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烧脑题”展现大学创新包容魅力
高考刚结束,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测试开始了,其中有一些“烧脑题”是这样的——山东大学考题:黑板和厕所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井盖都是圆的?南京大学考题:“梁?;蔽尾换纫砟瘢课裁辞幕袷鞘莞叩??华南理工大学考题:用物理知识解释“狮吼功”……
相比至少从省一级范围统一命题、依照标准答案统一批改的高考题,自主招生的题目无疑赋予了学校更大的自主性。学校也大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气质相投、思维对路的学生。值得庆幸的是,这些题看似“烧脑”,但没有标准答案,而且脑细胞的奔涌方向是正确的:调动常识与经验,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兴趣所在,以任何逻辑连贯、自圆其说具有思考深度的答案作答即可,而不是将脑细胞用于迎合出题人的心思,打磨出圆滑成熟的“套路”。
其实“烧脑神题”并非新鲜事物。陈寅恪先生就曾在文科考试中,出过一个对对子的“烧脑题”,题目是“孙行者”,要求学生对出下联。陈寅恪自己说这题主要考查词性、平仄声调、语汇和思想内涵,而他理想的答案有“祖冲之”“王引之”“胡适之”。细细品味这些“烧脑题”,它们的可贵之处在于有一股书卷味儿,展现了知识的包容性与多义性。同时,让“启发思索”代替了“给予知识”,让“发现价值”取代了“赋予意义”。高校老师和学生跨过了“标准答案”这一中间屏障,直接达致了思维的对话。
从某种程度说,自主招生的“烧脑题”也可成为展现大学精神的一个切入口,是大学求知求真所应呈现的样子。甚至,大学入学的“烧脑题”,也传达出一个信号:它们可视作人生阶段区分的界标。中学以前的人生,评价机制是相对单一的,规则也是清楚明晰的;在进入大学之后,无论是求学抑或是将来步入社会,面临的多是一个多义性、开放性的广阔世界,将不复存在一个确定无疑、权威可靠的答案,人生的方向将从“接纳”转向“寻找”。知识也好,意义也罢,重要的是在过程中细心寻找与自我建构。
这是大学的魅力所在。如今颇为流行大一和大四的对比照:从整齐划一、“灰头土脸”的高中模样,变为各具特色、自我欣赏的大学样貌。往小了说,是学生们爱“捯饬”了;从另一层面看,何尝不是对知识的涵养、人格的养成、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大学,也是一个启迪人认识自我的过程,起点就从思考问题的思维转换开始:梁?;拔摇痹趺纯?,而不是答案怎么说。
当然,这些“烧脑题”是否足够科学,是否还有改进空间,也是可以讨论的。但众多高校不约而同地亮出了“烧脑题”,至少可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大学精神的共识:真正的知识,是需要打开“脑洞”,展开想象的。德国诗人布莱希特说:“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之一?!毕M吧漳蕴狻彼瓜值木袷嬲沟奶?,也能广泛辐射,愿全社会都能品尝思考的快乐。(王子墨)
编辑:梁霄
关键词:烧脑题 创新 包容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