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探索历史文脉与艺术规律是一生的功课
——访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刘曦林
“人问以何为业?答曰:周一至周五糟蹋稿纸,周六、周日糟蹋宣纸,仅此而已。 ”刘曦林退休前有此说法。提起刘曦林,大家便会想到这个喜欢自嘲、风趣幽默的老夫子。刘曦林平素以美术史论闻世,几部力作就足以安身立命。不过,自从2012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之后,一般观众就已经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他了。近日,继在北海公园北岸阐福寺举办的“师道丹青刘曦林师生画展”之后, 7月28日至8月3日,刘曦林又迎来了“写生·写意——刘曦林近年习作展” 。刘曦林的画家身份更引人关注。而从去年开始,他又多了一重身份——在众多同学、好友的鼓励下开始教书、带学生,荣宝斋的“刘曦林中国画创作与理论实践研究工作室”便成了他育人不辍的新阵地。他很想把退休前五与二的比例颠倒过来,但往往身不由己,美术理论家、书画家、传道者,年逾七旬的刘曦林在这三个角色的转换之中是否获得了新的感悟呢?

荷塘过雨 刘曦林
画家从于心 好画源于心
“史论不误画,助我者深也。 ”刘曦林以为“画家、画史研究惠我以规律,惠我以眼界,而理论研究尤惠我于我思、我心” 。刘曦林多年来始终主张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把中国画的美学当作一个整体来认识,把画史与画论也要当做一个整体来阅读、学习,才不至于割裂中国画的美学。他认为将中国画的理论分解为若干元素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把各元素孤立起来,目前很多画家只抽离出一个工具材料的元素,而没有看到笔墨材料的背后是“笔受墨,墨受腕,腕受心” ,而“心”又属于“文” ,这是一条完整的文脉,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和“迁想妙得”的内涵所在。
刘曦林的理论中不乏从启蒙恩师张茂材的话语与学养中所得,无论是张茂材先生“绿柳垂崖,高悬青帚拂地理;红莲出水,倒题朱笔点天文”的妙联,还是“将名利抛至千里之外,自然化机在手,元气充沛”的箴言,都让刘曦林体会到了中国画与人的学养的密切关联,进而总结出中国画具有综合性的艺术特征,它要求人与画之间的统一,人的修养和笔墨之间的统一。故此,笔墨就不仅仅具有一个工具材料意义,还有语言技法层面的意义,具有主客观事物的气韵、意境、情思层面的意蕴,从更深处讲,笔墨即精神,这样就上升到了形而上的高度。
刘曦林认为写生是为了从中找到绘画的方法,是认识生活和总结生活的过程;既要仔细观察写生对象结构,掌握其生长规律、习性、时节变化,将结构转化为笔法,又要从中寻找文思、寻找诗意,把自然信息向艺术信息转换。“同样的景物在不同人的笔下都是情调形态各异的。最近我正在创作一幅画,前几天下大雨,大雨中的莲花和风雨搏斗,我看到了一种壮美,这是一场美的拼杀,莲塘过雨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当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寄寓的又是另外一种情思,几个花瓣吹落了也好,枝头被折断了也好,它是不屈的,我在创作中用较重的笔墨营造黑云压城的氛围,将莲花这种弯而不折、折而不断的抗争精神描绘出来。在这里,我想寄托一种情感,我对莲花的情感,这里面也隐藏着一个‘文’字。 ”刘曦林在石鲁“把山水当作人来画”的主张基础上,又提出了把花鸟当作人来画,把人当作人来画,他认为人物画就是造型艺术的人学,通过画笔去研究人,和山水、花鸟一样,均是以己之心去感人之心、感物之心。由此,画家从于心,好画源于心,即“中得心源” ,这是亘古不变的艺术创作规律。
画学与修养并重的教学格局
去年以前刘曦林并未有过连续执教的履历,只是答应各种讲座。受道友薛永年、程大利的鼓励,年逾七旬才开始教书。他一方面是希望把自己的美学思想和美术史观传承下去,一方面是希望结合实践教学、在教学相长中开辟出一条探寻艺术规律的新路。谈及刘曦林的教学思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求自己的学生们一定要读书,而且要读古书?!罢馐歉菸腋鋈说木?,也是根据前人的经验。宋代邓椿曾经说过‘画者,文之极也’ ,他已经将‘文’与‘画’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了;潘天寿进一步做了补充,称画乃‘文中之文’ ,可见对‘文’之重要性和‘文’之内涵、‘文’之修行应该引起更进一步的重视。同时,老一代画家的实践经验也都证明了这一点,黄宾虹是手不释卷的人,齐白石是后来补充了读书才成为了大家,潘天寿、傅抱石、陈师曾、郑午昌等大家都是先编写或是教授美术史,而后才去教授绘画的,都有过这样一个过程。陆俨少的时间分配比例‘四三三’ ,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这些都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 ”刘曦林总结说。
刘曦林学术与实践的双修共悟无不体现在他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里,他推荐学生们读的书从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 、郑午昌的《中国画学全史》 、郭味蕖的《花鸟画创作技法十六讲》 、刘曦林著《二十世纪中国画史》入手,在读书的同时,临摹任伯年的没骨小写意画,行草临王羲之《十七帖》和孙过庭的《书谱》 ,隶书临《张迁碑》 ,做到每天写两张大字为日课,这是个史论与实践、画学与修养并重的教学格局。他更要求学员整体地理解张彦远的理论,要把《书谱》当美学文章来品味。与此同时,刘曦林通过《历史文脉与艺术规律》 (人物篇、花鸟篇、山水篇)大课的讲授为学生们厘清中国画之文脉,洞悉中国画之演变,形成他纵向讲史、横向讲论,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去把握论的提出与演变的独创性教学思路。
刘曦林给予学生们的是触及创作规律和美学思想的教学与思考。在指导学生花鸟作品创作的时候,他让学生们从《诗经》读起, 《诗经》三百篇其中二百多篇写的都是花木鸟兽?!拔也灰欢芙饩鲅呛芏嗑咛寮挤ㄉ系奈侍猓纯梢晕恳桓鋈酥赋鲆惶趼肪?。艺术家一生的过程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把握自我、高扬自我的一个过程,这就涉及到对人的追问,是一条文脉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 ”
真正的艺术以其独创性开拓市场
“艺术不是打造的,而是按照规律自然而然形成的,尤其是画派,而艺术家更不是打造出来的。文化是一种积累,是世世代代文脉的传承、积累和充实。 ”刘曦林掷地有声地说。
“当今世界,物欲的泛滥有可能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有可能改变艺术的初心。正是在这个时代风潮里,日益显得大自然的可贵,亲和万物的可贵,纯正的自然观和艺术观的可贵,美学意义上的‘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的可贵。 ”正是基于这个初衷,刘曦林参与策划了“当代中国花鸟画展” ,而“花之魂”正是他为此次画展题写的名称,“基于对中国花鸟画的美学传统和当代现状的关切和思考,着眼于当代花鸟画家诉诸笔端的文化理想和美学境界。欲招花鸟画之魂,当招天人合一之魂,物我两忘之思。 ” ——“花之魂”这个名字便油然而生。在展览期间,刘曦林还策划、主持了一系列讲座和论坛,将学术策划纳入到展览的全过程,引发花鸟画与当代人精神生活关联性的思考与探讨。
近年来,刘曦林在中国画领域的诸多实践无一不渗透、浸润着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市场跟着艺术走” ,他认为,“良好的市场正是衔接艺术创造与审美需求的桥梁。艺术经营者要了解和尊重艺术的规律,不干预艺术的创作,却需要具有学术性操作的眼光,让真艺术获得实利。今天我们面临着市场戕害艺术的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要引领市场,市场必须要跟着艺术走。真正的艺术以其独创性开拓了市场,获得了市场,恰恰不是艺术尾随市场的结果。 ”
“我欣赏齐白石的心态,他一生都在卖画,却立定了毁誉不计、‘饿死京华,公等勿怜’的变法精神,有名的《发财图》即由此而生,体现着艺术的规律,也体现着艺术引领市场、激活市场的良性机制。 ”刘曦林说。

雅魂 刘曦林

醉牡丹 刘曦林
编辑:杨岚
关键词:刘曦林 历史文脉与艺术规律 历史文脉 艺术规律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