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关注偏执而矛盾的年轻人: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批判精神不等于“我不信”(青年观)
丁雅诵
时常发现身边有一些偏执而又矛盾的年轻人:
他们好像对这个社会有点“怨气”,觉得许多事情“不单纯”“有内幕”??吹胶萌撕檬?,会阴阳怪气地说“没准是为了追名逐利”;看见街头执法,会先入为主地断定“城管没一个好人”;见到有人走红,就要揣测一番“背后的金主是谁”……他们总在怀疑,怀疑每个事件背后的动机。
然而这些年轻人似乎又很相信一些所谓的“良言”。听到别人说“读书没用,远不如搭人脉、搞关系”,他们会觉得很有道理;发现有人通过玩弄权术、阿谀奉承得到晋升,他们便将其视为成功的密钥……他们容易轻信,轻信他人口中的“捷径”。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我们到底应该怀疑什么,应该相信什么?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我们究竟怎样才能保持自身辨别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青年人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原则性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的有两点。一是怀疑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方式,但批判精神绝不是一句简单的“我不信”,更不是网上一些“喷子”的见谁“怼”谁,而是在丰富的知识与实践经验积累之上作出的理性判断。二是信仰是一种坚定的力量,但相信既不是所谓的“心灵鸡汤”,也不是“意见领袖”的振臂一呼,更不是圆滑世故的“潜规则”,而是内心最崇高的理想与坚守。
不知道什么该信、什么该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年轻人不妨扪心自问,当你质疑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是否读过《共产党宣言》,是否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当你抨击国家体制的时候,是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否深入研究过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学习、不积累、不思考,自己的脑袋只会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人生也会随之陷入迷茫。
与之相应,轻信旁门左道,大多源于急于求成。不少年轻人把精力用在钻营讨巧、结交奉承这些他们认同的“捷径”上,希望借此早早成为“人生赢家”,可惜如此“捷径”却往往令人误入歧途。毕竟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心渴望“速成”、一心热衷于“质变”,往往是爬得越快越高、摔得越狠越惨。
怀疑与相信,二者不可偏废。如果一味选择质疑、不愿相信,就会滑向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边缘。相反,若总是自以为是、偏听偏信,则会陷入他人的陷阱、被人牵着鼻子走。在信息庞杂、诱惑繁多的世界中,我们需要批判的精神,需要拨开那些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东西,看清事物的本质,不断提高个人的思考力、判断力。在充满怀疑、嘈杂喧嚣的时代中,我们也需要信仰的力量,需要保持内心的澄澈,养一身浩然之气,别被油腔滑调、世故老道浸染。
保持独立思考,葆有一颗初心,相信这个世界的真善美,也批判这个世界的假恶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耳朵去听、大脑去想、再付之行动,年轻的生命才更饱满更有意义。
编辑:曾珂
关键词: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年轻人


NASA发现大型冰山崩解 正持续观察频率变化
法国举行巴黎连环恐袭事件三周年纪念活动
美国加州山火肆虐
第二届中韩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在首尔举行
堰塞湖泄流量快速增大 金沙江恢复贯通
以军打击加沙多地目标
大熊猫迎来了又一个雪季
欧洲央行称欧元区金融稳定面临三大风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