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以新的哲学思维引领经济全球化
从5月北京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9月厦门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今年中国的两大主场外交重磅亮相,成果丰硕。这个成果,不仅仅是长长的合作清单,更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大道之行?!爸泄砟睢薄爸泄桨浮?为世界注入了共谋发展、互利共赢的信心。
而在地球另一面,曾经的经济全球化推手却打起了“退堂鼓”。从英国“硬脱欧”,到民粹主义拉扯欧洲右转,再到特朗普奉行“美国至上”……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之下,国际贸易持续萎缩,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前些时候,世界航运巨头韩进集团宣布破产,掀起上万人的失业潮,令人震惊。逆全球化风云涌动,正在波及无数企业生存和人民福祉。
面对全球化困境,一种力量在竭尽所能,促进其融合,一种力量则频频动作,加快其裂解。“现有的世界秩序正面临着最严峻挑战,它是否能够幸存下来?”这样的疑问,反映了人们对未来世界走向的诸多困惑和不安。如何缔造新的世界秩序,是迫在眉睫的大问题,需要我们深入进行历史的梳理、理论的反思,使全球化能够以新的哲学思维为引领,尽快走出乱局,驶上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阳光大道。
一、 从哲学层面反思“逆全球化”的兴起
这一轮全球化遭遇重挫,可以说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此后各国忙于拯救经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的甚至开错了“药方”,或是把大量资金注入金融市场,或是矛头对准海外以?;け竟?忽而讨好资本,忽而讨好民众,却很少透过?;窒罂幢局?很少深入到制度内部和哲学层面进行反思、寻找根源。
30多年前,以里根经济学、撒切尔革命和“华盛顿共识”为标志,以金融资本为首的国际垄断资本最终选择了新自由主义,并使其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工具和国际政治战略工具,依照自己利益重新制订全球秩序和国内秩序,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一轮兴起。它促成了投资便利、贸易繁荣、技术进步、人才流动,也在国际、国内埋下了“祸根”。
在国际上,它要求完全取消壁垒、解除外汇管制,最大限度地开放市场,实行贸易和金融自由化。这无异于“狐狸打造的自由鸡舍”。面对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集团,弱国及其企业如何“平等”竞争呢?在新自由主义的操控下,国际金融资本在各国肆无忌惮地“割韭菜”“剪羊毛”,推动了过去50年间世界范围内最大的资产转移。以1998年为例,遭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国家和地区,50%以上的经济化为乌有,同时7000多亿美元转入美国。对此,世界银行前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感叹道:“这是多么古怪的世界啊!反倒是贫穷的国家在补助最富裕的国家。”
在本国国内,由于放开政府管控,投机性金融投资大幅膨胀,实体经济投资越来越少,“去工业化”愈演愈烈,失业率飙升,贫富差距、阶层固化问题日益加剧。美国学者罗伯特·麦克杰斯尼一针见血地指出,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代表了极端富裕的投资者和不到1000家庞大公司的直接利益”,它带来社会精英和底层民众的分离、对立甚至仇恨,形成了日益深重的“腹地危机”。
新自由主义名为“自由”,对一切政府力量都不信任,同时又要求一个强大且必要时具有强制性的政府,以?;に饺瞬撇⒏鋈俗杂珊推笠底杂?显示出其真正的哲学基础是政治保守主义和市场激进主义。这一固有矛盾表现在实践中,就成了“双重标准”:保护主义和自由放纵两支“大棒”交替使用,主要看哪一种更适合自己需要,更有利于资本扩张、赢得最大利润。它推动形成了以金融资本中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全球化浪潮,也带来了极端的富裕和贫困、极端的繁荣与凋敝。这种你输我赢、“零和博弈”的后果,最终激起世界范围内的反对浪潮。
需要区分的是,新自由主义走到穷途末路,全球化的列车还要继续向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正在作为新的哲学内核,发挥着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各国合作共赢、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动力”作用。
二、 共赢共享才是人间正道
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人们无论赞同还是反对,自觉推进还是有意阻挠,都无法改变这一基本事实:不同地域的民族、国家与个人之间交往日益普遍,彼此依赖越来越紧密,整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仍然是任何一个国家谋划发展时所必须面对的时代潮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同时,充分运用全球化带来的难得战略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面向未来,已经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还要继续顺应大势,体现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中说:“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倍杂诰咛逶蚝湍勘?也列出清晰的脉络,就是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发轫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但是过去几百年里,并没有找到一个和平共处的秩序,为人类建成一个共同认可的美好社会。从海上掠夺、武装侵略、强占资源,到建立殖民统治、划分势力范围,每一页历史上几乎都有以强凌弱、争霸天下、战争不绝的记载。今天,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进入大调整、大变革的关键阶段,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零和、在世界范围内建设伙伴关系的新思路,充分体现出历史转折关头的大国担当,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合作共赢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核心理念,让世界看到中国正在以新的哲学思维,为经济全球化的未来竖起一座灯塔、开出一条正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其世界历史理论对于初级形态的全球化的本质、逻辑及未来趋势作出精辟分析,奠定了我们今天认识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源于讲信修睦、善待他人、兼容并包的传统哲学思想,为中华民族塑造了敦厚平和的气质,孕育了推己及人的文化,形成了强不凌弱的禀性;源于对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的全面把握,把中国人民的利益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把中国梦与世界梦联结起来,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深刻的世界意义;源于对人类文明走向的深刻洞察,中国将与其他国家携手营造人人免于匮乏、共同发展、享有尊严的光明前景,建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世界。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是倡导者,也是实践者。通天下、利天下,“一带一路”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秉持亲诚惠荣,同周边国家的命运共同体建设蹄疾步稳;强调“商量着办”,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交往的指导原则,“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一直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超越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你少我多、你输我赢、一家通吃格局,中国为擘画全球经济增长新蓝图开出的良方,就是在创新中开辟增长源泉、在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在联动中凝聚互动合力、在包容中夯实共赢基础。
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政治经济学意义
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从古至今,对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都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最根本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生产力发展对资源全球化配置的内在要求,但是在新自由主义引导下,生产和流通的确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扩张,而在分配上却极不公平,引发的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悬殊,最终因为公平正义的丧失而导致效率的不可持续。
效率与公平本就是一个复杂的政治经济学命题,实现世界范围内的效率与公平相统一,更是困扰许多政治家、思想家的难题。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实现了独立,经济命运却无不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扩张。采取“依附”式发展道路的国家,有的丧失了自主权,有的成为矿产资源、初级产品供给地,有的困于不平等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之中。也有一些国家看穿这种不对等的依附关系,尝试与资本主义世界完全“脱钩”、自成体系,实践证明又行不通。这些失败的关键,在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经济结构有问题、在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治理体系的方式有问题,也与其所秉持的政治经济学的思维误区有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世界历史对于其中的任何主体来说,都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加入世界交往,会加快落后生产力和制度的瓦解,“使未开化的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但在这个过程中,征服、奴役、杀戮等暴力起着很大作用,给落后国家造成了巨大灾难;另一方面,落后国家要向先进文明学习,再谋求超越资本主义以实现自主发展,“工业较发达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国家所展示的,只是后者的未来景象”。这些科学的分析,奠定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如何进行道路选择的理论基础。
过去30多年,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抓住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的重大契机,以积极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充分发挥自己在全球分工的长处和优势,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各种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另一方面,坚持从自己的国情出发推进改革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在这条道路上,我们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决不搞所谓“西方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决不放弃必要的政府监管;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但决不搞“全面私有化”。在这条道路上,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中国以一个新兴大国的姿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取代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以“多彩、平等、包容”的新型文明观,取代“文明冲突论”和“文明优越论”;以互帮互助、互惠互利的新型开放体系,取代富国主宰、强权独霸的“丛林法则”。在这个平台之上,各国携手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中,既讲求效率,又注重公平,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认为,中国方案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就是让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改变世界的创举。应当说,这一评价是中肯的。
每当世界历史进入“关键渡口”,合乎潮流、顺应人心的先进思想总是社会前行的重要推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重大的思想突破和理论创新,已经收获了越来越响亮的国际回声,也必将在人类文明发展史、思想解放史上浓墨重彩地写下光辉篇章。(金里伦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全球化 经济 世界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