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没有中华文化 何谈“最美风景”
十几年前,采访两岸交流活动时,一台湾朋友讲起,年轻时穷,聚会时没有下酒菜,大家你一句、我一句以《长恨歌》佐酒,诗情酒兴,意气风发;也曾遇到这样的乐事:两岸记者在成都武侯祠前,情不自禁背诵起《前出师表》,争先恐后,异口同声……
类似镜头不知以后还会不会再出现。因为台湾年轻一代的古文功底已大不如昔,语文课本中文言文比例越来越少,一些千古名篇也因为作者籍贯是大陆,被筛选出局。尽管因为反对声浪太高,台湾相关部门将高中文言文篇目微降至45%至55%,30篇推荐选文是否减少有待讨论,但缩至10篇的声音分贝仍然很高,一些传统名篇也屡屡中弹,哪怕传诵上千年,在当今台湾却被批不合时宜。
作为一个爱台湾的大陆人,看到这一消息没有隔岸观火的超脱,而是满怀遗憾和悲哀。坦白说,实在看不出“本土化”与学习中华文化有什么实质冲突,毕竟生活在这块土地的人与大陆一样,同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黑头发、黄皮肤只是其一,从小耳濡目染,从语言到思想都脱不了中华传统、儒家文化的体系和脉络。文言文可能与台湾日常生活关系不太密切,但文化是根,是滋养灵魂、涵养气质的食粮。放弃古诗文学习,不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恐怕连很多成语都理解不了。用这种课纲教育台湾年轻一代,还会有大陆人赞叹“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吗?
实际上,如果真是从教育本身出发,文言文在中学语文中多少适宜,是可以探讨的,在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古文学习的意义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上У氖牵窠车本炙跫跷难晕钠?,几乎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根本不是基于文化教育的考虑,而是作为推动“去中国化”的一部分,试图从文化上淡化台湾年轻一代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但文化的向心力岂是一个政党的浅薄政治企图可以轻易左右? 即使在50年日据期间,台湾民众向往中华文化之风仍暗流潜藏、绵绵不息。1915年生于台湾的文学家钟理和,仍写出“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的动人篇章。
令人深深忧虑的是年轻一代的前途乃至台湾的未来。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民进党短短几年的执政,修改课纲造成的影响与损害,有可能伴随在此期间学习的年轻一代的一生。生为炎黄子孙,看不懂诸子百家,读不了红楼三国,也许耽误不了他们每天吃饭喝茶,但受过诸子百家启迪的人、享受红楼三国之美的人会明白,这是多大的损失与缺憾。
顺便说一句,几乎同一时间,大陆正在增加中学语文中文言文比例。实在不愿看到,在大陆人民的眼中,台湾最美的风景褪色成回忆。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台湾 中华文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