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95后陆续入职工作:慢就业观兴起 专家建议合理定位
原标题:95后陆续入职:“毕业就工作”观念松动,专家建议合理定位
“随性”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是95后毕业生余熙对自己的评价,从一个月前结束的毕业典礼到现在,他一直没有着急去找一份工作,“我是先想清楚自己想要的什么”。
余熙告诉澎湃新闻,由于自己大学所读的专业和自己希望工作的方向不对口,所以现在不着急找工作,他认为,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影响自己一辈子的事情。
2017年毕业季,第一批95后毕业生从象牙塔步入社会,这无疑为当今的职场环境增添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然而与以往不同的,95后毕业生就业标准变得“随性”了起来,“毕业就应当立即工作”的固化观念迎来冲击,“慢就业”“不就业”“特殊就业”加入了新生代毕业生们的选择。
几位95后不参与“普通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对澎湃新闻表示,对于他们而言,参与普通工作,并不是他们毕业后唯一的选择,“自己想要什么”已然成为择业路上最重要的因素。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申国昌表示,大部分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为大学生提供了“慢就业”、“不就业”的温床和土壤。但他认为,大学生需要不断调整就业心态,不能一味追求大城市、高工资等人人羡慕的体面职业,而应当自我合理定位、全面了解市场,及时就业,减轻家庭负担,早日为社会做贡献。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教授章友德则认为,具有慢就业、不就业或特殊就业观念的同学,要比正常就业的同学更具优势,“他们不是为了就业而就业,而是真正思考了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等导向,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创造新的需求导向,这一代人恰恰是能够推动中国社会创新、经济转型与发展的一代?!?/p>
慢就业:最重要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今年刚刚从武汉传媒学院毕业的徐建波,已经换了好几份工作,目前正处于寻找下一任工作的状态中。
“工作可以慢一点找,不用太过于着急,这份工作不行就换下一份?!毙旖úǘ杂谧约合衷谒Φ淖刺⒚挥懈惺艿教嗟难沽?,在他看来,找实习还是拿offer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徐建波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人,父母都是个体商户,在就业方面,虽然还没有确切的工作,但他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八遣换岣缮嫖业?,虽然是男生,但他们也没有给我太多压力,我自己心里也有分寸?!?/p>
学媒体融合专业的徐建波,早在毕业前,就已经有了丰富的实习经验,曾在两家摄影公司、两家传媒公司实习过,还曾参加过湖北卫视大型综艺节目《如果爱》的节目拍摄。在学校里,他也是个优秀的学生,毕业作品《末代扁?!?,曾被评为优秀作品在全校放映展示。
但这些成绩,并没有让他如愿的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他告诉澎湃新闻,自己想在影视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所以一定要找准一条路。“小时候看《春田花花同学会》只是觉得搞笑,现在看起来,其实里面有很多讽刺生活的心酸?!惫ぷ鞯拿悦?,也让徐建波不敢在自身发展上有所怠慢。
和徐建波同校、同年级的应届毕业生胡御风,也是至今还没有找工作,他告诉澎湃新闻,刚刚毕业他就报了一个软件课程学习班,11月份才结束,预备明年过完年后再去上海找工作。
谈及毕业后如此之长的“搁浅期”,胡御风显得非常坦荡:“急什么,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嘛?!倍退型敕ǖ拇笱?,并不在少数。
广告学专业毕业的余熙就有类似的想法。从小喜欢艺术的他,大学选择专业时因一念之差选择了广告学,和自己原本打算的服装设计和雕塑有一定的出入,这样余熙在找工作的时候格外矛盾,“广告偏向策划和实际运用,而我想做的工作是偏向于艺术的?!?/p>
由于没有找到一份结合两个专业(艺术类专业和广告学专业)的工作,余熙毕业后一直没有工作。在他看来,工作不着急,“先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虽然内心明白不能着急,但压力却还是有的,“(压力)多半来自家庭吧,毕竟毕业了还是要花家里的钱,有点过意不去,还有就是社会压力,自己的工作经验不足,有时候不容易被公司接受,最后就是心理上的压力,身边很多同学都已经选择了工作,而我还在原地踏步?!?/p>
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一直坚持“随性”、要找一份自己喜欢工作的余熙,决定近期先接触一下专业对口的广告公司或者纯艺术类的公司感受一下,积累一些工作经验,“也不能总是纸上谈兵?!?/p>
不就业:人生很长,不着急工作
毕业于广东一所985高校的刘子枫,在今年1月参加校招失败后,决定先放弃工作,用一年的时候“远走他乡”。
“大学的时候我就很喜欢到处旅行,但我家是家教比较严的,旅游可以,但不允许我旷课或者请假,所以只能趁着寒暑假出去玩。”刘子枫说,从小到大,在高校任教的父母都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而自己也并没有让他们失望过,“我大学期间成绩一直都很好,还拿过奖学金?!?/p>
大四上学期,按照父母和他一起进行的选择,他向一家知名大企业的校招投去了简历,正是这一次招聘,改变了他对工作的看法。
“当时一面的时候,我去得比较早,就在面试办公室的附近逛了逛,看到那些在工作的人,都是面无表情的对着电脑,我就觉得我是受不了的,至少现在是受不了的?!薄耙幻妗彼忱撕?,刘子枫开始思考自己对于工作的真实看法。
“我也和父母说了,说我不想一毕业就每天待在办公室里,一年就盼着几天的假期?!绷踝臃闼?,自己的家庭条件还算宽裕,而自己本身上学就比较早,毕业也比较早,对于他想“2018年春季再就业”的想法,最终取得了父母的同意。
做出这个决定后,刘子枫没有参加接下来的招聘面试,而是开始筹备自己的旅行计划。过完年不到一个月,他就已经站在了南半球的土地上,来到了自己一直很喜欢的新西兰。
到今年8月,除了端午节在家待了两个星期外,刘子枫几乎一直都在外面旅游,“先去了新西兰,然后从新西兰去了澳大利亚,这一程玩了差不多2个月?!?/p>
今年暑假,在同学们都纷纷在朋友圈晒出“工作名片”时,刘子枫正在土耳其游玩,他坦言,看到同学们都已经开始工作了,自己确实会有一些压力,“偶尔会质疑自己,不知道这样任性的放弃了应届招聘的机会到底对不对?!?/p>
刘子枫说,他经?;岷痛笱У暮糜蚜奶欤械暮糜鸦嵯勰剿绱巳魍?,有的好友则劝告他尽快回国找工作。在寻求不到心里安慰的时候,他反而更加看清了自己的想法,“我后来想清楚了,人生的路很长,工作的机会有很多,但可以体验世界的机会并不多。”
但刘子枫表示,原本计划明年春季再找工作的他,现在打算提前半年,“在今年秋季的时候找吧,避开下一波的毕业生。”
2016年,QQ浏览器发布了一份2016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大数据报告“95后迷之就业观”,里面指出,有48%的95后毕业生选择“不就业”,其中4.8%的人选择的是“间隔年”,就是指在毕业以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旅行,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一样的生活。
近年,随着“间隔年”的逐渐兴起,受到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关注和学校的支持,很多尚未做好准备的95后毕业生选择以“间隔年”的方式去思考未来。
特殊就业:挣扎,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尽管大多数95后毕业们对于就业的态度是积极的,但超过半数的95后选择的毕业关键词为“迷?!?,毕业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工作不理想”和“找不到未来的方向”。
对此,余熙深有感触,“大学专业一直不是我向往的,总是想在工作这个关口再最后做一次挣扎,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但却又不知道怎么使劲?!?/p>
毕业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周梦洁,曾经也面临着容易的矛盾?!暗笔北甲ㄒ凳?,因为这个专业录取分数最高,而选择了它,但后来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做新闻,更喜欢写小说、剧本或者影评?!?/p>
大学期间,在同学们都相继去一些报社和电视台实习的时候,周梦洁则窝在宿舍里写小说和剧本,并创办了一个公众号来发布自己的连载小说,虽然读者并不多,但她一直坚持更新。
今年4月,还未毕业的周梦洁,选择了远离南方老家,独自一人到北京发展,她明白,如果想从事影视、剧本创作等方面的工作,在北京会有更广阔的舞台,“还有一点就是父母不会对我的工作干涉那么多?!?/p>
初到北京时,周梦洁投了几家影视公司,并附上了自己创作的剧本,但都石沉大海。迫于工作的压力,她选择了一家新媒体公司做运营,“虽然工资不太高,但能先保证我在北京生活?!?/p>
“而且工作不是特别忙,所以我也有时间在上班的时候写剧本或者影评,后来被一些微博的大V给转载了,还有公众号专门约我写影评?!彼婧?,周梦洁又给一些制作网络剧的影视公司投去了自己的剧本,也意外获得了回应。
在通过约稿和剧本获得了一些收入后,周梦洁决定辞掉工作专心来写剧本和影评,“虽然收入不稳定,而且工作比之前要辛苦,经常要赶稿赶到半夜,但这些工作都是我喜欢的,所以也不会觉得累?!敝两?,自己辞掉工作的事情,她都还没告诉父母。
今年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的莫子豪,也没有选择像其他的同学一样参加校招拿offer,而是参加了妆容造型技术的学习。
“刚上大学就一直比较关注时尚行业,感觉创造美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蹦雍栏嫠吲炫刃挛?,由于在大学阶段学习的是广告学,平日里有摄影和平面设计等课程的教学,这为自己想从事的行业(妆容造型设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莫子豪说,现阶段想先学习一段时间,等学习结束后找一份相关的工作积攒一些工作经验,等未来能力后,会选择出国深造,“也有开工作室的打算,或者希望能参加国际团队到国外的时装周后台做秀场造型?!?/p>
尽管莫子豪计划得比较好,但他也明白,妆容造型设计行业的工作比较不稳定,如果想要爬到行业的顶端则更艰难,因此,莫子豪的母亲也多次反对莫子豪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被儿子的坚定信念打动,就没有再反对下去,“我觉得,我尽力去学,能走多远走多远?!?/p>
专家:经济水平提高,大学生没有迫切就业压力
新环境下,像莫子豪、刘子枫、余熙这种就业观的95后毕业大学生并不在少数,年轻、有想法,却又“自我”“任性”的这一批95后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更加灵活,就业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据第三方机构林克舆情监测结果显示,2017届毕业生中的“95后”,在面临毕业后自己的去向时,各有各的抉择,其中56%的学生决定毕业后立即工作,25.5%的学生选择了“慢就业”的方式。
为何会选择“慢就业”?在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57.7%的毕业生选择了“慢就业”,最主要的原因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其次是希望能“理性寻找发展方向,不愿意在没有找到方向前被具体工作束缚。”
对于95后大学生的“慢就业”“特殊就业”和“不就业”,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申国昌认为,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导致大学生没有迫切就业的压力,部分还产生了畸形的就业观。
“现在95后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导致大学生产生了畸形的就业观,根本不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职场需求,也不了解社会行情,就一味高估自己的能力,看不起一般职业?!贝送?,申国昌认为,大部分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为大学生提供了“慢就业”、“不就业”的温床和土壤。
他指出,有部分大学生的确是因自己的专业方向、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等因素,在就业中屡遭失败,被迫导致难就业、缓就业。但当前,不少大学生在自身拒绝就业,甚至在等待家长提供帮助,试图通过家长的人际关系找到自己满意的职业,因此,出现“慢就业”“特殊就业”现象。
对于申国昌的说法,章友德表示赞成,“95后的大学生都生长在物质条件比较好的家庭环境中,学生们的就业心态能够有底气的发生这样的变化。此外95后们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所受的家庭教育也更为开放,家长们鼓励孩子寻找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孩子重视自己的性格塑造?!?/p>
对此,章友德表示:“现在适逢中国经济转型,就业与创业是当下许多学生们都在思考的问题,现在这样一群具有慢就业、不就业或者特殊就业观念的同学,要比急于就业的同学更具备优势,他们不是为了就业而就业,而是真正思考了市场需求、消费需求等需求导向,不再仅仅将自己放在‘螺丝钉’的老地方,而是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去创造新的需求导向,这恰恰正好是最能够推动中国社会创新、经济转型与发展的一代人?!?/p>
但申国昌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好现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急需改变,“社会上的职业丰富多彩,高校的专业多种多样,人的能力各具特色,因此,只要能在社会上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对个人来讲就是一种幸福,对社会而言就是一份贡献?!?/p>
关于大学生们该如何找到自己的满意的工作?申国昌建议,一方面,需要大学生平时注重积累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在就业过程中能吸人眼球、打动招聘人员;另一方面,需要大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不能一味追求大城市、高工资等人人羡慕的体面职业,而应当自我合理定位、全面了解市场,这样有利于及时就业,为家庭减轻负担,早日为社会做贡献。
(文中受访者余熙、徐建波、胡御风、刘子枫、周梦洁、莫子豪均为化名)
编辑:曾珂
关键词:95后陆续入职工作 慢就业观
 
       
 

 甘肃阿克塞丹霞地貌“藏在深山人未识”
甘肃阿克塞丹霞地貌“藏在深山人未识”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28头鲸鱼搁浅死亡 画面令人痛心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28头鲸鱼搁浅死亡 画面令人痛心 欧洲政商人士呼吁维护全球贸易体系
欧洲政商人士呼吁维护全球贸易体系 非洲国家驻华使节走进全国政协
非洲国家驻华使节走进全国政协 华盛顿举行迷你火车展览
华盛顿举行迷你火车展览 走访世界最南端水电站项目
走访世界最南端水电站项目 贵州黄平举行第三届飞来者大会
贵州黄平举行第三届飞来者大会 中欧论坛汉堡峰会聚焦中欧对话合作
中欧论坛汉堡峰会聚焦中欧对话合作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