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为何慢性病会缠上这些孩子
近日,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米杰教授及其团队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中国3-17岁儿童性别、年龄别和身高别血压参照标准》,这份标准再次引发社会对我国儿童慢性病的关注。
相关数据显示,1985年至2014年,我国7至18岁儿童超重肥胖率从1.3%增长到19.4%,面对19年间增长了近15倍的儿童肥胖人群,以及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骨密度不足等“成人慢性病”过早于儿童期发生的趋势,从儿童期防控“成人慢性病”已刻不容缓。
超重和肥胖会诱发诸多慢性病
不知大家有没有关注到,如今的大街上、校园里随处可以看到胖孩子。根据5月发布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多家单位的专家联合编写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估测,目前全国0岁至7岁肥胖儿童群体约有476万人,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人数增至3496万人。
“以往大家对体重都不会有那么多的关注,甚至有的家长觉得把孩子养的胖乎乎很有成就感,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敝泄部刂行挠虢】邓芯吭闭晕幕康?,一旦孩子超过了正常的体重,会诱发很多慢性病。“肥胖一旦发生,逆转较为困难”。
《报告》还指出,儿童期肥胖不仅会对其当前的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还将增加成年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超重、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3倍、3.9倍;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儿童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也呈现正常儿童、超重儿童及肥胖儿童逐渐升高,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9.5倍。
借助全球性卫生合作项目“全球疾病负?!钡牡鞑槭?,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分析了19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重与肥胖及相关健康问题的趋势并于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最令人担忧的发现是,中国、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青少年肥胖率近年增加了约2倍,这意味着青少年糖尿病、高血压和慢性肾病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病率增加。这份报告把超重与肥胖问题视为“一个日益严重、令人不安的全球公共卫生?;?。
儿童体检需要引起重视
多数人认为高血压、高血糖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但随着肥胖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在儿童中的流行,儿童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上升。儿童高血压会导致严重的健康损害。
米杰介绍,首先,高血压儿童已出现心脏、肾脏及血管等靶器官的临床和亚临床损害;其次,高血压儿童很可能发展为成年高血压病人;第三,高血压儿童在成年期会较早出现靶器官损害,进一步加重成人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因此,及时识别高血压儿童是高血压早期防治的中心环节。而儿童血压标准是识别高血压儿童的基础和关键技术支撑。
“患有高血压的孩子如果没有出现头疼等临床症状,除非定期体检,否则不容易被发现。”米杰建议,如果家中有肥胖儿童,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到医院测量血压并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基于上述原因,米杰主持制定了基于全国代表性数据的《中国3-17岁儿童性别、年龄别和身高别血压参照标准》。相对于2010版本的标准没有考虑到身高因素对儿童血压的影响问题,米杰指出,这份新标准不仅是一个符合中国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的统计标准,同时是一个能预测结局发生风险的循证标准。米杰介绍,新标准可用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科学研究及临床医疗服务对高血压儿童的确定诊断。
而对于因为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人数的显著升高导致的Ⅱ型糖尿病发病率的急剧上升,北京积水潭医院儿科主任万乃君指出,临床诊断Ⅱ型糖尿病时,要注意与儿童青少年Ⅰ型糖尿病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的鉴别,同时应仔细排查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合并症以及并发症,以便进行早期干预。“当难以分型时,要引导家长把重点放在控制孩子的血糖上,再通过治疗反应和追踪观察重新评估分型?!?/p>
亟须社会形成合力
在儿童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因素中,超重或者肥胖是首要因素。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梁晓峰指出,其他的因素包括盐摄入量过多、糖脂代谢异常、家族史、低出生体重或高出生体重等。
在对待健康体重的问题上,赵文华指出,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此就有所关注,目前国家卫计委在全国启动的“三减三健”专项行动中,健康体重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人人都要维持或保持健康体重,这个更大的空间就是从一出生到老去都在一个正常的体重范围内。
“儿童青少年是健康体重行动中的重点人群,要开展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干预活动,营造维持健康体重的支持性环境。”赵文华指出,提倡科学减重,加强技术指导,传播正确规范的健康核心信息,倡导适量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的健康生活理念,营造关注体重关心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赵文华呼吁,家长们要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孩子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说简单点就是坚持吃动平衡,把一天的平衡变成一周的平衡、一年的平衡,甚至一生的平衡,这是保持健康体重最关键的措施。此外,“三减三健”行动中强调的“减盐、减糖、减油”也是在呼吁家长们注意引导孩子的健康膳食习惯。
专家们指出,人群肥胖防控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及早、从小抓起,从母亲孕期开始预防,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建立以“学校—家庭—社区”为主的防控网络。
链接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强调早筛查、早发现和早干预对慢性病防控的重要性,慢性病防控要贯穿全生命周期。规划目标是: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至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记者 金振娅)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儿童 肥胖 健康 体重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