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文化交流促进国家认同
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文化发展观察
“香江明月夜”庆中秋活动。
中国戏曲节。
“根与魂”展演系列活动。
艺海流金——内地与香港文化界交流活动。
“在家门口观展就像去到故宫一样!”“想不到在故宫都没看到的宝物这次看到了?!弊呓愀畚幕┪锕荻フ固?,红墙黄瓦让人仿佛置身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八代帝居——故宫养心殿文物展”正在此间举行,200多件养心殿珍贵文物首次走出故宫,在此展出。
连日来,内地和香港举办了多项文化活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充分展现了内地与香港20年来文化交融的成果。20年来,内地与香港的文化交流相互融合,文化产业相互合作,呈现了日益紧密、丰富、健康发展的态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交流格局,有力助推了中华文化在香港的传播与传承,对增进香港同胞对国家、对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发挥了积极作用。
1 形成了稳固的合作机制
香港因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环境,在文化上有着与众不同的烙印——既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又在中西交流与碰撞中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港文化。这种“既中且西”的多元文化赋予了香港迷人的多元文化气质。不过,不论香港文化以怎样一种形式表现,其与内地文化的交流从未停止,在香港回归之后,这种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中华传统文化对于香港的影响也愈发深刻。
早在2005年,香港就与内地签署了《内地与香港特区更紧密文化关系安排协议书》,以“互惠双赢、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为原则,规划了内地与香港在文化方面加强合作的领域和渠道,从机制上保证了与香港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自此以来,两地文化交流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平均每年活动逾600项,交流达7000人次,规模不断扩大、质量逐步提升,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文化交流格局。
中共十八大以来,双方在重大文化活动合作、文化遗产?;ぁ⑽幕菝穹?、文化产业合作、携手共推文化走向世界等方面合作全面深化,促进共同发展。文化部加强与香港开展重大文化活动合作,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依法文化施政。鼓励特区政府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参与和举办重大文化活动,支持香港实现成为国际文化大都会的愿景。
2015年12月,双方又签署了《内地与香港特区2016—2018年文化交流与合作执行计划》,这是在《内地与香港特区更紧密文化关系安排协议书》框架下的第一个年度合作执行计划,为两地文化交流注入新的活力。
2 打造了多个品牌活动
6月10日,“中国梦香江情——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杰出华人艺术名家书画联展”活动在香港开幕;5月28日,“香港交响乐团广州小天使交响乐团联袂音乐会”在广州市海珠区少年宫奏响……连日来,香港和内地纷纷举办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文化交流活动,其中一些活动早已成为品牌。
香港回归以来,内地与香港文化交流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文化艺术和人才培养不断融合发展。交流形式从临时性项目交流转向常态化品牌活动,从交流展示转向联合创作;交流内容从业界文化参访为主转向更加重视思想交流和青少年文化培育;交流主体从政府“唱主角”逐步转向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经过多年合作打造,“艺海流金——内地与港澳文化界交流活动”“欢乐春节”“香江明月夜”庆中秋活动、“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根与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故宫精品系列展”“中国戏曲节”等品牌项目持续不断地将内地文化艺术精品带到香港。这些活动不仅配合香港重要庆典、节日,营造欢乐祥和氛围,更将中华文化带入香港主流文化平台,推动香港社会文化多元融合,提升中华文化主体地位,增进香港民众对祖国的文化认同。同时,“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香港经典电影展映”“香港北京舞蹈双周”等活动在内地的影响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内地与香港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让内地观众更加直接了解和感受到香港文化艺术发展与精彩魅力。
两地还在现代艺术创作、文化遗产?;ぁ⑶嗌倌晡幕涣?、文化产业合作等方面联系非常紧密,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在非遗保护方面,香港共有10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有3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009年粤剧更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香港引起热烈反响?!吨泄褡迕窦湮囊占芍臼椤废愀劬肀嘧牍ぷ饕阉忱?,这对于促进香港挖掘文化精髓与历史资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完整表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内涵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青少年交流方面,“国粹香江校园行”“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等一系列面向香港青少年的示范性品牌项目,以文化讲座、田野调查、岗位实习、同辈交流等多种形式,帮助香港青年学生开阔眼界、增长学识、提高能力,尤其是加强其对国家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内地与香港青少年的交流互动与情感融合,夯实中华文化在港传承弘扬的基础。
3 文化成为情感的桥梁纽带
回归以来,内地与香港文化交流丰富多彩,项目年均交流量达750项、1万人次,较回归之初增长了一倍。这样的增长速度,体现出文化产业已成为内地与香港之间重要的合作产业。
香港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融贯中西文化的传统,有大批高素质的文化经营人才与文化管理人才,对国际文化市场情况、运作规则的研究以及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的开发和管理具有很强的优势,是国家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和桥梁。而内地文化资源丰厚,高水平文化艺术团体和人才完备,文化产业、文化市场发展建设的潜力巨大。内地与香港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对促进两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无疑具有不容忽视的强大推动力。
尤其重要的是,文化作为沟通心情和情感的桥梁纽带,对于增进香港市民的身份认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年在香港举行的大量文化交流类活动,从不同艺术维度来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无论是书画、戏曲,还是声乐、舞蹈,都能让香港市民对祖国的了解和认识更加入心,通过文化叩击内心深处,唤醒强烈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广州南沙开发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珠海横琴新区等重点地区的粤港澳文化产业园区,内地与香港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十载春华秋实?!笆濉笔逼谑谴俳幕比俜⒄构丶逼?,相信香港将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与内地携起手来,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出新的贡献。(记者 栾絮洁)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香港 文化 内地 合作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