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悦读 悦读
宋词里的中秋月

文征明《吴山览胜图》,祝允明《中秋玩月诗》合卷
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周礼·夏官·大司马》云:“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贝舜Α爸星铩?,指“中秋八月”?!吨芾瘛ご汗佟せa章》又云:“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本葜Pⅲ偈浮妒め俜纭て咴隆?,是用以迎寒暑之气的迎气歌,迎暑气于昼求诸阳,迎寒气于夜求诸阴??芍?,中秋八月夜晚为迎寒气之阴,与仲春二月白天迎暑气之阳相对应。寒暑之气的象征为日与月?!吨芾瘛ご汗佟さ淙稹吩兀骸肮绫谝造肴赵滦浅健?,唐人陆德明释曰:“祭日月,谓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薄按悍殖铡笔侵复悍质卑滋旒廊?,“秋分夕月”即指秋分时夜晚祭月。秋分祭月的传统古已有之,但中秋节真正成为全民参与的世俗节日是比较晚的。根据梁代宗懔记述岁时的著作《荆楚岁时记》来看,南北朝时尚未形成中秋节。大约在隋唐时期,“中秋节”的节令概念才逐渐形成。到了宋代,中秋节成为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重大节日,吴自牧《梦粱录》卷四记载: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圞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
中秋节明显的节候特点是秋高气爽、皓空明月,主要的民俗活动是宴饮团聚、玩月游赏,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宋代中秋节更是文人的良辰佳节,他们于此时雅集宴饮,玩月赏月,赋诗作词。节日的欢赏盛景和民俗风情在宋词中有充分表达,中秋节作词也成为重要的节日风俗活动。宋词中,写中秋节的作品约290首,其中绝大多数会写到月亮。
宋词里,中秋之月首先作为一种自然客观物象而出现,在词中营造纯净清雅的意境。如李光《水调歌头》:“风定潮平如练,云散月明如昼,孤兴在扁舟?!毕蜃又N《卜算子》:“雨意挟风回,月色兼天静。心与秋空一样清,万象森如影。”侯置《满江红》:“天阔江南,秋未老、空江澄碧。江外月、飞来千丈,水天同色。万屋覆银清不寐,一城踏雪寒无迹?!敝星镆雇恚髟赂咝?,千里澄辉,万川映月,朦胧清静,尘世之喧嚣浮华都在天地间流泻的月光中荡涤澄清,“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张孝祥《念奴娇》),人的内心也回到静谧平和的状态,“心与秋空一样清”,词人在皓皓月色中,在对自然的体味中悄然返入自我心灵世界,回归于一种本真、自由和圆融的人生境界。
其次,从中秋节普遍的民俗心理来看,中秋之夜,圆月当空,月亮皎洁而圆满的客观特征与人们祈盼亲人团圆、世事圆满的心理相契合,所以宋词里的中秋月常有团圆的意喻,中秋月成为人们表达思念、寄托祝福的象征和载体,如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周紫芝《水调歌头》:“濯锦桥边月,几度照中秋。年年此夜清景,伴我与君游?!倍冀柙录耐卸郧兹伺笥训幕衬睿M子殉は嗑?、长相忆。然而人世间常聚少离多,宋代词人多处官僚阶层,历经仕宦,转徙各地,中秋佳节,团圆之时,词人往往漂泊异乡,宋词里的中秋月有时也以黯然的面貌出现,其中寄寓游子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寥之感,如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狈冻纱蟆端鞲柰贰罚骸跋甘晔?,十处过中秋?!呛旱奚窬刀揽崭 !本诖手薪柙卤砺豆露览淝宓男木?。而到了宋末遗民词人的笔下,中秋月的团圆之喻义,更是从一己的悲欢离合上升到家国的层面,刘辰翁《水调歌头》云:“饮连江,江连月,月连城。十年离合老矣,悲喜得无情。想见凄然北望,欲说明年何处,衣露为君零。同此大圆镜,握手认环瀛。”江山易主,明月仍如旧,国家覆灭,明月仍圆满,这一轮明月引发的是词人深切的亡国之哀和故国之思。宋词里的中秋圆月,满载词人的思乡怀人之情,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亲情人伦的重视以及对乡梓故园的守望。
最后,宋词里的中秋月也常引发词人的宇宙人生感悟,承载了词人对有限与无限、瞬间与永恒的深沉哲思,流露出深刻的时间和生命意识。如苏轼的中秋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以月为中心,上阕因月而生发天上之奇想;下阕因月而感慨人间之事实。宇宙苍茫,世事无常,明月亘古如斯,人生短促若寄,词中透露出永恒的悲剧意味和理性色彩。另如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秀笔谷顺?。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咳舻蓝计胛揄?,云何渐渐如钩?”以《天问》体赋词,通篇设问:月亮究竟走向何处?是到了另一个人间?还是到了浩渺宇宙?如果月亮是宝镜,缘何不会掉落?是谁将它系在天穹?那月宫里的嫦娥一直不嫁,又是谁将她牵留?听说月亮经游海底,太不可思议,那万里长鲸会不会把月亮上的宫殿撞毁?月中的蟾蜍会游泳,但那玉兔怎么办呢?如果说月亮上的一切都安然无恙,为什么那月亮却渐渐瘦成弯钩?词因月驰骋想象,天真烂漫,一问到底,编缀以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充满对宇宙的困惑、探索和疑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比衔疗泊舜室阎蔽蛟虑蛭频厍蛟俗目蒲Ч媛?。在宋词中,词人常通过中秋之月来表达个体面对宇宙时空的迷茫和思考,展现丰富的人生意趣和生命体验。
一轮中秋月,悠悠千古情。宋词里的中秋之月既标示着独特的节日物候风貌,又蕴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既渗透着深刻的节日民俗心理,也承载了古人对宇宙时空的思索和理解。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时转世迁,城市高楼林立,人们步履匆匆,月亮的清辉依旧透过各种间隙照耀这个世界,中秋夜晚,当你在某处街角驻足,抬头望向长空,或许也能看到那一轮明月,那一轮曾在宋词里散发皎皎光芒的中秋月。
(作者:王晏桦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宋词 中秋月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