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清代故宫为何火灾少?管理更严格并使用避雷装置
明代嘉靖、万历两朝火灾数量尤其多,嘉靖当政45年,发生火灾14起,平均每3.2年便有一起,而清代康熙朝时,61年只发生了一起。
首先,明代故宫格局更密集。嘉靖皇帝曾说:“宫中地狭而屋多,且屋宇相连,所以火灾频发,且每每连烧。我闻南京宫中诸门皆砖砌,不用木。固知圣祖虑深。”嘉靖虽指示被火灾焚毁的房屋不必重建,尽可能留出空地,但推行不力。李自成兵败北京时,将故宫中许多建筑焚毁。清朝重建时,则更多考虑了防火因素,设置了防火墙、隔火殿等。
其次,清代管理更严格。明代很多次火灾是因宫内太监放鞭炮造成的,清代顺治时,也曾因宫女吸烟引燃绳堆,烧毁绳子3万多斤,炮车200余辆及仓库120多间??滴跏?,御膳房太监用火不慎,烧毁了太和殿,康熙命令将6人斩首,通过严刑峻法,震慑了手下人。
其三,清代注意使用避雷装置。明代雷击引发故宫火灾多达16起,清代则在故宫中安装了类似避雷针的装置,康熙年间来中国的法国人戴马甘曾记述说:“中国屋脊两端,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头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接一条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辈还笔比瞬惶芾渍氲脑?,所以清代依然有雷击引发火灾的个案。
其四,救火科技更成熟。清代故宫配置了大量激筒(又称唧筒),利用活塞原理,将水射向火焰,又称“水铳”,特别是西方传教士邓玉函参与了设计,这种“水铳”效果奇佳,所谓“但有此器则五六人可代数百人之用,又不空费一滴水,不拘多高多远,皆可立到,有似大雨喷空,无处不沾,不但可灭已焰之火,仍可预阻未燃之火”。据史料记载,“顺治初,唐某得水龙之制于日本”,成为故宫中消防利器。
宫殿建筑中大都采用粗梁胖柱,其意思就是它的承载能力要远远大于规范要求的,一般构件只用了承载能力的30%-40%。其优点是即使着火,也能支撑相当长的时间,给扑救赢得时间。
1987年8月,故宫内景阳宫因雷击起火,由于扑救不得法,延烧了3个小时,可燃烧中心雷公柱直径仅损失1/4,殿内主要承重构件损伤深度均不足5厘米。有老消防员指出,传统宫殿是重檐结构,防水效果极佳,外部怎样喷水都难进入,必须带水枪入屋内扑救。刚开始救火时,曾有故宫工作人员指出这一点,却未得到重视,结果白白耽误了3个小时,好在大殿未发生垮塌。而2008年韩国崇礼门发生大火时,消防人员因不了解相关知识,致其被焚毁,令人惋惜。
编辑:杨岚
关键词:故宫 火灾 清代 清代故宫 避雷装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