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看她月入三万元,是怎么个不够花
这两天,一篇《月薪三万元,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广州家长们的朋友圈热传。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元出头,女儿在广州某外语学院附属名校读五年级,家里大头支出由老公搞定,最近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出手了,原因就是孩子放暑假了!
且看她月入三万元,是怎么个不够花——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2万元;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7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加起来就要35000元了,这位“可怜”的妈妈还写到:“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实;不花吧,对不起孩子更不踏实!”
看完这条新闻,请原谅我,我实在无法不以一个白眼表达我的态度。美国游学也好,补习也好,这钱都是自己花的,没有任何人强迫。花了就花了,又何必公开哭穷呢?粤语里有一句“食得咸鱼抵得渴”,网络上流行一句“自己花的钱,流着泪也要刷卡”,你要高消费那是你自己的选择。说实话,我很怀疑这位妈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许审题的重点根本就不在“不够花”,而是“月入三万元”。让不少人看了不由得心里咯噔一下,想想自己年入才几万元,羡慕嫉妒恨都出来了。
在旁人看来,这在社会心理学上属于一种专门现象,俗称“矫情”。但我相信,这位妈妈也许“不够花”的感觉是真的。一方面,大多数人的消费观念都是量入为出。什么意思?月入三千元有三千元的花法,月入三万元有三万元的花法。不管多少钱,我总有花光的办法,这点自信还是有的?!段业那鞍肷犯辗帕舜蠼峋郑牖榍耙凰送蛟穆拮泳牖楹蟠蚍萘愎げ灰舱昭芄氯??对这位妈妈来说,就算月入三十万元,也一样有本事花到不够花,然后照样会上网发篇文《月入三十万元,一样撑不起孩子的暑假》。
另一方面,则来源于一种身份焦虑。这位妈妈培养孩子,不可谓不花心思,能报上的补习班全报上。说穿了,不过是出于一种保持社会地位的焦虑感。说句大白话,就是为了保持这个家庭在社会中处于一个体面的位置,不计成本和代价地投入,还美其名曰“这是一种投资”。但是投资也讲究时间效率,为了孩子未来的成就和地位(也许还不一定管用呢),搞得现在自己月入三万元还不敢买新衣服,这样的投资理念是不是本身就有点问题呢?
最后,站在孩子的角度给这位妈妈提个建议吧——想“对得起”孩子,就少报点这班那班,他也许只想你多花心思陪陪他。孩子的快乐,其实很简单。(章门仁)
编辑:梁霄
关键词:三万元 月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