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关心鲁迅作品进退实是关心人格养育
8月28日,教育部召开2017年教育金秋系列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对于之前网传的鲁迅作品将在新教材中“大撤退”的说法,新编语文教材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予以否认。他表示,新教材中,鲁迅作品依然保留了一定比重,不存在“大撤退”的情况。这次新教材,小学选入了两篇鲁迅的作品,初中选了七篇。(8月29日《华西都市报》)
有关鲁迅作品“大撤退”的讨论,最近几年常常出现。经验告诉我们,当一种声音出现频仍时,背后往往有着深层次的原因。真正值得深思的是,大众缘何如此关心鲁迅作品的进退?
有人讲,鲁迅作品有些深邃,中小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有些教育工作者,也从自身经历出发,谈到要想真正把鲁迅作品读进去,需要花很长的时间,需要足够的人生阅历?!吧倌瓴皇堵逞?读懂已是中年”,只有对人生对社会有了自己的观察和理解之后,才能够读懂鲁迅。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小学阶段,就不可以读鲁迅。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古人的教育观念中,与培育人格有关的传道是第一位的,而知识则是第二位的。对于现代教育来说,传道的重要性,也没有丝毫削弱。传道无捷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经由阅读经典而来。鲁迅作品中最值得称道的价值,可能不是文本价值,而是其思想光芒和人文素养。在当现代作家中,要找几篇文本上的范文并不难,但想要找几篇既有文本性又有思想性的作品,则恐怕不能不选鲁迅。
人文素养和完善的人格不是先天而来的,而是需要“从娃娃抓起”培育。文见其人,文如其人,一个伟大的作家总是用自己的作品为人生背书。鲁迅先生的思想光芒和人文素养,在其作品中有着深刻体现??梢运?读鲁迅先生作品的过程,也是养育人格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更是难得的历练。
这种人文素养十分重要,但在一些现代人身上,却成为稀缺品。在一次专题研讨会上,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语出惊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闭庵帧熬吕褐饕濉?仅仅是个别人的表现吗?越是看到“精致利己主义”式的拙劣表演,越是感怀鲁迅先生的难能可贵。
对于大众来说,鲁迅先生的作品已经成了一种符号,鲁迅作品在中小学教材中的地位,直接反映了现代教育的初心——到底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果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格养育,那就应该有鲁迅作品的一席之地;如果只是想让学生成为“有知识的人”,那么有没有鲁迅作品、有多少鲁迅作品,其实并不重要。在文本上,还有许多选择,但在思想光芒和人文素养上,鲁迅作品无可取代。
人们关心鲁迅作品实是关心人格养育,这才是“鲁迅作品大撤退”的核心关切。鲁迅的深邃,甚至一些人认为的鲁迅作品的文本拗口难读,都不是缺点。只要认真去读,也许现在不懂,终有一天会懂,会感慨当初幸亏读了鲁迅。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鲁迅 作品 关心


学剪纸 迎新春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会见德国外长马斯
红红火火中国年
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
火车站里的交响音乐会
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光谱01/02星
多彩迎新春
埃及展出从英国追回失窃浮雕文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