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珍惜全运会的明星效应
踏入本届全运会的游泳赛场,有种置身演唱会的错觉。现场轮番播放时尚歌曲,狂热的粉丝团呐喊声不断。9月3日,当孙杨、宁泽涛两大“网红”运动员相继登场,现场气氛更是达到白热化。论火爆程度,乒乓球赛场也不遑多让,此前张继科的助威团引发了本届全运会第一个观赛高潮,简直是“抢头条”的节奏。
尽管一些粉丝团观赛如同追星,但“明星效应”给全运会带来的关注度提升,对这项综合性赛事未尝不是好事。以往多年,冷清的看台、大量的赠票、缺少人气的比赛,给全运会打上了“关起门自娱自乐”的标签。而今,新一代运动员经由新媒体的传播,吸引了大量年轻受众,这种号召力不仅拉动了票房,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全运会的形象。
如果说“明星效应”对群众基础深厚的项目算是锦上添花,那么对小众项目几乎就是雪中送炭。在全运会场地自行车赛场,大部分观众冲着奥运冠军钟天使而来,或许很多人对比赛规则、战术玄机不甚了解,但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赛场因为明星有了人气,意味着增加了项目普及的机会。
“明星效应”既是现代职业体育发展的根本之道,也是综合性运动会的立身之本。作为一个经营了58年的中国体育品牌,全运会依然承担着资源配置、培养后备力量等竞技体育杠杆作用,但同样不能忽略赛事品牌建设和商业价值开发。全运会改革的主线是“全民”,除了设项上拓展群众参与的渠道之外,充分借助“明星效应”探索办赛模式的优化,也将为这项老牌赛事注入澎湃的元气。
打破专业体育的传统思维,跳出“金牌游戏”的封闭圈子,如今已成为全运会转型发展的共识。百姓口味、市场需求、媒体兴趣、赛会魅力……这些昔日没有充分开掘的元素,越来越决定着全运会的未来。孙杨就表示,本届全运会游泳比赛打破了以往国内比赛的传统出场方式,有音乐、有灯光,让运动员和现场观众都很兴奋。类似这样的有益尝试,在全运会赛场多多益善。
当然,并非每个赛场都有明星运动员“撑场面”,全运会比赛冷热不均的状况依然存在。对于冷门项目,培养公众的观赛兴趣,需要项目推广常态化,仅靠四年一届的全运会很难担此重任,但全运会至少可以做到,尽量按照市场规律提升赛事服务品质,让走进赛场的人获得精神愉悦和满足感。唯如此,才不辜负“全民全运”的期望。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明星效应 赛场 珍惜 项目 运动员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英国议会下院将对“脱欧”协议替代方案进行辩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