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深圳光明新区:凤凰展翅显锋芒 十年巨变写华章
从深圳福田站乘坐高铁出发,仅19分钟便可到达光明城站,下车即是深圳17个重点发展片区之一的光明凤凰城。走在凤凰城的街道上,许多受访居民认为,相比以往,路面更加整洁漂亮、各类文娱设施更加完善。自高铁捷运线路开通以来,公交站点更多了,出行更方便了,让他们出门感觉“很有面子”,并期待城市现代化的味道越来越浓。正如居民刘先生所说的:“光明新区能有如今脱胎换骨的变化,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的确,就在十年前,凤凰城周边还是一片荒芜,远没有如今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的一番新面貌。这也是光明新区这十年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一个缩影。
十年弹指一挥间,沧桑回首观巨变。2007年8月19日,深圳市光明新区正式成立。如今,光明新区迎来成立的第十个年头。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被誉为“深圳西北门户”的光明新区,正经历一场由内到外的嬗变,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和质量型创新型魅力之区征程上阔步前行的光明新区,正步入大发展大建设的黄金发展期。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营造创新生态体系
回顾光明新区十年发展历程,华星光电这一超千亿级产业“巨无霸”的落地,毋庸置疑是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9年11月16日,华星光电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光明新区。2010年1月16日,投资规模达245亿元的华星光电一期项目在光明新区正式动工,成为国内首个自主建设、集成创新的平板显示产业标杆项目。2011年8月8日,华星光电一期项目正式投产,项目从打桩到“点亮”,仅用时17个月。
2014年9月底,总投资244亿元的华星光电二期项目主体厂房提前1个月封顶。2015年4月24日,华星光电二期提前50天实现量产,又一次刷新了中国面板产业建设史记录。
2016年11月30日,华星光电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建设项目(简称G11项目)开工建设,成为深圳建市以来单笔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总投资538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华星光电三期项目叠加,累计投资超过1000多亿元。这一超千亿级产业“巨无霸”的集中落地,对光明新区、深圳市乃至珠三角的辐射效应、上下游产业拉动和放大效应是非常明显的。随着第11代新型电子显示玻璃项目的落地建设,广东省内将形成完整的液晶显示产业链集群,对深圳及珠三角地区打造高端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加速地区产业升级、提升整体竞争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据了解,作为深圳的新经济增长极,华星光电这艘高新“产业航母”的蓬勃发展,只是光明新区大力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
今年8月29日上午,深圳市2017年第三季度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暨华侨城光明小镇项目开工活动在光明新区举行。本次集中开工项目共计150个,总投资约1016.1亿元,预计今年完成年度投资约136.5亿元。
集中开工活动所在的华侨城光明小镇项目总投资300亿元,是光明新区与华侨城集团联合打造的“文化+旅游+城镇化”的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致力于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型城镇化典范区和城市新名片。小镇总规划范围11平方公里,其中约含2.48平方公里基本农田。小镇将借力新区产业及新城发展优势,依托项目地周边公明水库及光明森林公园等生态资源,坚持“生态优先、?;さ谝弧⒑侠砝?、展示文化”的发展理念,以生态为基底,以旅游为引擎,以文化为补充,以科技为手段,打造集都市农业、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和运动生活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小镇,探索城乡共融的生活方式,树立新型城镇化的珠三角样本,以国际一流品质建设绿色光明小镇。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下,光明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接近六成,高新产业成为新区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主引擎”。新区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企业达到3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26家。今年上半年,光明新区GDP完成363.02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居深圳市第二,呈现稳中趋升的良好态势。上半年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3.58亿元,同比增长27%,完成率居深圳市之首。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9.6亿元,增长12.5%,增速深圳市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4%,增速深圳市第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提升城市品质 打造“魅力之区”
光明新区总面积156.1平方公里,下辖光明、公明、新湖、凤凰、玉塘、马田六个办事处,28个社区,管理人口约123万人,户籍人口6.2万人。新区发展的好与坏,居民最具发言权。
深圳光明新区成立之初,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基础设施、城市环境,与福田、南山等中心城区都有着不小的差距。
王先生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一家企业工作,喜欢运动的他,以前每天都要花上半个小时,专门到离家很远的红花山公园去锻炼。如今,只用几分钟的时间,他就可以来到近在咫尺的西田体育公园享受绿意。
西田体育公园的前身是一片让周围居民敬而远之的“脏乱差”之地,已经在光明生活了近10年的王先生见证了这里从“脏乱差”之地到公园的变迁:“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变成了现在的美丽样子”。 如今,在这个面积约2.6万平方米的公园内,绿树婆娑,草坪如茵,并配备有新建的足球场、篮球场、运动建身器材等设施,成为附近片区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西田体育公园只是光明新区“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的成果之一。自2016年7月深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华楠兼任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以来,光明新区全面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以高于原特区内现有标准,快速实现关内外特区一体化,以点带面推进新区城市面貌的全面提升。随着总计三批共1022个城市品质提升强基惠民项目加速推进,光明新区城市面貌正在快速改变。
光明新区举全区之力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解决市容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改善市容环境面貌,提升城市环境和治理水平,集中力量解决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园林绿化等领域的问题,同时出台城市品质“1+10”配套文件,按照“拆、清、建、管”四个方面分阶段开展提升工作,着力打造“干净光明、有序光明、绿色光明”。
光明新区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一年来,已累计清理各类垃圾42万立方米;提升改造道路绿化18条;新建城市公园8个;全面打通断头路5条;启动城中村综合整治试点社区7个;启动建设强基惠民项目816个。
今年,光明新区以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行市容环境综合考核制度;开展“公厕革命”,一次性高标准改造全区99座公厕及升级改造全区51座垃圾转运站及332个垃圾屋,与深圳市城管局共同推进7个社区综合环境提升项目,以点带面,全面整治城中村、集贸市场和背街小巷环境卫生;以6个办事处所在地为中心,开展花漾街区和街心花园建设,以大色块、组团式种植开花乔木进行绿地美化,将新区打造成为“公园花城”;每个社区打造2-4条精品道路或一个片区,让群众最直观体验城市品质提升带来的实惠,彰显光明新区美丽独特的城市空间形象。
强力整治安全隐患 为发展腾挪宝贵空间
“以大拆促大安,以大安促大建”——这是光明新区提高城市管理治理水平一直秉持的理念。严峻的安全形势让光明新区意识到要树立牢固的“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以铁的手腕,标本兼治”。从去年开始,在深圳市16项专项整治任务基础上,光明新区增加水务安全、公共事业系统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等四项整治任务,开展城市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20项专项整治、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大整治。
一颗颗存在安全隐患的城市“毒瘤”被拔除。
2016年6月20日,光明新区荣健农批市场中片区,违法搭建面积达1.2万平方米铁皮房被拆除,这个存在着严重安全隐患的“定时炸弹”被彻底拆除。
2016年7月21日,光明新区将石社区周家大道断头路上拆除6栋违建;9月,再次拆除26处约2万平方米的违建,为周家大道贯通提供了保障。
2016年11月1日至10日,光明新区剑指玉律社区信兴鸡场,连续8天奋战,共投入708人次,大型炮机、钩机、拖车、推土机、叉车、运输车等机器设备85台(次),拆除永久性建筑物10126.8平方米、临时建(构)筑物19238.2平方米,成功将这一盘踞了近20年的城市安全隐患“毒瘤”切除。
2017年5月16日,新区投入大型勾机9台、炮击3台、氧气切割机4套,对麒麟山片区和麦仕达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最大规模清拆,一鼓作气拆除了永久性建筑14栋、临时性建筑120处,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
2017年6月23日,光明新区组织开展今年第六次查违攻坚战暨“烂尾楼”大清拆专项行动。在光明大道与东长路交会处凤凰办事处塘尾社区,伴随着多台大型钩机的轰隆声,一栋2.5万平方米的“陈年”烂尾违建轰然倒下。新区在全市率先首创烂尾楼集中清拆的模式,共计划拆除各办事处5处共10栋,约13万平方米的“烂尾楼”违建,盘活建设用地7万平方米。
2017年9月6日,光明新区对麒麟山片区最后一处违建开展清拆行动,一举拆除了别墅区13处违法建筑2000平方米。至此,麒麟山片区专项整治工作完满收官。
据统计,光明新区2016年全面实施违法建筑安全纳管,首次实现存量违建“零补偿”拆除,全年共拆除消化各类违法建筑183万平方米,是2015年的5倍。2017年全年,光明新区共计划拆除、消化违法建筑约235万平方米。截至今年8月28日,光明新区拆除、消化违法建筑(含红坳村整村搬迁消化违建)约193.2万平方米,完成率82.21%,并继续保持了新增违建零增量。
土地整备屡创佳绩 干事创业快马加鞭
今年8月9日,光明新区红坳村整村搬迁工作第二阶段腾空交房工作提前圆满收官,继前期以36天的惊人速度完成510户搬迁业主签约之后,光明新区全区上下一心,平稳有序地提前完成了510户搬迁业主腾空交房,再次刷新土地整备新速度。
红坳村整村搬迁是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决策部署。光明新区举全区之力,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实现了无上访、无诉讼、公正、平安、和谐清拆,为全市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发展工作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土地整备这一事关发展和建设全局的基础性工作,更是考验干部队伍过硬作风和执行力的“试金石”和“重头戏”。光明新区的干部队伍已在这一领域屡建奇功,不断创造和刷新新纪录。
2016年11月30日,华星光电G11项目开工建设。从正式批准立项到动工,只用了5个月时间,在不到3个月的规定期限内,全面完成项目一期建设用地50万平方米整备工作,创造了土地整备新“深圳速度”。G11项目一期用地整备工作,是全市范围涉及用地历史复杂、拆迁量最大、时间最紧、补偿资金最多的单项工业用地完成最快的一次成功实践,成为深圳市土地整备工作的标杆。
随着2017年6月30日下午3时,光明办事处与荔园十二栋房屋业主拆迁安置协议的全部签字落定,轨道6号线光明新区段土地整备工作已基本完成。轨道6号线又称“光明线”,是光明新区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承载了新区百万居民的“地铁梦”。但实施轨道6号线建设,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光明新区面临项目土地整备时间短、任务重、体量大等困难,需限期完成整个轨道6号线将近一半的土地整备及房屋拆迁任务,需移交项目用地面积约121万平方米,需拆除永久性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需解决3所学校近万名师生的搬迁安置问题,需安置、遣散轨道6号线(光明段)被拆迁户、寰通公司蔬菜基地菜农约4000人,需建设筹集拆迁安置房源约6.3万平方米,需搬迁转移各类企业100余家。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光明新区上下同心,动真碰硬,攻坚克难,终于圆满完成任务。
7月19日下午5时,随着最后一户业主签字、按下红手印,光明新区红坳村整村搬迁签约工作圆满收官。据悉,红坳村整村搬迁项目涉及土地面积约13.22万平方米,涉及建筑物366栋(828套),建筑面积24.39万平方米,涉及510户共1477名被搬迁人。红坳村整村搬迁工作启动仅仅36天,光明新区举全区之力,以惊人速度平稳有序地完成了510户搬迁业主签约,比规定时限提前1天完成任务,如此快速度完成整村搬迁签约工作,在全国都属罕见。
光明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邝兵表示,这是集体的胜利,是拼搏的成效,是意志的检查,是智慧的结晶,是共赢的结局,开创了光明新区乃至深圳整村搬迁的历史。红坳村整村搬迁工作,体现了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也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攻坚精神,充分证明新区拥有一支能打硬仗,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干事创业队伍。
创造奇迹的背后,一支讲求效率、高度配合的干部队伍至关重要的根本因素。为了打造一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干事创业队伍,光明新区狠抓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将一批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出台《光明新区支持改革鼓励担当、建立容错机制实施办法》,营造鼓励干事、支持改革、宽容失误的良好环境。
在社区,光明新区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将各社区统一更名为社区党委,并在全市率先挂牌。对社区党委书记按照“需进行调整”、“需整顿提高”、“能较好履职”各占1/3进行分类调整,极大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为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光明新区积极落实“强街放权”,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并将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向基层倾斜。一位社区干部坦言,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就是一个改变干部作风的契机,“现在社区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了。”
十年凝心聚力,十年沉潜积淀,十年砥砺前行,站在成立十周年的历史节点,光明新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光明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光明新区将不辱使命,用行动交出一份优质的“光明答卷”,打造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希望之城、魅力之区。(记者 薛枫)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光明 新区 项目 建设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