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互联网按下职业更替快进键
网约车司机、大数据分析师、酒店试睡员、无人机飞行员……如果十年前提起这些名词,听者一定会觉得你是在异想天开!职业种类的快速更替,正是时代飞速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国家人社部编制的2015版《职业分类大典》相比1999年版,新增347个职业,取消894个职业。当然,我想每一个人的真实感受比统计数字更加直观——十年前,连今天随处可见的快递小哥都还没大规?!俺龅馈蹦?!
太阳底下无新事,职业的更替其实一直都在发生,只不过在近十年来,在互联网领域表现得最为显著。电子行业有著名的“摩尔定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互联网职业的发展速度。没有网络,淘宝模特不可能月入过万元甚至数万元,电竞玩家可能还被斥为“不务正业”,网络主播更是没地方施展才华,更谈不上什么大数据、共享单车了。未来,这一领域的新职业还会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
除了表面上看到职业的变换以外,其实在更深层次,“职业”本身的社会内涵也发生了变化,这更值得细细观察。
比如,工作还应当是稳定长期的吗?互联网经济的风口总是不断切换,工作的改变也越来越快。很多新兴创业公司寿命不过几个月,从老板到员工,一年能换好几次工作。昨天还在搞“互联网肉夹馍”呢,今天又扎进了“社群经济”或者“知识付费”里。再者,以往人们认为一个人一般只有一份工作,但现在看看90后的名片,上面标识的职业往往有一长串,比如“翻译/猎头/自由作家/活动策划”等,没有三五个工作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这说明,更年轻的一代人享受在不同工作中的切换甚至“多线程操作”。对于这一群体,还出现了一个新的流行称呼——“斜杠青年”。
网络的发展、商业的进步、服务的细分,让今天的时代越来越多元。对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好事,无论你想到的想不到的,总有人给你更好的。但对劳动者而言,适应变化多端的就业市场,恐怕就困难多了。一招鲜吃遍天再也行不通了,迎合改变而不是抗拒改变,做好终身学习、随时重启的心理准备,才是不被拍死在沙滩上的王道。(张涨)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职业 互联网 更替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