合调查,填补了我国多项北极科考空白。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队首席科学家 徐韧:我们这次环北冰洋考察,首次穿越了中央航道和西北航道。多个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比如放射性调查,和微塑料调查,是我们首次开展的业务化调查。
通过环北冰洋科考,考察队获取了600万条各类数据信息,5000余份生物和化学分析样品,推进了我国北极业务化调查体系建设,为北极航道、生态和环境污染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积累了第一手的珍贵资料。
中国首次在北极开展微塑料考察
目前,海洋里的垃圾80%以上为塑料,这些塑料垃圾除了肉眼可以看到的,还有一些很难直接观察到的微小塑料垃圾。在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中,我国首次开展了有关“微塑料”的调查活动。
微塑料被一些科学家称为“海洋里的PM2.5”,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垃圾。在海水的作用下,一些大块的塑料会破碎成小块,有些会小到肉眼很难直接观察到。这些塑料垃圾虽然个头小,但是依然很难降解,会长期存在于海洋当中。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穆景利:很多的海产品中已经检出微塑料的存在,像滤食性的生物贝类、软体类生物,相对含量是比较高的??帕P〉幕盎峤胍恍┥锏淖橹?、器官,引起一些病变。现在主要的侧重点,还是对环境的浓度、分布进行重点关注。

据科学家统计,全球每年有480万吨到127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海洋生物误食渔网等塑料垃圾导致死亡的情况已经被大家所熟知。在北冰洋开展微塑料调查,已经成为中国北极科考工作的一个长期业务化调查项目。
除了海洋微塑料,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队进行的海洋人工核素的考察工作,也是我国首次在北极开展的业务化调查项目。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于涛:海洋放射性物质的一个特性就是,人类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手段对它的污染进行防治,它会在海洋生态环境中长期存在。全球的大洋是相通的,任何一个地方的污染物质,都会随着洋流运动在大洋中污染扩散。

设立"浮冰"站 监测北极气候变化
北冰洋的大部分区域都被冰雪所覆盖,研究浮冰的变化是北极科考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队在考察中,一共在七块大浮冰上设立“冰站”,进行调查作业。
央视记者 牛巧刚:这里是北冰洋北纬82°,东经155°左右,我脚下是一块巨大的浮冰,大概十平方公里,我身后的科考队员正在进行作业,这是今年他们进行的第七块浮冰作业。

“冰站”是浮冰上的观测点,考察队员会在冰站安装一些监测设备,来记录浮冰的变化过程,从而了解北极的气候变化。

这些设备可以记录浮冰一整年的变化,实时把数据传回国内。在冰站作业中,考察队员除了要安装设备,还要测量环境数据,并采集冰芯和海水样品进行分析。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蓝木盛:到冰面上钻取冰芯,对冰芯的生态环境进行现场调查。然后我们会量取冰下水,0到10米左右,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观察冰的融化过程对冰表层海洋生物的影响。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队首席科学家 徐韧:通过这些冰站的作业,了解整个北冰洋冰的融化和堆积情况。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队科学家 何剑锋:同样的雪龙船,1999年的时候只是到北纬70°左右,再往北都是冰了,雪龙船就拱不过去了。我们现在已经到北纬80°以北了,但是积水区还是非常多,所以说,北冰洋的冰雪融化还是比较明显的。

北极冰雪正在加速融化,必将引起新变化。了解掌握北极的情况,为国家相关战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是中国极地科学家面临的挑战,也是这次北极科考工作的重要任务。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科学家 何剑锋:以后很多东西,类似北极熊这样的物种会越来越少,甚至以后,它不适应环境了,就没有了??赡芑嵊幸恍┬轮?,亚北极的物种到北极来。如果这个趋势不可避免,那么我们也要积极面对。

考察队冰站作业的苦与乐
考察队员在冰站上作业不仅要面对凛冽的寒风,还要特别注意来自两方面危险,一个是当地的“霸主”北极熊,再一个就是浮冰上的裂缝,它们都是生命安全的威胁。
考察队队员从雪龙船到作业的冰站,需要换乘黄河艇。队员们在上浮冰前,负责安全的队员会先进行探查,作业的过程中,还会有专门的队员负责瞭望警戒,如果发现北极熊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大家尽快撤离。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张涛:能见度好的话防熊比较轻松。能见度不好的话,比较紧张。
记者:遇到过熊吗?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张涛:我们以前碰到很多次,每年都会遇到。
?


这次科考中,考察队员只是在航行的过程中,看到两三公里外北极“霸主”的身影。但是,冰面上的裂隙就在大家身边。裂隙被积雪隐藏着,直通几千米深的海底。负责安全的队员会在一些冰裂隙附近插上标示旗,提醒作业队员注意身边的危险。

在冰站作业通常要连续工作五、六个小时,虽然是夏季,但是气温仍然低于零度。队员们的防寒服是特别定制的,因为穿上行动有些“笨拙”,被大家叫做“企鹅服”。架设设备是精细活,有些工作戴手套无法操作,考察队员只能徒手完成。


冰站作业虽然辛苦、危险,但是大家都很珍惜这难得的考察机会。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蓝木盛:我们在北纬78°打上来一个冰芯,冰芯的味道还是北极的好。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杨清华:很充实,很好。有活干,能够检测这些数据。

编辑:曾珂
关键词: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完成


2019个雪人亮相冰城
合肥:红红火火庆元旦
博索纳罗宣誓就任巴西总统 强调恢复经济消除腐败
纽约时报广场安装水晶球
拉乔利纳赢得马达加斯加总统选举
沙特国王改组内阁
阿联酋驻叙利亚大使馆重新开放
泰国民众在印度洋海啸14周年之际悼念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