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图国企民企·图
建设服务香港 中国建筑在港发展纪实
今年正值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四?;缎?普天同庆。作为一家诞生并成长于香港的中资企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在这20年里走过了一段不凡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建筑在港经营重要平台的中海集团认真贯彻落实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建设香港,服务香港,积极投身香港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以勤勉的商业实践、良好的经营业绩和鲜明的品牌形象,谱写了独特而动人的乐章。
廿年初心不变,建设美好香港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下属的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集团”),前身为中国海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1979年6月在香港注册成立。20世纪80年代,香港房地产高速成长,集团抓住香港经济发展中的历史机遇,从香港的小型建筑承包公司,成长为建筑承包和房地产联动发展的中型公司;20世纪90年代初期,集团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在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以香港本地业务在港上市的国有资本控股红筹公司。从此,中海集团搭上国际资本的快车,实现了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有机结合,不仅在香港资本市场获得了持续性的融资平台,而且公司治理水平与管控能力也不断提升,各项业务均实现较快发展。
从1979年6月中海集团在香港成立开始,中海人便始终把党的要求和国家的战略牢记于心,把建设美好香港这份初心,化为坚定的信念,化为自觉的遵循,无论市场如何风云变幻,中海集团对香港的信心从未动摇,始终坚守在这个市场。多年来,中海集团始终坚持扎根、巩固香港业务发展根基的战略,香港各项主营业务持续稳健发展,逐步成为在在香港具社会和市场影响力的中资企业之一。公司积极参与香港的经济发展,投身香港的城市建设,承建了众多具有影响力的工程,不断为香港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贡献力量。作为举世瞩目的国际化大都市,这座城市的发展、成长,到处都留下了公司奋斗的足迹和汗水。公司的命运与价值,已经与香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建筑是中海集团最具历史和传统的核心业务,香港是公司建筑业务的大本营。集团在港建筑业务由旗下上市公司中国建筑国际(HK3311)经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在香港已经拥有有五个由工务局发出的最高等级C牌建造执照,可竞投标额不受限制的公共楼宇建筑、海港工程、道路与渠务、地盘开拓及水务工程,业务规模近年来一直保持在香港地区2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公司运用先进的建造技术和管理能力,积极优化施工及管理程序,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致力于为香港社会提供优质的建筑产品和服务。
回归二十年来,公司在香港建造了大大小小干上千项工程,包括房屋工程如公营房屋、私人住宅、商业、工业、医疗机构、教育文化设施、酒店、公共建筑等;土木工程如土地平整、公路、桥梁、填海、隧道、污水处理等;以及诸多基础工程、机电工程、玻璃幕墙工程等。这些项目星罗棋布,分散在香港的各个角落,只要在香港随意走一走,几乎都能看到公司已经建好或正在建设的项目,除了非常醒目的标志性建筑,还有大量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工程,遍布港岛、九龙和新界。20多年来,集团在香港累计建造各类住房16多万套,累计建造屋宇面积1,700余万平米,可供50万人居住,平均每15个香港人就有一个人住在公司建造的房子里。其中兴建的公共房屋超过11万个单位,为解决普通香港市民的住房问题做出很大的贡献;铺设输水管道286公里,占香港淡水输水管线的70%,为香港市民的生活用水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打通隧道15公里,填海造地面积885万平方米,相当于港岛面积的九分之一。
集团地产业务也肇始于香港。1985年首次投资发展大型私人住宅项目海宝花园,并于1988年成立中国海外地产有限公司,统筹香港、澳门地产业务,并以“中国海外”品牌进行项目开发与经营。多年来,集团在香港以独资、合资等形式开发了70多个项目,涵盖多层、高层、别墅、商业等多种产品业态,在香港开发的帝景峰、御龙居、富豪海湾、奥海城、南浪海湾、歌赋岭、启德1号、南区左岸等一系列高端房地产精品项目,成为中资企业在香港地产市场的的领先者,赢得了市场高度认可。
香港土地资源稀缺,近年随着内地开发商的涌入,香港土地市场竞争激烈,土地价格屡创新高。集团以审慎进取的投资策略积极吸纳优质土地储备,2016年公司经精密测算及研究,果断出击,以21.3亿港元成功击败长地、恒基、信和等发展商,通过香港政府招标投得荔枝山山塘路地块,开发潜力丰厚。2017年上半年,公司与信和、嘉华合作以83.3亿港元投得西铁锦上路上盖项目,为中海在香港的地产业务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中海物业服务多年来同样享誉香港市场。早在1999年,中海物业即获评选为香港“最佳商场管理公司”,其后多次获得“最佳物业管理公司”、“优秀物业管理公司”及“最佳物业服务公司”等殊荣。截至目前,中海物业在港管理项目有110个,管理面积达530万平方米,遍布香港岛、九龙及新界区,包括商业大厦、低密度花园洋房、大型屋苑、私人及公共设施和军事用地等。
近五年来,中海集团每年在香港开展建筑、地产、物业服务等业务创造的经济产值达200-300亿港元,超过香港GDP的1%,在中资企业中名列前茅。2016年,中海集团在港业务营业额达到276亿港元,加上澳门业务91亿港元,集团在港澳地区营业额超逾367亿港元,在港澳地区新签合约额也达到399亿港元,每年为香港社会创造劳动岗位2万个,业务高峰期可以创造工作岗位3万多个,占香港总就业人口的近1%,对港澳地区社会就业和民生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赤心报效祖国 助推中建发展
香港回归20年间,中国建筑旗下的中海集团在立足香港、服务香港的同时,与祖国母亲同呼吸、共命运,在见证祖国和香港不断繁荣进步的同时,自身也走上了不断发展壮大的康庄大道。1997年金融风暴以后,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和宏观经济进入新的加速发展周期,
中海集团抓住内地房地产行业启动的历史机遇,审时度势,集中主要资源,在保持港澳业务经营规模和运营效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香港资本市场的筹融资优势和承建人才优势,通过实施品牌化经营、全国性布局及精英化团队建设等一系列战略举措,成功推动了集团地产业务十数年来的飞速增长,并将房地产业务从香港扩展到内地和境外,最终集团地产业务(中海地产)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最具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之一。
集团在香港经营多年,一直坚持“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经营理念,不仅保证了集团在香港市场建筑产品的质量和竞争活力,在政府部门和客户群体中享有很高声誉,同时培养了一批管理与经营能力超群的骨干力量,成为集团内地地产业务扩张发展的源动力。在本世纪以来内地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的大潮中,中海地产一直坚持中高端市场精品开发战略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以产品和品牌为重点的核心竞争优势,借助投资、设计、工程管理、营销策划、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整合实施,先后研发、推出了逐级递进、不断深化的中海地产五代精品住宅体系,形成了在内地房地产行业中独特的竞争力。每进入一个城市,均能以城市发展的专业角度和长远眼光,因地制宜,全盘规划,通过对住宅产品区位配套、设计、建筑、环境配套、物业服务等品质要素的系统打造,不但改善了民众的居住质量,还在潜移默化间配合政府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城市变革,充分挖掘和提升了城市和区域的价值,为祖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为祖国繁荣、民族富强添砖加瓦的同时,也达成了企业规模发展的目标,实现了员工的自我价值。值得一提的是,集团旗下中海发展多年来净利润稳居全行业第一,盈利能力优势显著;“中海地产”品牌价值也连续多年在中国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6年品牌价值达到519.06亿元,当选中国房地产行业领导品牌。
20年来,中海集团主营业务迅速强劲的增长,也助推了母公司中国建筑的蓬勃发展。2009年中建股份上市后,先后以增资委贷方式支持中海集团共计100亿人民币,有力支持了中海集团的业务扩张和业绩增长。中海集团在国资委和母公司中国建筑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了快速高质增长,同时也为总公司,特别是中建股份A股成功整体上市做出了积极贡献。中海集团在中建总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近五年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2012-2016年,中海集团主营业务工程承包及房地产业务均实现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22.2%,其中于2015年首次实现合同额跨越两千亿元台阶,达到2014亿元。2016年,集团完成合同额2494亿元,较2012年合同额增长1376亿元,增长了1.23倍,其中房地产合同额为1780亿元,实现历史新高。
经过多年发展,中海集团现在已成为经营范围涵盖地产、承建、基建投资等相关多元化领域,在内地、港澳及海外跨域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中海集团旗下拥有旗下包括中国海外发展(0688HK)、中国建筑国际(3311HK)、中国海外宏洋(0081HK)、远东环球(0830HK)及中海物业(2669HK)等五家香港上市公司, 688、3311及81三家公司分别为恒生指数成份股、MSCI中国指数成份股以及恒生环球综合指数成份股,总市值超过3300亿港元。其中,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兼具红筹和蓝筹概念,与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同属行业龙头股,市值巨大,交投活跃,令市场和投资者瞩目。
匠心打造精品 传承时代印记
坚持工匠精神和精品导向,是中海集团永恒的追求。公司牢固树立全员精品意识,以严格制度、严谨程序、严密组织实现产品形成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的质量监控,追求“过程精品、楼楼精品”,致力提供物超所值的产品与服务。从香港新机场客运大楼、西九龙填海、迪士尼乐园、中环填海、铜锣湾隧道、港珠澳大桥(香港接线-观景山至香港口岸段)、香港儿童医院等承建标志工程,到近年来的香港牛津道一号、歌赋岭、南區·左岸、启德1号等地产代表项目,这些精品项目熠熠生辉,为公司赢得业界和市场的良好口碑,形成了客似云来、生意兴隆的良性循环,开辟了跨越发展的广阔天地。
l 重点承建工程介绍
1. 香港儿童医院
香港儿童医院是香港公营医疗体系内第一间集中提供大部分第三层医疗服务的儿童专科医院,能接受复杂、罕见及需要跨专科治理的儿科转介个案,提供高质素专科服务。医院位于九龙启德原南停机坪,工程合约额90.9亿港元,发展时间为2013年—2017年。
香港儿童医院共有两幢大楼,总面积约为152,700平方米,有468张病床,提供住院及日间医院服务,医院还有科研和培训的设施。大楼内设有综合康复中心、主要手术室、临床化验室、研究化验室、医院数据中心、教育和培训设施、住院服务设施,以及日间医疗护理服务设施。
香港儿童医院项目获环保建筑大奖2016之新建筑类别优异奖。
2. 港珠澳大桥(香港接线观景山至香港口岸段)
港珠澳大桥为世界上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建成后香港与珠海、澳门的车程将由目前的四小时缩减为半个多小时,对推动三地经济及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本项目位于机场新填海区,工程合约额为88.75亿港元,发展时间为2012年—2017年,主要包括设计及建造机场东岸约23公顷的新填海区,一条由新填海区延伸至观景山长约1.15公里的隧道,新填海区长约1.5公里的地面道路,新填海区上的一个公路营运和维修区域,以及相关的其他交通配套设施、机电、渠务以及绿化等工程。
该项目获建造业安全奖励计划2016/2017表现优异奖。
3. 中环湾仔绕道-铜锣湾避风塘段隧道
中环湾仔绕道项目及东区走廊连接路是一条位于香港岛北岸的策略性干道,目的在于减轻目前告士打道、夏悫道及干诺道中的交通拥堵情况。当绕道建成后,从中环驾车前往北角东区走廊只需约5分钟。
本项目位于香港岛北岸,工程合约额为53.77亿港元,发展时间为2010年—2016年,主要包括建造位于前湾仔公众货物装卸区和铜锣湾避风塘的587m明挖海底隧道;下穿红磡海底隧道的167m暗挖隧道,共长754m,其终点与中环湾仔绕道的另一项目北角填海相接。
该项目在2016年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的官方杂志《 New Civil Engineer》主办的“NCE Tunnelling Awards 2016”中获得“年度隧道工程(5亿美元以上)”大奖。
4. 香港新机场客运大楼
香港新机场客运大楼项目位于新界大屿山赤鱲角,工程合约额为101.3亿港元,发展时间为1995年—1997年??驮舜舐ヂジ甙瞬?东西纵向长1,300米,总建筑面绩达55万平方米。设有38个登机闹口,60个?;?。每年可处理旅客达3,500万人次。
此项目在1999年美国建筑博览会中,荣获二十世纪十大建筑成就奖,是亚洲区唯一获选的建筑项目。2002 年荣获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并于2012年荣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奖。
重点地产项目介绍
1. 启德一号
启德一号是香港启德新区首个“港人港地”政策实施后的大型发展项目,地盘面积合共1.64万平方米,发展面积共约8.18万平方米,计划兴建4幢30至32层高住宅大厦,13座5层高低密度住宅及面向未来启德地铁车站广场的两层高约2500平方米商业楼面,提供约1179个一房至四房住宅单位。
启德1号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很多新的技术及理念。该项目在主要的大立面中超过 50% 部分运用单元式玻璃幕墙系统,令其立面设计给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单元式幕墙在商业项目中获得了广泛使用,但由于成本较贵,在住宅项目中较为少见。启德1号单元式玻璃幕墙于工厂完成预制,施工现场进行吊装,大大减少了半单元式幕墙安装慢、易漏水、现场手工误差等问题。此外,室内设计中创新的铝质合成石长型洗手盆及内嵌百页连趟门等设计细节,既美观又实用,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
2. 南区·左岸
南区·左岸位处港岛南区极罕有临海地段,前临深湾游艇俱乐部,恬静的海湾停泊了数以百计的游艇及帆船,可远眺海洋公园及东博寮海峡,加上背靠翠绿山峦,景观得天独厚。项目占地面积为30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14万平方米,共两座大厦,采用了双子塔形式设计,住宅楼层29层,提供114户,标准单位实用面积164-175平方米,均为4房双套大宅。
从2016年第三季度现楼示范单位首次开放后,市场反应空前踊跃,经过三次大型推售,确立了市场上临海豪宅的领先地位。截至2017年5月底,项目累计售出近9成单位,连同车位,合计带来超52亿港元的收入,成绩骄人。
仁心聚众人 上阵子弟兵
回归20周年以来,中国建筑旗下中海集团坚持“扎根香港、服务社会”,通过在经营上坚持战略导向,在管理上追求精益求精、严格苛求,在组织与文化建设上以人为本,融合传统仁心仁义理念,不断推动经营管理、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的属地化进程,培养了一批高度本地化的“子弟兵队伍”。
作为驻港中资企业,中海集团积极贯彻“本地化”人力资源战略,截至目前,集团在香港地区员工总数达到7477人,其中香港本地员工7207人,占比达到96.4%,内派员工270人,占3.6%。集团通过积极的人力资源政策,发挥香港地区本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多年来培养了一批本地优秀员工担任公司重要领导岗位。在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高管层面,港聘员工孔祥兆、聂润荣、甘沃辉分别担任中国建筑国际(3311.HK)的副总裁、中国海外发展(688.HK)财务总监和中海物业集团(2669.HK)的财务副总监。在集团各级驻港单位的负责人层面,港聘员工宋曾雄、陈伟雄、游伟光均担任(兼任)中建香港房屋公司、中建香港土木公司、中国海外地产(港澳地产)的总经理职务。同时,中海集团为员工设立“长期服务奖”,员工为公司服务每满5年,将获得集团颁发的“服务金牌”,近5年内,就有12名港聘员工获得30年服务金牌。此外,中海集团积极组织各种关爱本地员工及家庭的活动,如每年的员工“团年饭”、“春茗”活动,拉近了公司与本地员工的距离,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在香港承建、香港中海地产、香港物业的各级领导团队中,处处活跃着香港员工的身影。这些香港“子弟兵”,为公司的发展贡献着智慧,挥洒着汗水。
已故中海集团副总经理张小杰先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1984年,他刚进公司不久,左边肺部破了一个大洞,必须动手术治疗。当时他刚加入公司几个月,公司规模也很小,但公司依然慷慨解囊,帮助他解决了医药费,并给他病假进行休养。1991年,他不幸患上鼻咽癌,治疗前前后后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公司再一次给予巨大支持,他很顺利地康复了。他生前曾感慨地说:“我的康复与公司领导的关心,同事们的鼓励与工作的承担密不可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有这样的企业文化和精神资源,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我这么幸运?!彼恢倍灾泻F笠滴幕娜诵曰卸鞑灰?他在中海整整工作了20多年,直到2007年初去世,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爱心担道义 责任永不忘
中海集团历来视企业公民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担当社会责任,回馈造福社会;特别是在香港,集团多年来长期支持公益事业,积极推动香港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文发展。集团于2005年成立中国海外爱心基金会,2009年正式注册,并设立“海无涯、爱无疆”公益品牌,以教育发展、绿色环保及扶贫赈灾三个领域为工作重点。截至2017年6月,集团在扶贫赈灾、捐资助学、襄助公益等方面累计捐赠超过1.56亿港元。2005年以来,中海集团将爱心投向内地的教育事业,至今独家捐建了12所希望小学,共为超过6,800名学生提供了教学机会。中国海外系列希望小学的捐建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社会反响,有效提升了公司品牌形象。
中海集团长期支持公益事业,连续八年与香港非盈利机构“亲切”合作,开展覆盖中港两地的青少年的教育发展类共融活动,将集团的公益理念逐步扩展到香港小区;多年来持续赞助并组织员工参加公益金“百万行”、“无止行”、“冲劲乐”等香港地区传统公益活动,其中集团已连续25年参加公益金“百万行”,积极参与本地大型公益活动;历年内地发生的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集团也主动为受影响灾区提供捐款,并倡议旗下单位包括香港员工响应赈灾活动。
自2010年开始,中海集团每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汇报公司在质量安全、环保公益、社区建设等社会责任各方面的工作成果,宣扬集团实行可持续性的社会责任理念,积极宣贯中建信条“拓展幸??占洹钡钠笠凳姑?融社会责任于企业经营,创造和谐共赢的社会和经济价值。近年来,中海集团相继获得联合国-环球爱心企业、香港社联“5年Plus商界展关怀”认证、香港杰出企业公民奖、中华慈善总会突出贡献奖、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等殊荣。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香港 中海 发展 建筑 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