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睡觉早一点防“秋乏” 通风勤一点少发霉
处暑后风雨
宋元·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古诗今译】
疾风驱赶着急雨,残留的酷暑被一扫而空。好像这些风和雨因为感受到了天气要从炎热变得凉爽,都顷刻间汇集来到这里。纸糊的窗户被风雨吹打出了缝隙,好像在笑话细绢削成的团扇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因为已经不需要再用扇子扇风驱热了。孩子朗读着《秋声赋》,让人回想起了它的作者醉翁欧阳修。
【诗词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仇远,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仇远生性雅澹,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每每寄情于诗句之中,其词风大致与北宋词人周邦彦和南宋词人姜夔相近。他生当乱世,诗中不时流露出对国家兴亡、人事变迁的感叹。
宋朝末期,仇远即以诗名与当时文学家白珽并称于两浙,人称“仇白”。元大德年间,58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处暑时节诗人居家所见所感的天气变化和生活闲景,读来令人仿佛也和诗人一样,感受到处暑疾风骤雨带来的清凉,听到小儿在朗朗初秋中诵读诗书的声音,可谓是身临其境。
【养生解读】
“处暑”节气有“暑气至此而止”的意思,这个时候要注意养肺、防“秋乏”和防霉菌。
饮食润一点助养肺
出伏过后虽然中午依旧热,但是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特别是又在处暑节气之后,“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明显。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李芳提醒大家,这个时候饮食上要润一点。
李芳介绍说,“出伏”之后,气候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宜的膳食有芝麻、菠菜、豆腐、百合莲子汤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睡觉早一点防“秋乏”
入秋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很多人会感到懒洋洋的,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出伏之后一直到处暑节气,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王东旭建议大家,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另外,还要加强锻炼,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通风勤一点少发霉
出伏以后,温度会逐渐降下来,虽然不明显,但是却给了霉菌的适宜繁殖温度,而且出伏以后的雨水会逐渐增多,只要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霉菌生活力很强,一般温度在25℃~30℃、湿度在80%以上,并有充足的氧气,便会生长繁殖。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任杜长明提醒大众,三伏天的时候空调大开,通风次数少,病菌容易聚集室内,但是出伏以后如果不在家的时候要注意勤通风,应把即将用的秋装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晒。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保证良好的通风。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秋乏 通风 睡觉 早一点 少发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