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立足当前最好水平 努力创造最佳业绩
上半年,国有企业各项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今年1-5月,国资监管系统企业收入同比增长17.%,利润同比增长21.2%。1-6月,央企收入同比增长16.8%,利润同比增长15.8%,主要经济指标创下近年同期最好水平。应该说,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
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国有企业发展状况的起伏波动不仅牵动着国人的心,也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事实证明,从保增长到稳增长,国企国资系统逐渐适应经济新常态,平稳进入了改革深水区,用改革发展成果回应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关切。
7月11日,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培训班上明确了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努力创造最佳业绩、迎接党的十九大”成为关键词。面向未来,站在近年同期最好水平这个新的起跑线,国企国资系统有信心也有能力保持目前的良好状态,以最佳业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国有企业运行质量全面改善,信心大为增强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走过黄金十年的国企国资遭遇巨大压力,少数行业持续亏损,一些企业举步维艰。质疑声中,国企国资系统砥砺奋进,面貌一新。
2017年上半年,多家亏损大户走出低谷,扭亏成功;一批优秀企业再接再厉,再创辉煌。101户央企中99家实现盈利,84家利润增长。
改变从何而来?
经历过困难洗礼的国企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醒地认识到,改变不了市场,只能改变自己。
深挖内部潜力、聚焦主业发展、强化协同合作、大力压减两金……看似老生常谈的办法,一旦真正执行到位,不仅带来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也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方面,国企国资改革发展带来的自信在增强。另一方面,外部对国企国资的支持日益向好。内有动力,外有助力,下半年,国企国资创造更好的业绩,自是顺理成章。
国有资本结构布局持续优化,供给质量升级
经济指标最醒目,但一味追求指标并不可取。寅吃卯粮、杀鸡取卵也能粉饰数据,但智者不为。几年来,国企的发展方式和结构布局不断优化,有着比数据改善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强强联手、取长补短,一批“新国企”呱呱坠地。上下结合、同业合并,一批“有情人”频频来电。对此,国务院国资委的态度是尊重市场规律,尊重企业意愿,不设数量目标。“不仅追求物理变化,更加注重化学反应。”
正是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中,自由牵手、重组升级的新企业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从亏损变盈利,从相杀到相爱,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话语权、影响力不断增强。
管理层级长、法人户数多,是中央领导念念不忘的国企弊病。压减,一声令下,持续改进:上半年减少法人5997户,法人层级也普遍缩短。由此节省管理费用102亿元,回收资金8080亿元。
曾几何时,中国人购买商品还要凭票供应。转眼间,煤炭、钢铁、建材等行业,已然陷入过剩状态下的混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声召唤,国企冲锋在前:2016年超额完成任务,上半年继续推进,成为名副其实的市场秩序维护者。
处置僵尸企业、转移社会职能,党和国家为国企创造了轻装前行的条件,国企能做的,只有做得更多,跑得更快。
“不创新是退,创新慢也是退,加快创新才能走出新路?!苯衲晟习肽?由央企主导的一大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自主创新重大成果陆续涌现,包括国产大飞机首飞,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复兴号”动车组成功首发等。
这些突破的背后,凝聚着相关央企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智慧。这些突破的实现,既提升了民族自豪感,也切实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如果说科技提升了企业的高度,那么国际化拓宽的则是企业的广度。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完成了华丽转身的中国国有企业,开始更加娴熟地在全球范围内追逐更高层次的梦想,真正成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大国家队。
国企国资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国资领域改革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
既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又要避免改革成为少数人牟利的契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让这一轮国企改革走得更加扎实,也更能经得起历史考验。
对监管者而言,改革就意味着自我革命。但再难也要做,而且要做好。上半年,国务院国资委就取消、下放、授权监管事项43项,调整职能34项。
改革没有终点,步伐正在加快。
由于历史原因,不少央企是按照企业法注册,这为其下一步改革带来不少障碍。现在目标已定,年内要完成这一改革。
对企业而言,改革就有风险。
比如,混改和员工持股,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怎么办?尊重实际情况,不搞盲目攀比,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公开透明,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其他改革范畴里,相关的监管机构和企业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改革,允许“走路摔跟头”,但决不允许“拍摔跟头不走路”。
有了这样的氛围,董事会招聘职业经理人的案例越来越多;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的范围不断扩大。相关国企的活力明显增强。
改革受益者越多,示范效应就越强??梢韵爰?新的改革高潮将此起彼伏,越来越强。在改革这条战线上,国企同样将冲锋到最前端。
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为国企强根固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党建寄予的厚望前所未有。
不可否认,一些国企党组织一度放松了对党建工作的要求。忘了根、失了魂。结果是什么?人心散了,市场丢了,甚至有人任性妄为,触犯了党纪国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新常态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做出了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重大部署。
每当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和中央企业党委(党组)都第一时间组织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通过学习,国企党建根强魂固,人心凝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加强。
学而践行,深入贯彻落实。把党建要求写进企业章程,成为加强国企党建的必要前提。不少国企已经上市,甚至在海外上市,如何让更多的投资者接受,需要大智慧。所幸,我们并不缺乏这样有智慧的企业。多家海外上市公司已经完成了这一工作。
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一肩挑”,是加强和改进的国企党建工作的关键一步。目前,除了个别合并重组的央企分设董事长与党委书记之外,绝大多数建立规范董事会的中央企业已实现“一肩挑”。全国范围内,近80%的省属企业已经实现“一肩挑”,专职副书记基本实现“应配尽配”。有了制度和认识的保障,各级国企有效理顺了党组织与董事会、经理层的关系,之前存在的党建与生产经营的“两张皮”现象明显减少。
强化执纪问责,则是国企党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的一项重要使命。通过重拳出击,严肃纪律,目前国企范围内“不敢腐”的态势已基本形成。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提出,争取在十九大前建成“不能腐”的体制机制框架。
主动作为苦干实干,以最佳业绩迎接党的十九大
下半年,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国企国资系统用什么为十九大顺利召开献礼?
毫无疑问,就是保持良好状态、创造最佳业绩。
首要任务当然是稳增长。国家经济转型正在关键时期,作为压舱石、稳定器,国企扛起这一重任,责无旁贷。当然新时期的稳增长已被赋予了更多内涵:以创新为动力,以转型为路径,国企要逐渐适应大兵团作战向尖兵突围的快速转变。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深化之年。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既是国企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这个时代的迫切需求。主动往前赶、打出富余量,争取超额完成任务,是国企国资系统对社会的庄严承诺。
国企国资改革,已到攻坚克难的关键节点?!按林辛饔昧Τ?一篙松劲退千寻”,国资监管机构转职能、国有企业增活力,如何在这个纵深推进年激流勇进,值得期待。
这几年的国企党建工作,更多的是奔着问题去加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一套国企党建与市场经济充分融合的理论体系的工作,才刚刚破题。实践和理论的结合,进一步强根铸魂,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强党建,下半年国企改革发展的重点方向已然明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国企国资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将众志成城,同心同德,不断进取,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为十九大胜利召开交上一份的圆满答卷。(《国资报告》杂志记者 刘青山)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国企 国资 企业 改革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