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台北故宫展示郎世宁中西合璧绘画成就

郎世宁画作

展览现场
300多年前,一个意大利人漂洋过海来到华夏大地传播福音,未料却成为宫廷画师。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中国担任宫廷画家长达半个世纪。他仰仗少年时期西洋绘画的扎实功底,并结合中国传统艺术的特质,创造出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由此清朝宫廷画凝聚出高峰性的构建,并留下了大量传世佳作。此外,他还主持了圆明园里“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并亲手设计了著名的十二兽首铜像。这就是郎世宁。
300多年后,由台北故宫博物院主办、香港城市大学合办的“郎世宁新媒体艺术展”再现了这位传奇人物一幕幕的人生风景。
欧洲人成了清朝宫廷画家
郎世宁,1688年出生,1766年去世,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青年时代在欧洲学习绘画,曾为教堂绘制圣像。26岁时,自告奋勇前往中国工作,他搭乘圣母希望号从葡萄牙里斯本出发,于1714年4月11日启程远航。同行者还有擅长医药及外科的意大利耶稣会士罗怀中。
他们经过印度,于康熙54年(1715年)7月抵达澳门。依照当时传教士来中国的惯例,他们在澳门学习中文及生活礼节,以便日后与中国人士交往。郎世宁取中文名字郎石宁,稍晚称郎世宁。同年8月抵达广州。11月与罗怀中北上京师。12月22日,经马国贤神父引荐,行跪拜礼晋见康熙皇帝。到京后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从1715年抵达中国到1766年在北京辞世,在中国担任宫廷画师长达51年。去世后葬于北京阜城门外。
郎世宁漂洋过海来中国本意是要传教的,未料却画了一辈子的画。他运用手中画笔,将西方油画技巧带入中国宫廷,并将其与中国的美学融会贯通,形成一种全新的体系。
郎世宁不辞劳苦,敬业守分。在清代中国文人主流艺术中获得一席之地,生前故后得到相当高的评价。在《清史稿艺术传3》中,他是惟一一位入撰的西洋画家。
根据清宫的档案来看,郎世宁半个世纪的宫廷画家生涯非常艰辛。工作量庞大,创作主题都由皇帝指定。他必须遵守作画前绘制稿本,待皇帝批准后再“照样准画”的清宫绘画制度,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郎世宁《百骏图》稿本就证实了这一点。
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傅申说:“看清宫留下的《活计档》,三五不时地乾隆皇帝一下子要他画这个一下子要他画那个,但根本没办法画那么多。所以我们看到郎世宁的作品,很多只画了脸部,甚至连衣服、器具都由中国画家代为完成。有时候一些作品题款是合作。如唐岱画的山水树。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百骏图》,其中的山水完全是西洋风格,我相信是他一个人画的。”
设计出著名的十二兽首铜像
在诸多清宫剧中,观众都会看到一位身穿朝服的西洋人,他就是郎世宁,官正三品。曾担任过掌管皇家园林工作的奉宸苑苑卿的职务。
他的画风以西方油画技巧为主,兼融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使得清代的宫廷绘画带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呈现出不同于历代宫廷绘画的新颖画貌和独特风格,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器重。他艺术造诣深厚,人物、肖像、花鸟、走兽、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乾隆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
钟爱书画的乾隆皇帝继位当年就提拔郎世宁为首席画师,甚至每天下朝后,都到如意馆看他作画。乾隆朝改建圆明园时,命郎世宁主持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著名的十二兽首铜像就来自他的设计。
在宫廷绘画之外,郎世宁的“朋友圈”也极为尊贵显赫。他与雍正皇帝的多个同父异母弟弟交往密切,如位怡亲王允祥、果亲王允礼、慎郡王允禧等,当年都是郎世宁的好友,并且都请郎世宁作过画。其中允礼的一幅肖像画流传至今。再如大将军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不但和郎世宁私交甚笃,甚至还将他们探讨绘画技巧的内容进行编辑、整理,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系统介绍西方透视法的著作《视学》,可谓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成功案例。
郎世宁实在是一个才华横溢、具有充分国际可比性的大艺术家,他画出了大清王朝最后的恢弘时代,也画出了东西方互学互鉴的历史。存世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说:“郎世宁是一位非常忙碌的宫廷画师,而且越到后来越忙碌,因为乾隆皇帝很喜欢他的作品。乾隆未登基之前,作长春居士时,就非常欣赏郎世宁的作品。他辛苦地画了大量美妙的作品,其实也有它的功能,他用画歌颂造物者,把西方绘画的光影、立体,带入中国山水画平面的世界,把西洋阴影的技法融进中国绘画里。他的创作东西交融。这种西洋技法对当时的清宫有很深的影响?!?/p>
作品通过数码方式回到故乡意大利
在郎世宁来华300年后的当下,他的作品真迹被后世导入数码世界,以虚实交映的方式重现郎世宁的绘画成就。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的以郎世宁为主题的4G新媒体艺术展——“艺域漫游——郎世宁新媒体艺术展”,用以诠释郎世宁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以及他在当时对中西合璧新美学方面的开创性。这一展览同时在意大利弗洛伦萨展出。经过300年,郎世宁的作品通过数码方式回到他的故乡,供后人游观凭吊。
本次展览结合故宫策展人和10多位新媒体艺术家,以扩增实境、多层次荧幕装置、无缝融接、4K影片、智慧导览APP、智慧眼镜及互动技术,通过4G创新应用和高速宽频网络,形成多感的观众体验及互动环境,让观众漫游于郎世宁的艺域空间。观众在“虚拟导览员”——来自300年前的修女和乾隆皇帝的迎宾下进入展场。来到“三百年回望郎世宁·八千里路云和月”,观众在触控银幕及手持装置上欣赏郎世宁相关文物影片介绍,仿佛亲历郎世宁300年前一幕幕的人生风景,增加对郎世宁生平和绘画艺术的理解。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也参与展览制作,在邵志飞教授带领下,制作“探索郎世宁世界之花鸟走兽”、“百骏图画室”、“虚拟画瓶花”三项互动装置作品参与展出。
台北故宫博物院教育展资处处长林国平感慨道:“台北故宫博物院第一次完整地做新媒体展可追溯到2008年,《富春山居图》以长幅连接的方式,做浮空投影,以互动的方式,比较完整地采用新媒体呈现艺术展。从2000年开始,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运用数码科技,之前是呈现一个单元。郎世宁新媒体艺术展和其他特展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进来的艺术家来自不同的单元,界面多了。二是技术更先进也更复杂,导入光电反应、虚拟实境,甚至AR等最新科技。三是文物方面相当丰富。整个团队从艺术到文物到科技三个层面在一起,界面是最复杂的。如何巧妙地整合,把它们变成一个完整的展览是最具挑战性的?!?/p>
此展先斩获美国第49届波士顿独立制片与国际影片影展之最高殊荣金像奖,继而获得美国博物馆协会第27届缪思奖银牌,又在2016年F@IMP 2.0国际多媒体影音竞赛创新展览装置类别组获奖。三获世界大奖。
编辑:杨岚
关键词:郎世宁 绘画 台北故宫 中西合璧绘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