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带娃上班”如何做到皆大欢喜
近来,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带娃上班”的潮流重现江湖。一些企业自办或与社会专业机构合办内部托儿所,极大地方便了员工“带娃上班”,助其化解工作与带娃之间的矛盾,成为让人艳羡的附加福利。
一边是难以抽身的繁重工作,一边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要兼而顾之“两全其美”,很多年轻父母直呼“臣妾做不到”。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二孩政策虽已全面放开,但不少育龄夫妇却仍然“不愿生、不敢生”第二个子女,“带娃难”问题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托儿所和幼儿园的配置普遍紧缺的背景下,为了解决“入园难”问题,很多公立或私立幼儿园都只接受3岁以上的幼儿,针对0到3岁的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凤毛麟角。即使有,要么是托管时间太短,无法满足上班族的时间诉求;要么是价格高得离谱,超出了大多数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大部分双职工家庭育儿基本靠“啃老”,而隔代教育往往又对孩子习惯的养成、兴趣的培养、能力的形成不利。总之,现实太逼仄,带娃不容易,父母很糟心。
企业为员工开办托儿所,使其能够“带娃上班”,“带娃难”问题能否迎刃而解?事实上,“带娃上班”并不是新潮流,而是“昨日重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很多企事业单位都有自办的职工托儿所或子弟学校,“带娃上班”是大部分职工的生活日常,确实让很多人做到了工作、带娃两不误。后因单位改革、企业改制,办学职能便从企事业单位剥离出来了,“带娃上班”也逐渐成为一桩稀罕事。如今,一些企业“重操旧业”,比如京东总部开设“京东初然之爱托幼中心”、滴滴女性联盟联合行政部开设员工子女托管中心,让员工接送孩子与上下班同步,有效地化解员工安心上班与从容带娃之间的矛盾。而企业切中员工“痛点”送福利的同时,也能够极大地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提供“带娃上班”贴心服务正逐渐成为企业招人、留人的新法宝。
只不过,企业开办内部托儿所操作起来并不简单。企业愿不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来为员工谋福利都成问题,更何况建设和运营托儿所是个专业活,技术性很强,面临开园资质、硬件设施、师资安排、安全防护、风险管控诸多问题,不是随便一个企业就能办好的。再说了,虽然一些地方开始搞试点,但是具体的准入标准与实际的操作细则却没跟上,一些企业虽有财力,但缺经验,且面临各种政策困惑,即使想办也难办好。之前,携程的亲子中心刚开办一周便遭遇被紧急叫停的尴尬,原因正在于未能达到上海市普通幼儿园的建设标准,没有取得行政许可,收费、消防、食品卫生问题没有报备,好事最终没能办好。
“带娃上班”要做到皆大欢喜,不能只是有条件的企业“一头热”?!按奚习唷蓖〈词瞧笠导彝ノ侍?,往大处说是社会民生问题,是由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教育资源的优化、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交织而成的,须多方合力解决。政府尽快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可行的导向政策、建设标准、优惠措施,专业托育机构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享受福利的员工为企业出谋划策、分担风险,企业做好各方沟通、资源对接的工作,才有可能实现“带娃上班”正面效应的最大化。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带娃上班 企业 员工


冰城哈尔滨举行第四届采冰节
新一轮也门和谈在瑞典举行
利比亚可能于明年2月举行宪法公投
我国成功发射沙特-5A/5B卫星 搭载发射10颗小卫星
“大雪”时节冬管忙
宪法日活动进校园
奥地利出生的大熊猫龙凤胎即将返回中国
纽约举行世界艾滋病日纪念活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