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高校智库,如何与国家发展同步
在复旦大学的校园里,有一栋4层的砖红色楼房,名叫“智库楼”。走进一楼大厅,墙壁上张贴着不少“上海论坛”历年活动的照片。“围绕全球发展和重大战略性议题,每年都会有全球数十个国家的政府、企业、高校专家来参加论坛,最终形成‘上海政策建议书’‘亚洲道路’等学术咨政成果。”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张怡说:“‘上海论坛’已成为高校学术交流、政策研究、成果转化的最重要的平台之一?!?/p>
我国高校聚集了80%以上的社科力量、近半数的两院院士、60%的“千人计划”入选者,以及规模庞大的学生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承担各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4万多项,提交各类咨政报告4.3万篇……高校成为中国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机制,高校如何打破学术与政策的壁垒?如何避免重复、做出特色?怎样建立评价机制?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如何打破学术和政策的壁垒?政府与高校应形成高效互动
复杂社会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雾霾天气频频出现怎么解决?面对群体突发事件怎样处理?……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为“城市病”问诊把脉,形成了一批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备国家之所需,这应当是大学智库的职责所在?!暗诠?,学术研究和政策咨询基本就是两张皮,学者写的东西政府看不懂,政府要的东西学者写不出来。现在这样的状况有所好转,但‘两张皮’贴得还不够紧?!备吹┐笱Ч使叵涤牍彩挛裱г焊苯淌谡沛魉?。
“打造学术和政策的直通车,政府和高校就要形成一种高效互动的态势?!闭沛魉担骸耙环矫妫д咦乙鞫盐展艺铰孕滦枨?,要知道目前治国理政的困难在哪里,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政府要主动传导政策需求,向各高校智库征求意见、‘点菜’约稿?!?/p>
“智库不是为了研究政策而研究政策,而是要以问题为导向,直面一个个关乎国家发展的具体问题?!备吹┐笱畔⒂氪パ芯恐行闹魅位频┤衔骸案咝V强庵杂斜鹩谄渌嘈偷闹强?,主要在于高校智库应该以学术为基础。要把社会问题、政策难点与自己的学术兴趣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以学术服务国家治理。”
理想的智库研究,是集搞好学术科研、服务国家战略、提升公共认知为一体的。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重大战略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身影也越来越活跃:
厦门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依托“一带一路”相关研究机构,展开了对双多边机制下的区域合作研究,涵盖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等多重维度;南开大学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对区域经济学理论创新、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产业转移等进行针对性政策研究;东北大学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成立了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破解改革发展难题提供智力支撑……
如何破解低水平重复化研究?多学科深度合作,注重学科特色、地方特色
中央强调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之后,“智库”一时之间成为热门词汇,许多高校智库“应运而生”。但事实上,许多学校对智库的战略定位、运行模式、治理结构等还是“一头雾水”。于是,也就出现了一些低水平、重复化,只有政策阐释、没有创造建议的研究报告。
要为国家发展做战略性、前瞻性、储备性研究,单枪匹马是干不成的。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郑雯说:“社会问题的现实复杂性决定了政策研究必须跨学科发展,必须打破各研究主体之间彼此屏蔽的壁垒?!?/p>
郑雯所在的团队,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完成“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对全国范围内的深度社会心态及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并建设起大数据分析指标库与词库,对国家网络空间建设提供了咨询参考与决策依据。
“我们的团队整合了新闻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计算机等专业的优势资源,对数亿条网络大数据进行分析,还展开了线下的深度访谈。这样大规模的研究,是任何一门单一学科所无法完成的。”郑雯说。
“多单位深度耦合、多学科深度合作”也是上海交通大学智库建设的有力举措。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郭新立说:“联合一批优势学科、汇聚一批学术强人、集中优势力量破解领域难题,是智库研究的不二法门。比如我们的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在人员组成上,既有国际知名大师,也有国内著名学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还有来自政府质量部门的管理者,以及大型企业的质量负责人;在学科构成上,涉及了立法、监管、质量管理、品牌文化、大数据技术等等领域。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更能擦出智慧的火花?!?/p>
此外,发挥区位优势、结合学科特点,也是解决智库重复研究的一条途径。中山大学的粤港澳发展研究、厦门大学的台湾问题研究、上海大学的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的司法文明建设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的海域研究,都是根植学科和地域特色、服务国家发展的典型代表。
如何认定智库研究成果?以实际贡献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高校智库成果如何认定,如何量化评价?这是智库建设绕不开的一环,也是令许多老师困扰的一点。
“智库成果通常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并不算作传统学术论文。如果这样的研究不算在教师考核和职级评定之内的话,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积极性?!鄙虾4笱宋纳缁峥蒲ТΥΤざ雒羲担骸盎褂?,一份研究报告往往是团队合作的结果,承担不同分工的人,如何分别评定贡献?这也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家层面也还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具体意见措施。对有高层批示或为政府部门采纳的研究成果,虽然一些高?;嵊枰越崩?,但更多有实际操作性的指标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复旦大学校长助理陈志敏说:“以往高校人事制度评价的重心在学术研究和学生培养上,智库这一新领域的出现,也倒逼我们进一步改进评价办法,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实际贡献为导向,不断建立并完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p>
在推动决策咨询成果纳入评价体系方面,上海大学已有初步成效。上海大学规定,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的咨询报告冲抵1篇CSSCI论文;在《上大智库专报》内刊上发表的专报等同一篇CSSCI论文;将决策咨询成果纳入部门年度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的计算;对重要的决策咨询成果予以奖励,其中特等奖10万元,一等奖5万元,二等奖3万元。
与此同时,上海市在2014年也制定了《关于推进上海高等学??蒲а芯糠掷嗥兰鄣闹傅家饧?,对高校智库研究成果评价机制进行创新,探索建立包括研究报告、咨询报告在内的科研成果多元评价体系,推进“代表性成果”的评价机制,完善科研人员的分类考核体系,激励广大智库研究者产出更多优秀成果。
除了智库科研人员,智库团队的行政运营人员也值得关注。在复旦发展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服务中心”是国内第一支市场化、专业化的智库运营团队。“我们现在正以全新的思维,开门办智库,力图打造一个无边界的智库平台?!备吹┓⒄寡芯吭涸撼ぶ砘脐凰担骸霸擞哦佣杂谥强饨ㄉ枥此?,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沟通联结平台,能让智库更高效地运作。但是目前这一方面的人力资源市场还未形成,一些智库运营人员的归属、权责、晋升都还不明晰,种种问题也亟待解决?!?/p>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智库 高校 国家 发展


冰城哈尔滨举行第四届采冰节
新一轮也门和谈在瑞典举行
利比亚可能于明年2月举行宪法公投
我国成功发射沙特-5A/5B卫星 搭载发射10颗小卫星
“大雪”时节冬管忙
宪法日活动进校园
奥地利出生的大熊猫龙凤胎即将返回中国
纽约举行世界艾滋病日纪念活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