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刘天亮:既要美丽草原,也要幸福生活
我们追求的生态文明,不只是简单重现水草丰美的盛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和谐,还要构建拱卫农牧区现代生活的内在社会体系。
初秋,还没到传统意义上的牲畜出栏期,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已经加工生产了160多万只羊,往年同期,这个数字几乎为零。这里的牛羊养殖,正在从传统的“连大带小一次性”出栏,向“多季出栏、均衡上市”转变。
走出“季节性集中出栏”的生产经营状态,是对“生态?;ぁ焙汀芭┠撩裨鍪铡闭庖幻艿钠平狻N止沾蟛菰俏夜拇笥胖什菰?但每年出栏的牛羊肉仅占全国的1.78%。因为“一羊独大”导致草场容载率降低,集中出栏又削弱了农牧民的市场议价能力。养得越多,越走不出“增产不增收”的怪圈。如何既有美丽草原,又有幸福生活,是一个摆在眼前的现实命题。
大草原上世世代代的牧羊人,要收获现代养殖业的红利,不能迷信“养了几辈子羊”得来的经验理念、形成的路径依赖,而得主动迎接生态约束、市场规律的检验。有时候,调整一下养殖结构,就能让一样的草场实现不一样的效益。据测算,2015年,养殖一头基础母牛的平均利润,大约相当于养11只羊,而平均消耗的草料仅相当于3只羊。正因此,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稳羊增牛扩猪禽”的多样化发展战略。这样的转型思路,当地总结为“争先恐后”。争先,就是发展先进产业,以优质良种肉牛产业为突破口;恐后,则是转型升级,包括养羊在内的低效畜牧业。
同步做好生态建设和农牧民增收两篇大文章,对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因为只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连成一体,才能走向良性循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调研时强调,?;ず媚诿晒糯蟛菰纳肪?是各族干部群众的重大责任;要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步伐,探索一些好办法,帮助农牧民更多分享产业利润效益。从现实经验看,一个好的生态治理思路,还要可以给农牧民带来经济效益,才有可能成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响应锡林郭勒盟“减羊增?!闭铰?正是因为它找准了生态恢复、农民增收的结合点,让许多养殖户看到“把羊换成牛,既能保持草木生长旺盛,又能节省劳动力,还能增加经济收入”。
我们追求的生态文明,不只是简单重现水草丰美的盛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和谐,还要构建拱卫农牧区现代生活的内在社会体系,比如基于现代技术的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基于市场供需的现代生产销售体系,等等。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才能走向现实?;肷拼锟松车馗沟氐哪撩窈艉屯几?8年前还面临着家中1800亩草场80%严重退化的窘境,如今却摇身一变从养牛牧羊人转为草原生态鸡养殖户,注册了多个商标品牌,2016年通过微信订单向北京供货8000只“草原飞鸡”、29万颗柴鸡蛋,收入近100万元。这既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对市场的开拓,更要归功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在当地做的生态恢复试验,他们限制中型和大型牲畜数量,发展对草原破坏很小的禽类,为生态异常脆弱地区的绿色发展,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路子。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发展生态文明,则需要用行动搭一座通往新天地的桥。产业升级事关无数人的生计,不是轻轻松松一阵冲锋就能完成的。事实上,尽管确定了新的战略,开始了新的转型,在2016牧业年度,锡林郭勒盟的羊存栏数仍占到牲畜总头数的89%,好在当地正在下力气优化龙头企业与牧民、合作社的共赢机制,让开始转变饲养方式和经营观念的新型农牧民有了更多底气。相信随着这座通往生态文明的桥越来越结实、越拓越宽广,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互相促进的美好未来,就能紧紧握在我们手中。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生态文明 内蒙古 生态效益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