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喝茶工作室,同城空降服务同城附近喝茶网 ,qq官方月抛群入口,全国伴游大圈招聘全球高端私人定制社交平台

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中国减贫路上的传统手工艺人:工匠精神雕琢幸福生活

2017年06月01日 16:28 | 作者:张丹 | 来源:中国新闻社
分享到: 

中新社记者 张丹

火草是中国西南地区箐沟和山坡上常见的草本植物,6月正是其最繁茂的季节?!拔颐堑淖嫦扔没鸩荽瓿上咧迹圩宕撤味际腔鸩莶贾谱鞯??!比M村傈僳族村民罗富花坐在自家的民族工艺展示厅里,一边搓线一边向中新社记者介绍她准备大规模发展的“民族瑰宝”。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大营镇萂村的傈僳族民众世代居住在大山上,以种植玉米为主,生活清贫。2015年,萂村成为中国第一批旅游扶贫试点村,罗富花在政府的扶持下开起了农家乐,并设专区展示火草布纺织。

“最初只摆了一台织布机,单纯想展示下民族文化,没想到感兴趣的游客很多。”由于靠近佛教圣地鸡足山,罗富花家的农家乐生意十分红火,“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有,还有很多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我都想学英语了”,罗富花说。

随着客流量增大,价格近千元(人民币,下同)一米的火草布也开始走俏?!盎鸩莶贾谱鞴ば蚨?,制一件成衣要花几个月。但一套传统女装,曾有客人给出6000元的价格?!闭馊寐薷换ㄓ辛斯婺;⒄沟哪钔?。

“我想把村里有空闲的傈僳族妇女组织起来,一起发展火草布产业。”今年初,与家人反复商议后,罗富花贷款成立了公司,并把原有的一间展示厅扩展成了两层楼的小厂房。

“目前还在筹备阶段,我们打算开发价格适中的火草布系列产品,并拓展游客群体以外的销路?!倍韵乱徊椒⒄?,罗富花已有了思路。

“传统手工艺是脱贫攻坚中的重要资源,若能与市场接轨,规?;⒄?,将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北龃ㄏ匚榧窃览杷杀硎荆环矫嬉ψ龊么呈止ひ盏谋;び氪?,另一方面要为其提供平台,寻找进入市场的切入点。

位于宾川县西北的佛教圣地鸡足山,山上的100余座寺庙近年来相继开始修缮。李志军这两年都在鸡足山上的寺庙里做泥塑,每天收入120元。35公里外,父母在家乡大营镇排营村盖起了新房。

“我和他爸身体都有残疾,干不了重活,生活一直很苦?!崩钪揪穆杪枥钣衩匪?,长久以来,一家三口靠着1.6亩田和政府低保过活。大营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39户1113人,李志军家是其中之一。直至李志军学艺有成,家里的生活逐渐有了改观。

2007年,16岁的李志军不忍父母为生活所累,跟随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李兴成学习泥塑。

李兴成出生于排营村一个工艺世家,主要从事民族建筑、泥塑和彩绘?!拔壹宜拇际鞘忠杖?,收入一直不高,但随着近年来古建筑?;ぜ懊览鱿绱褰ㄉ璧耐平?,这门手艺吃香了?!苯ソサ?,李兴成从单打独斗到组队办厂,技师和学徒多时达400余人,工程遍布西南各省市,以及缅甸、美国。

近年来,中国官方多方面?;し俏镏饰幕挪懊窦浼家沾?,对老艺人实行“带徒传艺奖”,对年轻人实行“学徒有成奖”,鼓励传承活动进校园。同时促进有条件的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发展,带动一方民众致富?!霸颇鲜∶磕甓佳∷兔窦湟杖嗣夥呀敫咝=??!崩钚顺伤?,他目前就在云南省艺术学院和云南民族大学分别学习泥塑和民族建筑。

“穷过的人”李兴成在大理州多地举办技术培训,免费招收贫困户学艺、就业,希望学手艺能改变他们贫穷的命运?!凹家崭叱哪嗨芗际υ鹿ぷ士纱锛竿蛟词故且话愕氖忠?,每月也能赚取3000元左右?!崩钚顺伤?。

如今在大营镇,像李志军一样靠泥塑、彩绘手艺摆脱穷魔的已有几十人,这样的故事正在继续。

编辑:梁霄

关键词:中国 减贫 传统 手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