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火星还是月球,哪里是人类飞往星辰的下一站?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题:火星还是月球,哪里是人类飞往星辰的下一站?
新华社记者
一个是遍地陨坑、已留下人类脚印、可遥望故乡的月球,一个是黄沙漫天、寂寞空旷、人迹未至的火星。
距离人类首次登月已经过去近50年,下一步人类应重返阔别多年的月球,还是出征更为陌生的火星?
在北京召开的2017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火星与月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国航天机构官员、科学家、工程师围绕火星探测、月球探测、载人深空探测等话题展开讨论。
“载人太空探索中,你最想去的目的地是哪?”这是大会对代表进行的现场调查中的一个问题,结果显示,火星比月球更受青睐。
火星:人类的梦想之地
由于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因此被认为是人类太空移民的第一选择。
曾经鼓舞无数人投身于太空探索,第二个登上月球、已87岁高龄的奥尔德林在本次大会上做了一场主旨报告,介绍如何利用引力,设计出地球与火星之间的循环轨道。按照他的设想,人类能在2039年前登陆火星,并在火星上建立永久居住点。
美国太空基金会策略与国际事务部高级副经理史蒂夫·艾森哈特说,奥尔德林花了近30年时间来研究这种到达火星的方式。虽然不代表美国政府或美国宇航局,但他和奥尔德林一样认为火星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目的地。
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说,人类要勇敢探索,挑战未来。月球见证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类探索太空的壮举,人类下一步要征服火星,征服其他星球,这是航天人的使命。尽管还没有载人探测火星计划,但中国已启动了火星无人探测工程,2020年将发射火星探测器,2021年到达火星。
也有很多与会代表认为,人类登陆火星的梦想还太为遥远,通往数亿公里外的火星之路曲折又漫长,不如先定一个小目标:重返月球,把月球作为去火星的试验场。
欧洲空间局局长简·沃纳说:“人类当然应该去火星,但我认为10年之内这是无法实现的。”
他说,现在的情况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时代已大为不同。如果人类要去火星,不能什么都从地球上带过去,得利用火星资源建造一些设施,应在火星上建立可持续的、不同用途的设施。要实现这一切,月球是距离最近的试验场,人类可以在月球上研发去火星以及去更遥远深空所需的技术。
月球:通往火星之路上的重要一步
热衷登月的欧洲空间局提出了建设“月球村”的计划,并在全球邀请合作伙伴加盟,包括中国。
沃纳说,从科学角度看,月球非常吸引人。那里是地球早期历史的自然档案馆,月球背面由于屏蔽了地球的干扰因而是望向宇宙深空的很好平台。从技术角度看,月球是新方法、新技术的试验场,例如发展可以利用当地资源的3D打印技术。
他说,“月球村”可作为人类探索月球的基地,也可作为探索火星的中转站,同时不排除包括采矿、旅游在内的商业计划。在未来探索火星的旅途中,“月球村”也可被当作一个重要的阶梯。
中国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透露,中国正与欧空局探讨合作建设“月球村”的计划?!霸虑虼濉钡慕ㄉ杩梢酝ü常拇蛴〉姆绞酵瓿?,即先用货运飞船将建设工具运送到月球表面,然后利用自带材料和月面材料在一周内完成一个月球屋的建设。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副主任伊藤康之说,日本人传统上有对月亮的崇尚?!拔颐钦獯思蟮厥艿桨⒉藜苹跋欤源擞蟹浅G逦募且?。”他表示,日本虽然也在讨论火星,但目前更倾向于分步走计划,因此月球探测可能会是日本下一步的目标。
德国航天中心委员会主席帕斯卡尔·亨弗雷德说,把人送上火星非常困难,如何才能筹集到那么多的经费?“我们应该一步步来,月球是我们通往火星之路上重要的一步?!?/p>
中国人:2030年有望登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吴燕生在本次大会上透露,中国已开展载人登月概念研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也在会上说,中国正在进行载人登月的预研和前期准备工作,虽然还没有立项,但时间应该不会太长。而他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预计,中国航天员会在2030年前后登月。
当被问及是否打算登月,杨利伟表示自己一直在参加训练,根据工作需要,能随时参加任务,“如果有机会,我想登月,没问题?!?/p>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探月三期工程副总设计师孙为钢在披露嫦娥五号飞行方案时说,之所以采用了一种相对复杂的技术方案,是因为“再把运载能力和探测器扩大些,并增加生命保障系统,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就具备了载人登月的能力”。
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说,月球是人类离开地球迈向深空的跳板。当前,传统航天大国和新兴航天国家都有月球探测活动的规划。欧空局提出的建设“月球村”等概念,也是中国长远的目标。
他说,对于后续的月球探测,中国正在概念设计和规划研究,把重点放在月球南极。对于月球南极的水以及南极永久阴影区的探测酝酿着更重大的科学发现。中国推动月球南极探测的国际合作,可合作建设月球科研站,包括建设能源长期供给、自主运行的月球基础设施以及开展长期科学实验。
火箭:去往深空的交通工具
缺少更强大的运载工具是人类还无法在红色星球上漫步,无法走向更遥远深空的一个主要原因。
美国科技梦想家马斯克一直憧憬着将人类送往火星,为此创立的SpaceX太空探索公司正在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研制重型猎鹰火箭。作为这一计划的铺垫,SpaceX投入巨资研发火箭回收技术,以期能大大降低移民火星的费用。
中国在研制新型运载工具方面也在奋起直追,已经成功研制并发射了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六号和长征七号,还将研制运载能力更高的重型火箭。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科技委主任鲁宇在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透露,中国正在开展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主要用于未来的深空探测,特别是建立月球基地、载人登月等方面的需求。正在研制的重型运载火箭暂时代称长征九号,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将达140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将达50吨,目标是在2028年到2030年前后首飞。
他说,中国也在开展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包括伞降回收和垂直起降技术,目前完成了部分试验验证,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中国明确了发展升力体式重复使用运载器“三步走”的发展思路,即从火箭动力部分重复使用,到火箭动力完全重复使用,最后是发展组合动力飞行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国庆认为,航天运输系统正在由“解决如何进入空间”问题转向“解决如何低成本进入空间”问题,低成本进入空间成为各航天大国的重点发展方向。然而,航天发射要求高可靠性、安全性,可重复使用运输系统在这方面会面临较大技术挑战。
国际合作:太空共赢
来自不同国度的航天界代表表达了一致的看法:远征其他星球,任何国家都难以凭借一国之力独立完成,无论去火星还是月球,都需要国际合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国际宇航联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说,国际合作成为太空探索的主流。太空探索任何一个工程都要投入高额费用,工程难度高,风险巨大,大家都希望发挥全人类的智慧,开展国际合作。如果能集中全球智慧,就可以快速实现太空探索目标,化解技术风险,分摊经费,对各个国家都是有利的。
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在大会上提出了月球合作探索的倡议:“遵循国际法律,和平利用空间,开展月球探测,共谋人类福祉,我们倡议以月球探测和科研为先导,为未来国际月球村和国际科研站奠定基础,按照开放合作、共担风险、成果共享的原则,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各国共同参与。”
他说,欢迎国际航天机构与中国合作,共同推动探月发展。同时各国航天局也应该加强政府间的协同和统筹协调,实现月球探测任务最终成果最大化,推动各国的空间技术、空间科学、空间应用的协调发展。
对于中国提出的探月合作,欧空局局长简·沃纳说:“这正是我所期待的,中国的计划可以很完美地契合欧空局提出的月球村计划。我们已经和中国国家航天局的官员有过讨论?!?/p>
“相比太空竞赛,我认为合作总是好的,全球合作更好。我希望太空合作能超越地球上的?;N颐遣挥χ馗蠢投?,而应联合起来,用同样的钱做更多的事?!蔽帜伤?。(记者喻菲、全晓书、刘陆、白国龙、左为)(完)
编辑:秦云
关键词:火星 月球 全球航天探索大会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