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餐饮行业别照搬“流量思维”
近一两年来,门前排长队的“网红店”频繁出现。一些面馆、馄饨店甚至奶茶店等,在一两天内就从默默无闻“转型”成门庭若市,以至出现盛夏露天排队近百米、遮阳伞接成长龙的“盛况”。然而有人提出,“网红店”门前排起的长队多是雇人排队的营销套路,有记者体验印证了这一点:9小时排队5次赚140元。
线下的“排队托”类似于线上的“刷单炒信”,都是通过虚假交易制造繁荣,以扰乱消费者的心理判断。它们也不尽如一些评论者所言“处于监管盲区”,根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经营者不得采用雇用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否则“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不过,“有法可依”不必然意味着“违法必究”,不同于“刷单炒信”可以用大数据和网络算法判定,“排队托”通常是私下交易,取证调查颇有难度。如此,两者形式类似但监管难度不一,出现一种耐人寻味的迹象,即“排队托”其实是受互联网启发,从线上迁移到线下,背后隐约有资本操盘的影子。
“排队托”所体现的玩法叫“流量思维”,几年前是互联网上的专用术语。按照这种思维,流量是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核心,它具有滚雪球效应:当初始流量累积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随后接连不断的指数级增长。纵观过去几年的互联网商业史,这种思维确已被验证过,如企业间不断发生的“烧钱大战”,本质就是用补贴抢用户,甚至谈到互联网已形成的BAT格局,舆论也常用“占据流量入口”等来形容。再观察餐饮行业过去几年的商业化,以前还没有“网红”概念,消费者也很少为了排队而排队。由此,从“口碑竞争”转向“造势竞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量思维”从线上延展到线下。
早些年,不少餐饮品牌背后也有资本的影子,但玩法比较传统,一般是做好产品,利用品牌效应开连锁店、扩张规模。而这一批资本入局的新型“网红店”,“流量”的注意力显然要胜过“品牌”,据相关报道,它们处心积虑地在自媒体发文预热,通过出场顺序、人员构成的调整来使排队更逼真。这样把聪明劲用到营销而不是品质上,消费者会买账吗?事实证明,餐饮行业具有充分市场化的特征,消费者可能因为新奇感“尝鲜”一家“网红店”,但如果产品不够好,他们还是会转投别家。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一些资本对餐饮行业的互联网改造并不成功,曾经出现不少名噪一时的餐饮品牌,最后都面临过度概念化的诟病。
当前,市场对“网红店”之流的疲劳感已初步显现。事实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充分尊重行业发展规律,特别是餐饮行业强调“酒香不怕巷子深”,意味着这类行业的特点是重视品牌和口碑,因而“流量思维”“饥饿思维”等互联网营销套路未必适用,一味生搬硬套,只会适得其反。再者,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商业的本质不会变,靠烧钱买流量做起来的品牌是空中楼阁。那些刷流量和假排队的营销套路,不过是利用互联网耍的小聪明,泡沫终究会破灭。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餐饮 行业 流量思维 互联网 排队


学剪纸 迎新春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会见德国外长马斯
红红火火中国年
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
火车站里的交响音乐会
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光谱01/02星
多彩迎新春
埃及展出从英国追回失窃浮雕文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