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4000公里的奢华时速 消受不起的飞行列车
“时速4000公里的地面飞行列车”刷了屏,不少网友已经在为能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下一代交通系统”欢呼雀跃,似乎它呼之欲出,正携风带闪,扑面而来。
在时速400公里的高速列车尚未实现商业化运营的大背景下,且不说借助真空管道的“地面飞行”从实验到实用还有多远,我只想问:时速4000公里,要这么快干嘛?
在此速度下,京津之间,真是“分分钟”的事情;京沪、京汉等,理论上仅需十几二十分钟;以北京为圆点的“一小时都市圈”,可以画到广州,甚至乌鲁木齐……但是兴奋之余,且慢,如此美好遐想,好像从北京城的任意一点到火车站,也都能“分分钟”似的。不然,跌回现实,花1小时、2小时赶到北京站,十几二十分钟到上海,再花1小时、2小时进上海,这有意义吗?
问题的关键在于,时速4000公里,决非单纯的技术问题——中间的“十几二十分钟”,必然付出巨大代价: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和难以估量的技术挑战。如果不计成本地做成,结果仍是两头堵,中间畅,乘客买单吗?
从技术经济性考量,“速度和距离成正相关关系”是常识。好比北京到天津,坐飞机刚一起飞就得准备降落,显然不是一个理智的选择。由此看,以中国的幅员范围,花费巨资打造时速4000公里基础上的“一小时××圈”,并不具现实价值;时速4000公里用于跨国、跨洲,或许值得考虑,但那又须面临诸如长距离海底真空管道建设等更严峻的技术难题,以及更复杂的经济可行性和地缘政治风险。
回到国内、当下,在幻想“时速4000公里”之前,把更多资源投入城市内通勤问题的解决似更加迫在眉睫,因为它是使中间那“十几二十分钟”变得有意义的前提。至于几十年、甚至百年后,这个幻想速度能否成真,能否有用,谁知道呢!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时速 列车 奢华 消受 飞行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英国议会下院将对“脱欧”协议替代方案进行辩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