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她在大英博物馆修了30年中国书画
阳光透过大英博物馆巨大的玻璃穹顶洒落到地面,1656块玻璃片的投影与熙熙攘攘的游客们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动态画卷。穿过画卷中央的博物馆中厅,沿西楼梯下行,通过一道特殊的安检门就来到了神秘的大英博物馆亚洲书画修复室。


这是一栋1834年修建的银行大楼,早年间酷爱敦煌壁画的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捐助了50万英镑将这里改造成全球最好的东方书画修复室。4名工作人员在这间层高超过5米,光照非常充裕的古建筑里负责装裱修复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东方书画。负责中国书画的是高级修复员邱锦仙女士,虽然她已经64岁,退休多年,依然被大英博物馆返聘每周要在这里工作4天。


1972年,在上海老家南汇下乡插队的邱锦仙,与其他29位返城知青一起,被招进上海博物馆。当时21岁的邱锦仙对慢工出细活的修复工作格外感兴趣,主动要求进入裱画室。幸运的她在扬帮师父徐茂康和苏帮师父华启明的倾力调教下,很快成为上海博物馆修复古画的中坚力量。

1987年机缘巧合,台湾古董商邀请她去伦敦修复一批古画。到达伦敦2周后,由收集中国瓷器闻名的韦陀教授举荐,邱锦仙去大英博物馆演示修画技艺。

大英博物馆拿出了2张破损不堪的古画,其中一张是从火中抢救出来的傅抱石山水。经邱锦仙查验颜料不褪色后,直接用滚烫的开水点在画作表面烫了5次,再用清水漂洗,毛巾吸干,反复五次直至胶水与画面分离。她手中的分寸感拿捏得恰到好处,画作依然完整无缺,令大英博物馆的文物专家们看得十分惊讶。这张完美修复的古画彻底征服了大英博物馆东方部主任罗森太太,最终将邱锦仙留在了大英博物馆工作。

修复室内非常整洁宽敞,地板上铺着亚洲风格的席子,去工作或拜访,均需拖鞋。在这里不论是待修复的画幅还是修复中的古卷,都得到工作人员妥善管理。邱锦仙说,古画修复就像中医郎中号脉一样,每一张画的问题都不相同,纸本绢本、破洞大小、颜色明暗、纤维长短甚至尺寸大小,都会影响到修复工艺的选择。因此,修复工作没有办法标准化、数量化,只能靠着传统的言传身教,代代相传。

邱锦仙是第一个把中国传统修复技艺传到海外的裱画师,更是进入大英博物馆工作的第一个中国人。今年已经64岁的她为大英博物馆培养了数名洋弟子,但还无人能够超越,目前她依然被被大英博物馆返聘,每周要在这里工作4天。

中国古画历史长、尺寸大、材质复杂、颜色多样、构图丰富,因此修复起来更加困难。最关键的是,需要理解画作背后的意蕴与文化?!靶薷垂呕氖焙牧Γ恳环?,通过清洗到修补再到晒干等工序,往往需要耗费几个月时间!一位成熟的修复师一年也最多能修复4-5幅古画?!弊源忧窠跸?987年来到伦敦之后,凭借她的努力,大英博物馆内馆藏的1000余幅中国古画才第一次有了展出的机会。

中国浆糊、中国生豆浆、中国古绢都是邱锦仙修复中国古画的宝贝。她曾经用淀粉浆糊和化学浆糊混合修复好了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女史箴图》,用她师傅传承下来的古绢修复好了宋代名画,用生豆浆染色宣纸修复好了明清古画。邱锦仙现在还记得师父对她说的话:“你这一辈子就像浆糊和纸,跟修复粘在一起,分不开了?!?/p>


如今邱锦仙在大英博物馆培养的学生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柯梦如、纽卡斯尔的魏丝丽、意大利的玛拉比尼……现在都是在世界各地博物馆、艺术馆中能独当一面的中国古画修复重要人物。
编辑:杨岚
关键词:修复 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 修复中国书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