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威尼斯双年展 气味的艺术
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有共同特点,那就是不断开创新的艺术表现领域。不同的是,现代艺术在平面视觉上寻求突破,而当代艺术在空间维度上不择手段地扩展。
现代艺术建立在吸取外来文化之上。自从日本版画在巴黎展出之后,马奈受到平面视觉效果的启发,开始了欧洲艺术家采风外族文化的风潮。特别是在美国开辟贩卖非洲黑奴的航线之后,展开了美洲、欧洲和非洲三角贸易,使非洲的民间艺术流传到欧洲,给毕加索之类的艺术家大量异化的灵感。毕加索高度评价非洲的雕刻,正是因为他“抄袭”了不少非洲雕刻“瓦刀脸”的缘故。也是因为向外族偷师尝到甜头,老毕某日突发灵感,将齐白石的写意用到他的简易立体主义绘画之中。但是现代艺术变来变去,都在平面视觉中挣扎,直到有人把3D原物黏在画布上,开启了当代艺术之门。


当代艺术开拓多维空间,继平面视觉与3D结合之后,又出现了行为艺术,物性媒介艺术,大地环境艺术,加入音响,电影视频,观众参与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观众钻入封闭的作品体验一种压迫感和现场感,还有运用生物材料或者代表身份的材料,将人体进行改造与毁坏来质疑主题的身份,等等。现在,一个新的艺术维度正在被运用:气味。
当我走入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的以色列馆入口时,一股强烈的豆瓣酱味扑面而来。我与工作人员交谈,他告诉我,这是以色列艺术家将咖啡,糖,水搅拌,铺在一个空房间的地上,热水产生的蒸气加上咖啡泡沫,熏黄了四周的墙壁。艺术家又在潮湿的咖啡上画出线条,如同地砖。但是出乎艺术家的意料,威尼斯到处是水,潮气甚重。咖啡铺地后渐渐开始变味发酵,一股酸气混入咖啡和糖,变成了中国的豆瓣酱味。以色列艺术家原创目的是想让观众感受农业文明伴随初级工业化的气息,田园村舍,小镇咖啡,回归较为自然消闲的生活方式。尽管以色列咖啡变成了中国的豆瓣酱,但是这件作品的主题意图是达到的。利用气味来让观众感受和联想一种意境,勾起怀旧的眷恋。这种味道不是直接体现场景,不是把猪圈或者鸡窝搬到现场。除了艺术家第一次将真实物体直接拿来当成艺术品,有其首创价值外,当代艺术的技巧恰恰在于借用别的手段,用侧面的角度来表现正面。因此,我认为豆瓣酱味比咖啡味更令人诧异,产生疑问,引起观众想要一探究竟的愿望。
虽然艺术家歪打正着,但是豆瓣酱味不能算是很成功的例子。因为别的民族未必了解这种味道,不能感受炊烟乡野,农妇灶间,葱酱圈饼的滋味。而另一个气味的艺术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威尼斯双年展的法国馆。
威尼斯双年展除了主场馆外,还有许多国家馆。从参观中我了解到,国家馆不是展示该国有多少成名的艺术家,而是要以自己国家为主题,展现国家形象,可以是某一方面,也可以是多方面的。这里不是艺术家出风头的地方,所以各国都倾向每次的双年展上,轮流挑选一二位艺术家表现本国的风貌气质。
说到法国,马上想到巴黎,又想到艺术,这是法国和巴黎的名片。卢浮宫、凡尔赛宫、奥赛博物馆,还有大大小小许多藏有无数世界名作的美术馆,都是世界游客向往的地方。我特别期待威尼斯双年展的法国馆,想看它如何表现曾经有过艺术辉煌。
走进法国馆到入口,让我颇感意外。里面好像是一个音乐工作室,四处摆放着乐器,有钢琴和打击乐器,还有一些书籍,游客观众在那里翻看阅读。四周用木板做成不规则的间隔,好像阁楼的感觉。这种木板是常见的三隔板或五隔板,表面光滑,呈乳白色,干净利落,没有任何油漆的表面处理。进入展示厅闻到一股原木的香味,这种味道不是野生木头,而是工业化压制木板与胶水合成的香味。因为没有油漆,所以可以当成原木的自然香,它散发着温馨的气息。
法国馆的音乐工作室,书和精致轻工业原木的香味要告诉观众,法国和巴黎是真正的书香门第。他们在默默地创作艺术,是发自内心的喜爱。他们对待艺术是一种安分和宁静,创作者和观众都参与默默享受艺术,这是一种全民的修养和境界。
为什么法国馆要这样表现,对今天的艺术世界有什么意义?当今世界的艺术,如同抢钱的战场,无数商业的艺术展,敲锣打鼓地宣扬艺术家的天才,期盼更多的收藏者蜂拥而上。拍卖场上数字说话,提到某艺术家必然要与天文价格连在一起,以此证明是艺术的成功,也是商业的成功。
以美国为首的当代艺术市场,各种理论家、媒体、画廊都在喧嚣中度日。他们将艺术变成华尔街式的产业,各种大型的展览都在追求交易的业绩。而法国馆是在悄声细语中诉说,我们的艺术是融入生活之中,它是早晨的一杯咖啡,午时的休闲阅读,傍晚的教堂钟声。它是艺术家的艺术,也是全民的艺术,不在于骇世惊俗的炒作,喋喋不休的宣传,更不是数字价格的标签,它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方式。
法国馆是用音乐来表达艺术,它不是要展现法国音乐家有什么来头,多么伟大,而是借用没有精致装修的书房阁楼式装置,展现艺术的温馨柔润。它的艺术装置空间大小适中,偶尔听到有人轻微吹奏音乐,加上原木的气味流露芬芳,把不求奢华的朴实情愫清唱出来。好像人走入了书店,必然要静声,这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更是尊重艺术。这是一种君子和淑女涵养,是穿着男女校服的单纯学生,教堂里静默的祈祷,米勒田间的晚钟,梵高星空下的郊外,这就是法国,就是它曾经有过的艺术辉煌。
编辑:杨岚
关键词:威尼斯双年展 威尼斯 双年展 气味的艺术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