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战理论 统战理论
民主党派发挥政党协商作用的对策探讨
民主党派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如何在新时期的政党协商中发挥自身作用,是各民主党派和广大成员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为确保民主党派更好履职尽责,需根据影响民主党派发挥政党协商作用的主要因素,结合民主党派的重点职能,努力营造协商环境,注重提升协商能力,不断完善协商机制。
营造“三大协商环境”,是充分发挥政党协商作用的前提
协商环境是影响民主党派发挥政党协商作用的客观因素,主要涉及各级中共党委的重视程度、协商制度的健全完善和政党协商的保障机制。对此,努力营造协商环境是充分发挥政党协商作用的前提条件。
坚持中共领导,营造政党协商政治环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是政党协商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我国多党合作的长期实践表明:政党协商的过程既是广泛听取民主党派意见建议的过程,也是使民主党派了解和接受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的过程。因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政党协商的领导,才能使政党协商依法开展、有序进行,使和谐政党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协商民主建设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政党协商的领导,根据中共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来参与协商,才能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
明确角色定位,营造政党协商履职环境。政党协商依据我国基本政治制度而开展,针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而协商,具有鲜明的政治活动性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协商各方应以高度的责任感,郑重其事地履行各自职责,认真负责地参加协商活动。因此,作为地方各级中共党委,要切实加强对政党协商的领导,高度重视政党协商工作,努力培养和增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政党协商意识,使之“成为政党协商的积极组织者、有力促进者、自觉实践者”;作为各民主党派,必须找准在协商民主建设中的位置,正确把握政党协商的定位,积极参加会议协商、约谈协商和书面协商,切实担负起政党协商参加者、实践者、推动者的政治责任,大力推进政党协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
注重互动交流,营造政党协商和谐环境。在协商过程中,各级中共党委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按照《关于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中的相关要求和制度规定,带头发扬民主,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提倡在协商中加强互动交流、允许不同意见表达,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协商氛围,营造宽松和谐的协商语境。这是提高政党协商质量和水平、确保民主党派讲真话、建诤言的重要条件,也是彰显多党合作制度优势的重要基础。
提升“四种协商能力”,是充分发挥政党协商作用的关键
民主党派参与政党协商的成效,关键取决于各民主党派的协商能力。民主党派能否充分发挥在政党协商中的作用,除良好的外部协商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围绕政治把握、调查研究、交流沟通和参政议政,有效提升协商能力。
提升政治把握能力,永葆政党协商的正确方向。各民主党派要坚定政治信念,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提升政治把握能力,永葆政党协商的正确方向。
首先,要夯实思想政治基础。各民主党派要引导广大成员自觉接受和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党协商政治环境,始终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是各民主党派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的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思想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核心。提升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必须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深入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切实增强民主党派成员的“四个自信”,做到在全局中定位、在大局下行动,永葆政党协商的正确方向。最后,要强化政治学习修养。强化学习修养是提高政治把握能力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个人素质、增长才干的根本途径。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应不断提高个人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才能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从而为提高政治把握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增强政党协商的履职本领。高质量的政党协商离不开调查研究。要想在协商中提出可行的、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避免政党协商中的被动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必须注重提升调研能力,增强政党协商的履职本领。
一要准确把握和筛选调研课题。在调研课题的确立上要突出调研课题选择的“四大重点”,即选择和中共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相关的课题;选择中共党委、政府暂时无法顾及而又重要的课题;选择与人民群众关心密切的课题;选择和本党派特色联系紧密的课题,这样的调研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科学安排和组织调研活动。要周密制订调研方案、科学拟定调研提纲,根据不同的调研课题和调查了解的重点,采取“三个结合”开展调研工作,即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考察调研与民主党派成员利用本职工作调研相结合;围绕中共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调研与完成民主党派上级下达的调研课题相结合;组织外出考察调研与借力网络获取其他地区好做法、好经验等信息相结合。三要强化领导和培养调研能力。要切实加强对调研工作的组织领导,注重培养民主党派成员找准问题的能力、收集民意的能力、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促进调研成果转化的能力,力求在夯实政党协商基础上想办法,在做实、做深、做细、做精调研工作上下功夫,从而增强政党协商建言献策的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提升交流沟通能力,把握政党协商的有效方法。这不仅需要有较为综合的专业知识,较深厚的分析、研究问题的功底,还需要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主要有语言沟通能力、文字沟通能力和非语言沟通能力三种。语言沟通能力在会议协商和约谈协商中显得相当重要;文字沟通能力主要体现在书面协商中。非语言沟通,又称为身体语言沟通,其技巧包括目光、表情、手势、动作等形体语言以及衣着打扮等。因此,为提升交流沟通能力,应努力学习和切实掌握与协商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演讲经验,同时还要积极培养语言魅力和智慧语言的表达能力,注重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协商水平和沟通技巧。
提升参政议政能力,确保政党协商的质量水平。参政党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参政议政能力。由于政党协商是高层协商,为此,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尤其要有计划地加强对旗帜性、代表性人物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将参政议政能力作为民主党派干部培养、选拔及使用的核心标准,努力提升民主党派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委会中“笔杆子”委员等骨干成员的参政议政能力,尽快形成“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政党协商“三高”人才格局;同时要积极创建民主党派智库型参政议政平台,实现参政议政空间拓展、领域拓宽、视野扩大,为确保政党协商的质量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完善三大协商机制,是充分发挥政党协商作用的保障
履职机制建设是保障政党协商常态长效的基础。为确保政党协商实效,一方面,各民主党派要协助中共同级党委加强政党协商保障机制建设,助推政党协商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程序化;另一方面,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民主党派自身履职机制,提高政党协商实效。
进一步完善协商知情机制。高质量政党协商的前提是知情。因此,各民主党派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信息渠道;积极参加中共召集的协商材料阅读、政策解读等活动,全面了解中共的大政方针和政府的工作动态;注重收集政党协商的相关资料,加强对新常态下经济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加强对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有效提升知情明政能力;密切与党政有关部门、人民团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四大联系”,通过加强对口联系或合作共建,建立具有党派自身特色、服务参政议政的智库,为提高政党协商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进一步健全协商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政党协商工作机制》,注重突出政党协商的三个重点:一是选准政党协商的切入点,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选好政党协商的切入点。二是把握政党协商的着力点,力求把政党协商的着力点放在人民群众关心、党政部门重视、民主党派有条件做的课题上。三是突出政党协商的关键点,切实把政党协商的关键点放在科学参政、为民议政、促进发展的建议对策上,进一步规范参政议政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参政议政机制,继续打造具有民主党派特色的参政议政精品和亮点。
进一步健全协商考核机制。为促进政党协商工作的有序开展,应建立健全适合民主党派自身特点、适应组织运行需要的《参政议政工作机制》《政党协商调研制度》《政党协商考核制度》等系列工作机制,明确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专门委员会和民主党派机关在政党协商中的工作职责、具体任务、效果评价、考核办法等,大力推进政党协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为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的积极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作者系民建巴中市委会原副主委)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协商 政党 民主党派 调研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