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高校招聘,何必分亲疏远近
毕业之际,有些博士生为找工作而焦头烂额?!傲舯拘O攵疾灰?,规定压根儿不允许”“好一点的学校都只要海归,国内博士‘低人一等’”……近年来,诸如此类的抱怨多了起来。
高校选人用人中的“近亲繁殖”现象,一度广为人所诟病。一些拥有话语权的教授、领导,喜欢把自己的得意门生留在身边,形成一个“为自己打工”的小圈子。如此一来,思维方式局限、不敢违抗师命、创新能力缺乏、研究后劲不足等问题必然随之而来。
于是,很多高校痛定思痛、刀口向内,规定“不再留本校博士毕业生当老师”,即使是特别优秀的博士生,也“需毕业后到国外至少工作或学习两年以上才能回校任教”。这样的“一刀切”,虽然避免了“近亲繁殖”的弊端,但强行把自己的学生“驱逐出境”,也不免有些矫枉过正。
俗话说“举贤不避亲”。在高校中,学术交流和师门传承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两个方面。外来的优秀基因固然有助于活跃学术氛围,但有师承的培养,更有利于延续性课题的研究以及学派学风的养成。在中国历史上,上到儒家孔门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下到戴震、王念孙、段玉裁师徒为代表的“乾嘉学派”,再到近代“章黄学派”在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开枝散叶……都表明了师门传承的重要性。这种有益的“近亲繁殖”,不但不会把学术带向萎缩,反倒会让学派的精神气质代代相传。
如今我们批判高?!敖追敝场?,却把板子结结实实地打在了“毕业生留?!蔽侍馍?,不得不说是有些偏了。事实上,“近亲繁殖”的背后,更关键的是要解决研究生培养模式、高校人才选拔程序等问题。从学生方面看,有些学生一进师门,什么都还没学,就开始跟着“老板”做课题、跑项目,导师给了“葫芦”,学生就照着画起了“瓢”。几年下来,学术根底不扎实、视野不开阔、潜力没发掘。这样的学生,不管是留在校内,还是流动出校外,都不会有很好的成绩。从学校方面看,有些学校院系掌权人别有私心,不以学术水平为选拔标准,而是对自己的学生特殊关照,甚至醉心于所谓“师门利益”,明里暗里搞派系斗争。这样的师生关系、学术生态,自然是乌烟瘴气。
高校教师的选聘,其实不需要刻意区分出“校内、校外”“国内、国外”这些条条框框。外部引流和内部扶植,都是激发高校活力不可或缺的方面。外来的优质人才,是学术圈里的“鲇鱼”,他们在开拓研究视野、激活研究兴趣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本土本校的优秀学生,也并非“井底之蛙”,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师承路径,一样可以博采众长,将“本门功夫”发扬光大。
选贤用能,贵在视野,重在立规。高校招聘,只要把规矩立在前面,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又何必分亲疏远近。所以,别把自己的学生拉入“小团体”,也别把自己的学生“一棍子打死”,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公平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高校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生态。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高校 学生 学术 招聘 何必


冰岛瀑布上空出现璀璨极光
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因癌症去世 享年65岁
中国舞蹈“荷花奖”广州开赛
马来西亚前副总理安瓦尔表示将支持现政府
重庆一煤矿发生瓦斯爆炸致5死3伤
法国南部暴雨造成至少13人死亡
风暴袭击英国引发洪水泛滥 多辆汽车被淹
9名登山者死于道拉吉利峰南坡雪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