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教育不是给孩子设计人生
现实中有一些父母,代偿感特别强烈,在有了孩子之后,总想要从孩子身上找到自己不曾实现的梦想,要给孩子“设计”一个完美的人生。前航空发动机工程师邹智敏便是如此,在从事了10多年的航空工业后,他突然觉得自己走了一条“弯路”,工作中“生来死去的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于是转型为一个国学爱好者,并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去学国学。当同龄的孩子从幼儿园上到了小学,他的孩子同同却孤独地在私塾里背诵经典。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邹智敏的做法已经违反了国家义务教育法。根据规定,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国家统一安排的教育,是一种法律规定的义务,具有强制性,任何人即使是父母,都没有权力阻扰。所以,这是对同同本人法定权利的严重侵害。
侵害就是侵害,即使是打着爱孩子的旗号也依然是侵害。让孩子脱离正常的教学环境,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小伙伴的陪伴,这就是父亲所希望孩子拥有的“幸?!??长期在私塾里背一些国学经典,而这些所谓的“国学经典”,以小同同的年纪,又有多少能够真切领悟?这些经典本身,又或多或少存在需要被剔除的糟粕,这样一来,不仅教育权被禁锢,连思想的独立自主也被戮害。这种要给孩子设计人生的做法,从身心两个方面,都是对孩子权利的漠视与侵害。
爱孩子,就应该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想法应当受到尊重。即使是在父亲的严防死守下,同同还是发展出了对航空知识的兴趣,并且抽空自己制作了可以飞的航空模型,在小区里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不仅带给孩子成就感,还成为与其他孩子交流的途径?!白映懈敢怠?,父亲应该高兴才是??勺拗敲舻淖龇ㄈ词茄霞痈稍?,告诉孩子“回学校读书,不是我想要的发展方向,那样的话他的未来不会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辈⑶颐皇樟撕⒆拥姆尚型婢?,毁掉了精心制作的飞行模型。
这样做,孩子就会快乐吗?显然没有。这样做,只是父母的一种偏执和自私而已,简单说就是父母对孩子人生设计的发展方向,而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人生。13岁的孩子,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对整天上私塾背诵国学的教育已经厌烦透了,并且明确告诉父亲,上私塾很无聊,有时候老师甚至会打学生。有多次,都是由他父亲用强力架着他的胳膊送进去读经。
如果作为一种爱好,在正常的学校教育之外,读古籍经典,上点兴趣班,无可厚非。但同同父亲的做法,在孩子培养基本的逻辑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完全脱离正常的教育环境,一心埋头读经典,并且在孩子表达不满的时候,用强力迫使孩子进私塾,为的只是自己心中的信念,这是完全不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私有物品,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来看待,已经陷入到了一种偏执之中。
在正常的教育理念看来,同同已经表现得足够好了。有自己的想法,能够表达出来,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动手能力,但是,如果继续这种教育方式,这些宝贵的能力,会不会最终消失?无数案例已经表明,纯粹的私塾,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孩子方面,几乎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同同的未来,堪忧。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孩子 教育 人生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