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中青报:男子被困珠峰 别急着指责“见死不救”者
在处于“生命边缘”的情况下,如果经过的人将氧气给被困者,很可能是一命换一命,在极端条件下“见死不救”,既不需要承担道德责任,更不应该遭受无端的指责。
近日,一则“男子登珠峰倒地,上百人经过却无动于衷”的新闻引发了热议。事发在5月21日夜晚,夏尔巴人桑吉和他的巴基斯坦客户阿卜杜尔,倒在珠峰海拔8600米处的雪地上无法动弹,他们刚从珠峰峰顶下来,氧气瓶内氧气已耗尽。救援者莫里茨表示,他对人性的冷漠感到失望,对某些公司的虚伪感到愤怒。(红星新闻6月7日)
在各种“倒地无人救”的新闻中,几乎每一次外界的评判,都会指责旁观者无动于衷、人性冷漠,可在一些极端条件下,如果还用这种惯性视角来看待,那么就会很难分清是非。按照人道主义的观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肯定是首要选择,但具体到“男子登珠峰倒地”的事件,旁观者不救,是有现实的困境;救了,也无须拔高。
选择“无动于衷”“人性冷漠”等字眼,描摹出的明显是一幅对错立断的场景,然而,它却忽略了“具体情况应该具体分析”。如果在一般的环境中,“无人救援”肯定是一种社会问题,自然该遭受指责,可此事恰恰发生在8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上,由于缺氧、严寒、山路陡峭有积雪等因素,加之七八级乃至十级以上大风的恶劣环境下,即便是专业的登山运动员,也无法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如果这时候不假思索地选择救援,不仅对被困者无益,反而还会加大施救者的风险。
我看过一篇关于登山的文章,里面有一段写道:“沿路有很多尸体,因为低温保存完好,就像还活着一样,但是登顶的人不会去多看一眼,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影响自己的节奏,并很可能致命?!倍杂诘巧秸呃此?,在普通山峰进行施救尚且困难重重,更不用说在海拔8000多米的高寒地带。
处于“生命禁区”,任何一次救援都要冒着巨大的风险,救人能够成功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如果我们把表达置换一下,改为“男子登珠峰倒地被困,上百人施救无果”,这会是怎样一种效果?更多人会不会又觉得集体施救的代价太大?同理,在此事中,很多标榜人道主义的人就是将道德的支配力过于拔高了,在他们看来,“救人是天经地义,不救才是人性的冷漠。”
这当然不是冷漠,在处于“生命边缘”的情况下,如果经过的人将氧气给被困者,很可能是一命换一命,在极端条件下“见死不救”,既不需要承担道德责任,更不应该遭受无端的指责。
目前外界对于此事的看法,多是站在一般角度来评判这样的极端个例,进而站在道德高度,标榜一种所谓的“人性光辉”,其实,这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道德绑架?它非但不是一种良知的回归,反而更像是误导。别总是认为无人施救就是社会和人性的冷漠,也别总是拿着“人道主义”说事,绝地救援的前提,是量力而行,而尊重人道主义的基础,是拒绝道德绑架。
编辑:梁霄
关键词:男子 珠峰 见死不救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