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英欧二谈“分手” 挑战与机遇并存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全球热点)英欧二谈“分手” 挑战与机遇并存
新华社记者
英国与欧盟的“脱欧”第二轮谈判17日至20日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举行。英国一旦“脱欧”,必将给欧洲内部格局、中英、中欧关系带来影响,但新形势下,英国脱欧可能带给世界的不仅仅是不确定性,还有发展的新机遇。
【新闻事实】
英国与欧盟的“脱欧”第二轮谈判的核心议题主要包括公民权利、脱欧费、北爱尔兰边界安排。
本次谈判是双方一次重要的实质性谈判,颇受外界关注。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双方要想在核心议题上取得突破,并不乐观。
谈判首日一张现场照片引发热议。照片中,英国“脱欧”事务大臣戴维斯双手空空如也,而欧盟三名谈判代表手中都拿着厚厚的笔记本。媒体评论认为,英国“毫无准备”。英国《金融时报》还披露,戴维斯当天仅停留三小时即返回伦敦。
【深度分析】
欧洲舆论对英国“脱欧”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英国是欧盟的“刹车片”,少了英国掣肘,欧洲一体化进程在德国与法国的领导下会顺畅很多;有人把英国当成“平衡器”,担心没了英国的制衡,欧盟会沦为德法表达意志的工具。
此外,德法之间也非铁板一块。法国有意借助外力尤其是美国来制衡德国,双方在欧元区改革、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等方面也存有分歧。
而英国内部则存在“硬脱欧”和“软脱欧”的严重分歧。包括资本、企业在内的力量支持“软脱欧”,“脱欧”的不确定性已经对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在谈判结束前,英国内部还可能横生变数。
【第一评论】
中英关系目前处于“黄金时代”。英国“脱欧”,中英黄金关系不会褪色,还可能在投资贸易、金融合作和发展战略对接等方面迎来更大机遇。
同时,英国“脱欧”属于欧洲内部事务,中国一贯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国和欧盟间的贸易规则不会变。
但在微观层面,中国企业和银行等可能迎来挑战。不少中国企业和银行选择伦敦金融城作为面向欧洲的“桥头堡”。英国“脱欧”后,伦敦对于欧洲的辐射力减弱,这些中国企业或银行将会面临抉择——去还是留?
无论英国“脱欧”与否,中国巨大的经济体量、不断提升的创新力和影响力以及一贯秉持的开放包容态度都决定,新形势下,中英、中欧关系将抓住发展新机遇,稳步向前。
【背景链接】
2017年3月29日,英国正式启动“脱欧”程序。
4月,英国确定戴维斯为“脱欧”事务大臣;欧盟27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会晤批准指导方针,并任命巴尼耶为英国“脱欧”事务欧盟首席谈判官。
6月19日,欧盟和英国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启动“脱欧”谈判。
7月17日,英国与欧盟开始“脱欧”第二轮谈判。
2017年年底,欧盟希望能够达成一项基本协议。
2018年1月,英国政府将制定“脱欧”法律,并将现存所有欧盟法律纳入英国法律《废除条例草案》中。
10月,预计谈判结束。
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英国议会、欧洲管理委员会和欧洲议会将就双方所达成的协议进行投票。
2019年3月,预计英国正式“脱欧”。(记者田栋栋、桂涛、吴黎明、柳丝,编辑韩梁、王丰丰)(完)(相关图文视频融合报道请关注“新华国际头条”微信公众号)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脱欧 英国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法国
法国政府完成重组
湖北恩施:设施农业正忙秋
2018年欧盟秋季峰会召开
中国代表:应抓住叙利亚局势缓和机会重振政治进程
金秋收获忙
聚焦扶贫汇报展在京举行
冰岛瀑布上空出现璀璨极光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