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公益不只是悲情更有快乐
近日,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色彩亮丽、风格奇异的绘画刷屏,不少人也花了1元钱,购买了一张画作为屏保,真可谓“最美的刷屏”。这个腾讯公益平台上发起的一个公益活动,名为“小朋友画廊”。这些画的作者最小11岁,最大37岁,都是自闭症、脑瘫和唐氏综合征患者。用户每购买一幅自闭症儿童的画作,就相当于向上海艺途公益基金会(WABC)“用艺术点亮生命”公益项目进行了捐赠。该项目旨在消除社会偏见,帮助这些特殊人群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相关善款将用于帮助这些受助群体。
这个互联网+艺术+公益的创新传播项目,可能是今年一个现象级的传播案例,对于中国的公益圈来说,尤为难能可贵。以前的很多公益活动和传播,都是圈内的自娱自乐,很难扩散到行业之外。如今这个“用艺术点亮生命”的项目,掀起了全民参与的热潮,将会深刻地影响公众对于精智障碍的特殊人群的关注,是非常成功的公益传播。
从2014年的“冰桶挑战”这个从国外进口的著名传播案例开始,中国的公益传播创新越来越有创意。近些年来,“为爱行走”“为爱奔跑”“善行者”“一个鸡蛋的暴走”等公益活动,以创意、体验、快乐、分享等方式,吸引民众关注并参与其中,同时最大化地扩大活动的社会效应。这标志着一种新型公益模式的兴起,它们改变了传统公益表现形态,塑造出了全新形态的公益,同时更新了内在新理念,改变了人们对公益的旧有观念:即,原来公益不只是苦难、悲情、怜悯等,还有快乐、新意、体验,公益是生活的一部分,能够让生活更快乐。
这里有必要简单回溯下中国公益传播的发展历程。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前,中国其实是处于“弱公益”时代,公益发展薄弱,行政过分干预,官办的社会组织垄断公益市场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个阶段的公益,多是苦情催泪、大爱无疆、众志成城之类的慈善倡导和动员模式。尤其是媒介平台上,都是在展示受助者的悲情、无助、可怜,以此触动受众的情感,实现捐款、捐物等公益慈善行为。而这只是一种初级模式的“重公益”。重的背后,是道德绑架(地震中哪家企业、哪个名人没有捐款或者捐少了,都会被公众讨伐),人们对于公益会有道德、情绪、心理、心灵上的重负。另外,公益的成本也很重,公众参与、发起公益的门槛等也很高。
2014年夏天,以“冰桶挑战赛”为标志,一种全新形态的公益——“轻公益”诞生了。它有着“轻便化”“轻松化”“轻型化”三个特征。
“轻便化”是依托互联网公益工具,便捷地实现了公益地传播和筹款,同时在公益信息透明上,实现了极大的便捷,降低了公益成本。
“轻松化”是以好玩、互动性极强的方式开展。而如今的“用艺术点亮生命”,也是用浓墨重彩的绘画来吸引和打动公众,大家花上1元钱,就可以感知到一分真诚的美,这远比那些煽情苦情来得快乐,也是更多人乐意参与的原因——没有道德负担。
“轻型化”是指发起的项目,基本上都是更精细更专注的项目,以更小的视角去帮扶一部分特定的群体,从而提升公益的效率,而不是撒网式雨露均沾。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公益机构登记等门槛放低,大量的民间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兴起,草根公益组织雨后春笋般成立。在互联网平台,公众发起一个公益项目,只需几个注册的步骤即可以实现,所以大量的轻型化的公益组织与公益项目,大面积地填补了“粗公益”“重公益”时代的大型公益组织的空白,承担起了这些大机构、政府、企业等公益落地和扎根的绝大多数工作??梢运?,“轻公益”真正实现了人人公益、快乐公益、随手公益。
从“冰桶挑战”到“用艺术点亮生命”,都是在以创新的方式,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倡导更多人关注和帮扶到社会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共同构建一个人人做公益、处处有公益的新型社会,公益也将全面融入了各行各业,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一个有温度的美好社会。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公益 快乐 项目 传播


学剪纸 迎新春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会见德国外长马斯
红红火火中国年
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
火车站里的交响音乐会
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光谱01/02星
多彩迎新春
埃及展出从英国追回失窃浮雕文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