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谁在为教育焦虑火上浇油
这两年,教育焦虑俨然已是“流行词汇”——存在感高,刷屏“能力”强,上头条如砍瓜切菜,隔三岔五就能击中家长的泪点。从小升初、培训热、学位房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种种现象背后都站着“教育焦虑”的身影。
你有没有想过,在教育焦虑背后,又站着谁呢?日前,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当前教育焦虑愈演愈烈,固然有优质资源相对稀缺的因素,但其背后确实有利益推手,很多人靠“吹大”家长的焦虑“泡泡”进行牟利!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把这些利益相关方称为“戏精”毫不过分,因为他们个个都是演技精湛的“实力派”:在培训班上,老师专挑孩子不会的提问,“一定要让家长感觉自己孩子真的不太行”;在家长群里,一些“潜伏者”打着分享信息的旗号散播培训报名紧张等信息,制造焦虑气氛,实施“精准打击”;还有房产中介炒作学校排名,抬高房价,部分中介竟以“资深教育人士”的名义做自媒体,给自己“代言”的房子写软文……
这些推手摸准了家长们的从众、攀比、焦虑心理,“洗脑”、攻心样样精通,炒作套路层出不穷,让“恐慌式抢跑”“集体性焦虑”进一步弥漫开来。当然,对此也有声音辩解——有需求才有市场,教育焦虑本就存在,抢跑的需求一直都有,商家顺势而为好像也无可厚非。
确实,“火”本就存在,正常宣传也并无不可,但很多以炒作升学压力、激发焦虑心理为目的的“火上浇油”早已超出了正常宣传的界限。比如个别中介炒作学区房、哄抬房租,已是违法行为;假冒“教育人士”搞营销则涉嫌虚假宣传;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借高考状元宣传,此举违反《广告法》;有的广告夸大其词,甚至打出开发潜能、快人一步、让孩子“过目不忘”“七天成诗人”等诱人的词汇,不仅激发焦虑,已涉嫌诈骗……
凡此种种,绝非正常宣传的范畴。当前教育培训、中介机构遍地开花,鱼龙混杂,其中“打擦边球”者有之,“实力”秀下限的也并不少见。教育事关重大,对此有必要彻底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的准入、审批和监管,尤其应关注其宣传、推广行为的规范,厘清正常推广与“火上浇油”的界限,对违法违规的“洗脑”、攻心零容忍、严监管。
当然,为教育焦虑“火上浇油”的也不只是商家。此前有学校幼升小要看父母学历,无形中加剧了家长的焦虑情绪;有学校假期变相补课,有老师为班级荣誉暗示甚至鼓动学生课外花钱“充电”——这些无不透出了虚荣,显出了浮躁,背离了教育的本真。媒体也是如此,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有的一面批评家长功利,呼吁理性,一面又报道高分考生,对“学霸”大加吹捧。由此可见,大到社会,小到家庭,教育价值观都有点混乱。
教育焦虑短时间内难以化解,这一点必须承认;破解这一难题需要系统工程,也没办法“单兵突进”。从目前来看,我们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丰富优质资源供给,同时全社会也应循序渐进地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助推社会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与时俱进,让越来越多的人明白: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学生被功课塞得越满,其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因而产生厌学情绪的可能性就越大”;“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孩子一生的幸?!薄?/p>
而要做到这些,不能光指望家长的“定力”和理性,教育部门、学校、媒体和相关企业都是重要的责任主体。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教育 焦虑 火上浇油 家长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