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桂林采石收税百万生态修复却花千万 官员叹得不偿失
原标题:“山水名片”遭破坏 桂林官员称得不偿失
“七星区采石场几年的税收约100万元,生态修复却花了近1000万元,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真是得不偿失!”桂林市七星区副区长易理冬向《经济参考报》记者感叹。
桂林山水甲天下,号称“中国山水名片”的漓江是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一度存在的漓江流域采石挖沙等行为,特别是一些采石场甚至无证非法开采,使漓江流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去年以来,当地在中央环保督察组挂牌督办下,着力整治违规违法开山采石问题,20多家采石场被依法取缔,37人被问责。昔日的采石场已进行生态修绿,“披”上了草丛植被。但山体修复难度大、周期长,漓江流域“山常绿、水常清”依旧面临挑战。
调查:
漓江“诗情画意”曾惨遭采挖破坏
众所周知,桂林山水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闻名中外。被誉为全球最美河流之一的桂林漓江,沿江喀斯特地貌已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作为桂林山水核心景观的漓江,是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
然而,漓江周边疯狂采石、挖石灰岩矿,扰乱了漓江的“诗情画意”,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安全,一些场景让人触目惊心。去年3月,《经济参考报》记者驱车沿着漓江,从桂林市到阳朔县走了100多公里,一路看到多处采石场。在阳朔县葡萄镇一家采石场,紧挨着的3个山头被采挖,一座小山即将被挖平。采石场一位负责人指着一个个山头数给记者看:“这5座山都是与村民签订了10年的租赁合同,相当于被我们买断了。目前每天采石量1500立方米。”
在漓江周边采石挖沙投入小、利润却很大,巨额暴利导致疯狂采挖行为。当地干部告诉记者:“一年山场租金只有几千元、上万元,矿主赚得盆满钵满?!彼腔狗从常蚍欠ú墒缮巢淮シ感谭?,处罚也不重,管理起来更加困难。
桂林漓江2013年获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根据《风景名胜区内条例》(国务院令第474号)第二十六条规定:“在风景名胜区内禁止进行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前年,桂林市政府曾对六区两县范围内的64家采石场分别按关闭、停业整顿、限期整改三种类型进行分类治理,然而,部分采石场经整顿、整改依然存活。
“漓江流域山体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层稀薄、植被生长难,一旦破坏很难恢复?!惫鹆掷砉ご笱Щ肪逞г航淌诠壳嗨?,采石挖山是掠夺性、毁灭性的,加速了岩溶石漠化进程,破坏了沿岸江洲的蓄水能力。而且喀斯特地貌地下联网像毛细血管一样密集,一些污染源可能经过开采口和溶洞进入漓江,整个生态系统遭到污染和破坏的风险很大。
回访:
绿植稀稀拉拉 山体修复难度极大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再赴桂林市和有关县区,进行回访。在灵川县大圩镇廖家村,记者看到,3家露天采石场采石设备和厂房已全部被拆除,山间的平地上种上了狗芽草等草类,陡峭的山体上种植了一排排植物,铺设了水管,施工时悬挂在山体上的缆绳还在。抬眼远望,原始的山体绿树葱葱,而被采石破坏的山体经过修复,能看到稀稀拉拉的绿色植物。
“山体修复施工的难度极大,山体整体坡度达到80度,机械上不去,只有靠人工?!绷榇ㄏ馗侍慕鞘薪ㄉ柰蹲视邢拊鹑喂靖弊芫砺奕倭了?。工人需要先在陡峭的山体上钻孔,插入钢钎,绑上铁丝网,铺上无纺布,建成一条条V型槽,再往V型槽里倒入泥土,种植植物。
记者在阳朔县葡萄镇东风采石场看到,入口处铺设了一层厚厚的红土,3名工人正在红土上种植植物,之前堆放石料的平地上虽然遍布碎石,但斑马草等植物生长良好,山体上一排排V型槽里也种上了草。
桂林市七星区副区长易理冬介绍,七星区佳兴采石场被露天开挖多年,山的西侧、北侧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尤其是西侧破损严重,局部形成危岩体,最大坡高达150米,坡度为70-90度,局部形成多处反坡。山下平台通过堆土造坡手段,种植乔木、灌木、草类进行修复,山体上则通过V型槽、植生袋等进行修复。
据桂林市环保局介绍,漓江风景名胜区范围内18家(其中2家位于核心区、16家位于控制协调区)采石场和灵川县3家采石场均已完成了关停、证照注销等工作,厂房、设备已全部拆除,并按照“一场一策”方案完成生态复绿工作,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36万平方米?!敖?1家采石场复绿恢复生态目前已投入资金约2.58亿元?!?/p>
自治区环境?;ぬ泄馗涸鹑私樯埽蛟诶旖缇懊で婊段谖ス娼ㄉ璨墒∥侍?,桂林市相关部门共37人被问责,包括处级干部15人。
后续:
“靠山吃山”的村民生活出现困难
马家村村民马乾生几年前发现石料运输“有赚头”,于是购置一辆中型卡车,主要为采石场运输石料到各建筑工地,一年至少有5万元利润。采石场关停后,他只能把卡车低价处理掉,现在到各处打零工。不仅是马乾生,马家村40多辆运输车多半已经卖掉。
马家村田地很少,采石场曾是村民重要收入来源,涉及3个村民小组约230户村民,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70万元的租金收入,还可安排大量就业。采石场关闭后,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村民只好赋闲在家或外出打工。
不过,对于关停采石场,大部分村民表示支持?!罢ㄉ秸鸬靡恍┓课菘咽芩穑患柑熳郎暇突艘徊愫窈竦幕?,虽然少了一笔收入,但环境变好了。”大圩镇敢兴村委会副主任熊芳运说。
部分基层干部群众表示,采石场的关停和修复改善了漓江流域生态环境,避免“青山绿水”进一步遭到破坏。但与此同时,一些“靠山吃山”的村民生产生活也出现困难。易理冬感慨:“七星区采石场几年的税收约100万元,生态修复却花了近1000万元,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真是得不偿失!”
“目前村里已经和企业签订合同,村民用土地入股,由企业开发以前的采石场,种植花草、发展观光农业,门票收入的30%分给村民,但旅游业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真正见效还需要时间。”廖家村党支部书记马连满说。
基层干部反映,关停采石场后石料价格大幅上涨,仅灵川县石渣价格就由原先每立方米约30元涨至80多元,大大增加了建设成本,很多项目不得不追加预算。一些群众因建房成本增加亦有怨言。他们呼吁,亟待加强统一规划安排,在?;ぢ趟嗌降耐?,保证建筑材料的供应。
专家:
尽快建立漓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一些基层干部和专家认为,作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山水旅游“名片”,漓江流域的生态综合整治与管理“拖不起、等不得”,建议统筹考虑,尽快建立漓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首先,当务之急是尽快立法,让漓江保护有法可依、执法有据。郭纯青认为,既要注重漓江核心景区,也不能忽略与之紧密相连的周边地区。应按照“大漓江”的保护理念,尽快制定漓江上下游生态?;ず蜕钩サ姆煞ü妫繁@旖;び蟹梢馈⒅捶ㄓ芯?,形成切实有效的大环保工作格局。
其次,漓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应由更高层面统筹开展。20多家采石场复绿工作目前已投入2亿多元,后续仍需加大复绿养护力度。同时,漓江及其支流的截污工程也需要大量资金。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桂林市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较弱,现有财力已难以完全履行?;だ旖氖氯?,希望将漓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上升到更高层面统筹解决。
第三,通过对口帮扶等方式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设立漓江生态?;せ?。部分受访人士认为,目前对漓江沿岸的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群众参与漓江生态?;さ幕圆桓???赏ü⒋锏厍钥诎锓龅确绞?,对漓江上游和沿岸地区进行生态补偿。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向受益者收取补偿费。受益单位和个人,要缴纳生态税。
编辑:曾珂
关键词:桂林采石收税百万 生态修复却花千万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法国
法国政府完成重组
湖北恩施:设施农业正忙秋
2018年欧盟秋季峰会召开
中国代表:应抓住叙利亚局势缓和机会重振政治进程
金秋收获忙
聚焦扶贫汇报展在京举行
冰岛瀑布上空出现璀璨极光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