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漫说茶焙笼:唐代生活奢靡之风呈现
唐宋时期的茶叶,是将青茶直接蒸压成饼状,晾干,喝的时候再碾碎烹煮。为了便于碾成碎末,令茶叶有更香的口感,煮茶之前,会有一道烘焙茶叶的工序。茶焙笼就是置放茶饼,放到火上烘焙的用具,其特殊的编丝结构,以及底座的足,能使茶叶均匀受热,避免外焦里生。其间等待茶叶自然冷却的过程,茶焙笼也能有助于散发茶叶中多余的水分,形成浓郁的香气。平时作为贮存的用具,也可避免茶饼发霉变质。
由于唐代的国力强盛,社会奢靡之风盛行,贵族使用的茶焙笼都是用金丝或银丝编结打制,到了宋代,就很难再维持如此高的生活标准,茶焙笼的材质被改成了竹子。北宋蔡襄《茶论》:“茶焙,编竹为之,裹以箬叶……纳火其下,去叶尺许,常温温然,所以养茶色、香味也?!闭庵植闹噬系谋浠彩沟貌璞毫伞案呃洹钡墓笞逵闷?,变得更具市井的自由活力。
唐宋文人好以物拟人,为器物起人的名字。宋代董真卿的《茶具图赞》,为茶焙笼起名为“韦鸿胪”,名列茶具“十二先生”之首。“鸿胪”是古代主掌朝贡唱拜的文官职称,“韦”喻竹子的质地。为了方便从笼里取置茶饼,有些竹笼的四周还开有活动的窗口,故又被戏称为“四窗闲叟”。董真卿在《茶具图赞》里特地注明,将茶焙笼奉为上卿的原因,是这种用具可以避免茶叶被烤焦变味,是茶叶最亲昵的伴侣,也是维系饮茶生活全部趣味和信念的基点,所以“不使山谷之英堕于涂炭,子与有力矣”。茶焙笼的功能性及隐逸人格,不仅为唐宋文人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提供了精神享受和无穷的乐趣。
明代以后,茶叶是采用炒制法或利用发酵技术,使之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口感,泡茶方法也变得简化了许多,宋人繁复的烹煮式“点茶”法不再流行,茶焙笼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加上竹笼不易传世,今天能够保存下来的实物,就只有唐代用金银制作的茶焙笼了。作为一种承载了古人茶道理念及美学思想的珍贵文物,茶焙笼为今人还原历史生活,提供了一个生动凭据。
编辑:杨岚
关键词:漫说茶焙笼 唐代 茶叶 茶焙笼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