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王潮歌:艺术最大的力量源于击中人心
原标题:艺术最大的力量源于击中人心
潮,有一种解释是引领时尚、富有个性、思想前卫。王潮歌就是这样一个名如其人的“潮人”。在业界,王潮歌被誉为“中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导演”,而她觉得这种创新源自于价值观。
2004年,王潮歌开创了中国实景演出之先河;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她成为三大核心创意成员之一。
而近10年,王潮歌又她带领着创作团队从最初的“印象系列”1.0,跨越到独立创作的“又见系列”2.0,并正在孕育、实现自我突破的“只有系列”3.0。
除了导演,王潮歌还是一个极具个性魅力的人。尤其是其丰富而直接的语言风格,让人印象深刻。网络上至今仍流传着网友编辑的“王潮歌语录”。
挖掘一个地方的文化,要提纯出那里人们的精神
Q:现在提到旅游有个热词叫文化旅游产业,从“印象系列”开始,您的作品被业界称为“文化旅游体验的范例”,您如何看待目前国内的旅游产业?
A: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现在我随便找一个人,不管是80后、90后,还是70后、60后,问问他都去过我们国家哪里了?回答的结果会让你非常吃惊,比较少。你说没有去过西藏,不丢人;但没有去过巴黎,有点不太对劲,我觉得这就有点问题。现如今旅游业已经从1.0、2.0更新到3.0时代了,但咱们的旅游还属于BB机时代。还在看景,还在看一棵迎客松歪着呢。看自然风光,只是最初级的,你还应该看那里的人民,看看他们如何生活。你应该看文化,那儿的博物馆去过吗?如果没去过,你怎么说了解它?到了3.0阶段,我认为一定要有文化意识,要看景点、看人民、看文化。
Q:这其中需要游客意识的转变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作为艺术家,您在创作中是如何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又如何通过作品来表现?
A:再加上政府,这三块一起努力才行。我刚开始做作品的时候,很多人说那你的作品一定是低端的,因为绝大多数的旅游景点演出就是那样的。他说得对不对呢?不对。但是,他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因为确实,我们看到一些极为低端的歌舞表演把景区或者当地的文化弄坏了。我觉得挖掘一个地方的文化不是把普通的风土人情展示了,而是非常认真地把他们的精神提纯出来,再用艺术放大,传递给观众。比如一些人看了《又见平?!氛獠孔髌?他们会说这是一个活着的古城,一部活着的精神。我们刚去平遥的时候,你会在当地看到一些人光着膀子,把脏水泼到街上。但现在去你会发现,那里的文明程度在一点一点地提升,他们会说自己是平遥人,内心的自豪感越来越强,同时也会获得别人对当地的尊敬。
创新不是精神,而是一种力量,即创造的能力
Q:作为国内实景演出的开创者,从您的“印象系列”到十年之后的“又见系列”,总能看到不一样的作品以及您在不同阶段的自我超越。您的这些创意是怎么产生的?
A: 其实最初都是非常微小的触发。比如,当初做第一个作品《印象·刘三姐》的时候,是和张艺谋、樊跃一起,这个戏原来是想做一个室外歌剧,但我觉得那就叫戏,跟实景演出没关系。什么叫实景?山在里头嘛,水在里头嘛,云霞、月亮在里头嘛。所以,我认为大自然是我的演员,我要如何跟大自然达成默契,这才是实景演出最根本的。
在“又见系列”中,从编剧到导演,都是我一个人做。从平遥到五台山再到敦煌,我在剧场里面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观演模式,要走着看,没有座椅了,演员在哪,你都不知道。现在我又翻篇了,准备做一个新的系列,叫“只有系列”。我试图把剧场扩大到无限,非常大,从开始走进去你就会被情景化、戏剧化,你想喝一杯茶,或者睡觉、吃饭都可以?;蛐?它可以成为中国的迪士尼、海洋世界。我想试试,万一成了呢?有一天把它留给我们的子孙们,说“走,看看我们中国的园子”。
Q:外界评价您用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王潮歌是中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导演。这种创新精神源自什么?
A:我觉得是源自于价值观。对于我来说,作为一个艺术家把作品完全想成自己的是可耻的。我觉得自己作品最大的力量是能够击中人心,让更多的受众能够理解到我想告诉他们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对他人是有用的。我不认为一个艺术家应该是自娱自乐的,他应该有一种能力,像菩萨一样,有普渡的意识,这是我的价值观。所以,我会很辛苦,很累。但是我不会抱怨,我愿意这样做。另外,就是你一定得有这样的创造力。创造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它与生俱来。突破别人就够呛,突破自己一次再一次,真的很困难。
在谈论商业与艺术的关系时,一定是艺术为先
Q:除了导演,您还是自如文化创始人,您如何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作品?如何平衡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A:我觉得一定要有先后,一定是艺术为先,商业不能反过来指导艺术。现在经常有一些调查公司,上来先给老板分析,我们要弄多少量级的。弄明白之后才说我们做什么样的东西,这就反了。比如,做一个电影,有人就会说看谁有票房?小鲜肉有票房,大牌有票房,用两句网络流行用语有票房,再拿着这些编一个故事。然后,你希望我买账,我不买账,我真的不觉得好。
Q:您曾经感慨于中国文化创意的匮乏,这种匮乏背后的原因何在?
A:我觉得文化创意一定会成为产业,但是这个口号提出的时间不长,需要一个过程。过去,我们的文化叫事业,艺术家是怎么创作作品的呢?上边给你一个题材,拨一笔款,你就开始创作了。这样的创作并非是由内而发的。观众更是这样,没有文化消费的意识。两百块钱吃顿饭,谁也不说贵,但说要两百块钱买张票看戏,哎呦不得了,多大的事啊!这说明文化消费与文化创作的意识,还都没有纳入到文化创意产业的逻辑里去。
人活一世,能否因你来过而有更多人获益
Q:在《印象·刘三姐》公演10年的时候,有人做了一个统计,这台投资不到一亿的演出总票房已超过8亿,上演4000多场,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和就业的一个模式。您也曾表示,希望演出能改变当地及周边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这是出于您的某种价值观吗?
A:我有一个座右铭,就是人活一世,能否因为你来过,这个世界因你而有更多人获益,这些人最好你都不认识。就好比我当时在伦敦奥运会开幕上感受到的:那些在台上出现过的人,都是为人类的文明做过巨大贡献的。这其中包括像《哈里波特》的作者罗琳,即便有一天她去世了也没有关系,你的孩子、你孩子的孩子都不能忽略她。你看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人家一上来就没有跟你拼场景、拼人。英国并不大,但是他们产生的那些巨匠都是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上。
Q:您有这样的座右铭,最终还是反映到您的作品上了。如果把它看成是一种艺术家的格局的话,又是如何影响您对工作与生活的态度的呢?
A:我确实是以这样的方式工作的,记得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来到中国大学讲演,有人问他是怎么做到世界500强的。他的回答是:我只想让人跟人能沟通,无缝对接。我想的也是这些,哪怕你只看了我一个作品,从此之后想清楚一件事情,那就很好了。我经常是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从很微小的人的情感出发,其实我的很多想法就是这么诞生的。
记者手记
北京798园区内北侧有一处旧厂仓改建的四层小楼,低调而幽静,便是王潮歌的工作室。记者应邀在此等候采访,刚一进入门厅便被一整面的照片墙黏住了眼。上面悬挂着不同主题的实景演出的剧照,其中有一张王潮歌本人的照片:她身着工作装,站在一处土坡上,手中拿着一支大喇叭,表情专注而威严,像是一位女将军在指挥一场战斗。
工作中的王潮歌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全情投入、力求完美、不断突破。
王潮歌曾经这样称赞自己的搭档张艺谋,“他是这是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艺术才华和精力旺盛都是超过常人的,而且他比我更勤奋?!?/p>
或许,了不起的艺术家都有这样的特质:极高的天分,极度的勤奋,极大的热忱。艺术创作没天分不行,光有天分不够勤奋不行,而到了自我突破的阶段,则需要超常的付出以及源自于生命本质的热忱。所以,王潮歌说:“超越别人已属不容易,突破自己更是难上加难,我是一个极度勤奋的人,为了一个作品我可以把吃饭、睡觉、生病这样的事都放在后面?!?/p>
在王潮歌眼中,山川、树木、河流……世间万物没有边界,都可以被艺术化。这让人想起前不久,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法国自然类纪录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在谈其艺术创作时,阐释对生命的辽阔与无限的认知。而这似乎与王潮歌所秉持的价值观有某种相似,在他们的作品中,投映着艺术家们对这个世界的哲思与预见。
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中有一个观点,叫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而王潮歌说,一个艺术家不该自我欣赏,而要用作品普渡他人?;蛐?这属于另一位艺术家所映衬的第三重境界。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艺术 文化 旅游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