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当脱贫攻坚遇上脆弱生态--来自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报告
新华社贵阳9月18日电 题:当脱贫攻坚遇上脆弱生态——来自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报告
新华社记者 李银、胡星、李平
贵州,是中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而贵州又地处长江和珠江上游,生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两江中下游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又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目前还有372万贫困人口,要在未来3年内告别贫困。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要求贵州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作为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的贵州,如何在保护环境和摆脱贫困“两个战场”上作战?贵州的实践将诠释一个什么样的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美与百姓富共生
山穷水尽怎么活?
今年87岁的刘安国,在30多年前召集村民开会,提出了这个问题。
刘安国所在的毕节市大方县对江镇大山村,地处乌蒙山腹地,典型的喀斯特山区,耕地极少。
“一年四季,土豆当饭?!钡笔钡拇笊酱?全村都是贫困户。家家守着几亩贫瘠地,种些土豆、玉米和荞麦艰难度日。
村民马顺林回忆,那些年一到冬天,村民就放火烧山、铲灰开地,千方百计聚拢土壤,来年小心翼翼地点上玉米。
结果,不仅村民的温饱没有得到解决,村里的29个土山、13个石山还全部成了“光头山”。“喂牛的草,都要到7里地外去割。”马顺林说。
不止在大山村,整个毕节当时都已陷入“人口贫穷、生态恶化”的恶性循环。要想走出恶性循环,唯有在“两个战场”作战。
刘安国和其他4个党员合计,共同贷款8600元购买树苗,每年冬天组织村民上山栽树。十年树木,1.85万棵杉树、6200棵泡桐、802棵杜仲重新染绿周边山头。
如今,在这个森林覆盖率达到57%的村子里,板栗、刺梨等经果林种植、林下养鸡、竹荪、天麻和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正加速推动村民脱贫。全村2300多户村民,还只剩237户贫困户。
近30年来,毕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00余万;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的8.9%,提高到目前的50.3%。
毕节是贵州省追求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缩影。从乌蒙山区到赤水河边,从梵净山下到万峰林中,人与自然从“对抗”到“共赢”的跨越正在贵州大地上悄然上演。
多年来,贵州以生态建设促进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推动生态建设。着力实施了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系列生态工程,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超过52%。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贵州构建“东油西薯、南药北茶、中部蔬菜、面上干果牛羊”山地农业格局,帮助数十万贫困群众“换穷业”。仅2016年,全省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万个,73.4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成功脱贫。
受益于美丽的山水风光,贵州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分享旅游“蛋糕”??炫┘依帧⒅剖勖褡迨纹贰?016年,29.4万贫困人口通过乡村旅游实现增收。今年以来,旅游更是带动了近40万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体制活和措施新共进
世界自然遗产地贵州省荔波县朝阳镇镇长杨青今年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河长,负责管理珠江上游支流樟江朝阳段17公里的河流范围。
“以前天天从河上过,不会将这条河的治理联系到自己身上?!彼?长长的一条河流,只有一段从辖区过,水质好不好,跟自己关系不大。
“河长上岗,水质变样?!毖钋嗨?现在河段治理不好,河长要被问责。今年上半年在樟江边4个村全部配备垃圾处理设施,做到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地处长江和珠江上游,贵州沟壑纵横,河网密布。怎么将成千上万的河流、湖泊、水库保护起来,检验着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效。
今年,贵州开始推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为3000多条河流设置了22100名河长。此外,众多的水库、山塘和溪流,也有了“湖长”“溪长”。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贵州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的一条新路?!跋刃邢仁浴?已成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词”。
2016年,铜仁市思南县许家坝镇党委书记廖永生从另一个乡镇调离时,相关部门对其曾任职的乡镇自然资源资产“家底”进行了全面审计。
经过这次审计“大考”,廖永生对生态环境?;さ脑鹑涡母苛?“有了‘生态审计’,基层干部对待自然资源不敢乱作为、胡作为”。
在赤水市,这样的审计将更加制度化。涉及土地、林木、水资源和水环境质量等519项指标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已于今年初编制完成,赤水市从此有了系统的“自然家底”。
“官员们辖区内的水质怎样,森林资源如何一目了然。”赤水市统计局副局长崔华说,官员离任时,这些指标都要逐项进行审计。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贵州频出“重拳”。针对环保领域打击力量弱的情况,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公、检、法、司配套的环保执法司法体系。
针对环境污染处罚成本低的情况,全力推进生态公益诉讼。数据显示,贵州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以来,检察机关起诉153件公益诉讼案,案件数为全国第一,其中生态环境类案件超过45%。
成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以来,贵州用改革的力度突破生态体制障碍,从污染第三方治理,到跨区域生态补偿;从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到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试点……贵州生态文明改革正在多层次、全方位推开。
产业优和环境靓共赢
走进贵州省仁怀市五马镇,五马河两岸青山映碧水,绿水绕人家,黛瓦白墙的黔北民居临水而建,清净优雅。
但在几年前,这个乡镇却存有278户小造纸厂和11对煤矿,居民的生活污水也直排入河。
“以前水体黑臭、垃圾横流,生态环境一度恶化?!蔽迓碚蚋闭虺し虢鹞?为了治理污染,政府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取缔所有小造纸厂,关闭重组10对煤矿,兴建及再建18座生活污水处理站。
如今,水质持续稳定在二类标准的五马河已成为仁怀市境内?;ぷ詈玫暮恿髦?。村民罗国红说,这几年村里还成立了民间护河队,100多名巡河队员不定时上河巡查。
“亡羊补牢还不晚,但如何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值得我们思考。”冯金维说。
冯金维的思考,在我国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找到了答案。
2014年,国家在贵州省中部1795平方公里土地上批准设立贵安新区,以期在这里探索一条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新路。
贵安新区成为唯一承担生态文明示范区战略使命的国家级新区。
“一城山水全城景,十河百湖串珍珠?!惫蟀残虑婊志殖す浪?新区的14条河流、131个湖泊、515个水塘、219个地下泉眼、535个山头全部纳入了综合治理保护,让城市水系串成“珍珠项链”。
同时,贵安新区投入47亿元建设“海绵城市”;建设5座高标准处理排放的污水处理厂;推进清洁能源,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天然气;新能源公交车比重超过50%……环保建设“组合拳”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截至目前,新区共完成植树造林近5万亩,绿化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贵安新区还在产业选择上坚持“环保为先”,从空间管控、行业准入、环境容量等方面提出行业准入要求,近几年拒绝了计划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
严格的“环保门槛”,不仅没有吓退投资者,反而成了高品质新区的金字招牌。
苹果、高通、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知名企业纷至沓来。贵安新区入驻世界500强企业20家、中国500强企业14家、民营500强企业4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红利不断释放。贵州经济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连续26个季度位居全国前列。
近日,贵州出台了发展新经济的相关意见,提出实施总投资2000多亿元的100个重大项目,涉及数字经济、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贵州民族大学教授孙兆霞认为,这些产业的选择,基于近年来贵州着力推进的大扶贫、大数据和大生态三大发展战略。
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三大战略相互交融,一幅百姓富、产业优、生态美的画卷渐次展开。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生态 贵州 文明



11500年历史人类遗骸在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中被毁
香港渡海泳在维港举行
“棉?!狈崾帐?/ins>
天津地铁5号线开通试运营
台铁恢复单线双向行车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法国
法国政府完成重组
湖北恩施:设施农业正忙秋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