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香港端午节里看民俗:放纸龙、龙舟竞渡、游龙舟水
新华社香港5月30日电(记者丁梓懿)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也是首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节日。在香港这座中西交融的城市,依然保留着不少端午节的传统民俗,如举行龙舟竞渡、“放纸龙”仪式、用龙舟进行祭祀、游龙舟水及吃粽子等。
上午8时许,沙田城门河龙舟赛道两侧挤满了观众。这是香港规模最大的龙舟竞赛之一,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赛事从上午8时30分开始,每隔10分钟便有一场比赛,参赛选手有节奏的呐喊声和观众热烈的欢呼声汇成一片,现场气氛持续高涨。
30日,香港仔、赤柱、大埔、沙田、西贡、屯门、长洲和大澳等多区举行龙舟竞渡,同时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其中,塔门龙舟竞渡特设“庆回归杯”赛事,西贡龙舟盛会除了传统龙舟竞赛外,还举办嘉年华,与市民及游客欢度端阳。
前来观赛的沙田居民曹小姐拿着相机,为正在比赛的龙舟队伍拍照。她对记者说:“今天早上特意吃过粽子,换上运动装备过来观看比赛。每年龙舟比赛,我都会过来看,沾个好意头,下午有时间的话还会去香港仔看比赛?!?/p>
香港人将划龙舟称为“扒龙舟”,这个习俗由来已久,最早有记录的端午龙舟竞赛是1919年在港岛东区北角举行的,随后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的竞渡大赛,近些年还会举办国际性的龙舟赛事。
人们普遍相信,龙舟具有灵性,扒过龙舟后会身体健康、全年顺景。在每次龙舟赛前,人们还会举行简单而隆重的“放纸龙”祈福仪式。纸龙身上印有“一帆风顺”等标语,祈求赛事顺利、风调雨顺。
“香港龙舟嘉年华”将于6月2日至4日在维港中环海滨举行。据主办方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林建岳日前介绍,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特设“纪念杯”,首次云集香港十八区龙舟队伍约5000名健儿参加,共27项赛事,规模为历年之最。此外,场内还将设有多个港式游戏摊位、巨型折纸龙舟、美食车等,预计将有10万人参与其中。
说到龙舟祭祀,大屿山大澳的龙舟祭祀还神仪式不得不提。五月初四早上,人们前往大澳各庙宇请神。到端午节当天,人们会一大早将神像放在龙舟上,沿着各水道巡游,岸边居民会焚香拜祭,巡游完毕就会送神回庙。而在西贡、大埔、香港仔等地的部分村落则有午夜划龙舟纪念祖先的习俗。
“游过龙舟水,百病衰气除,”居住在西贡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在端午节当天,他和邻居们在家吃完粽子、饮完茶后,便去观赏龙舟竞赛。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全家人还会到沙滩上晒晒太阳,或是浸泡在“龙舟水”里,沾沾好运气。
龙舟寓意吉祥,因此村民们都认为龙舟滑过的水是“大吉水”。四面环海的香港,沙细水清的海滩比比皆是,而端午节正值夏天,烈日炎炎,很讲“好意头”的香港人都会在端午假日到“龙舟水”里浸一浸、游一游。人们相信游“龙舟水”可以洗去霉气、辟走邪气、带来好运,祈求合家平安。
每逢端午节,“吃粽子”是全国各地的共同主题。早在半月前,香港各大饼店和超市就把粽子礼盒摆在显眼位置。集市或菜市场的摊位前,也可见到粽子的身影。无论是传统的广东粽、上海粽,还是创新的日韩粽、西方粽、甜品粽,都能买到。
在岭南地区,人们过端午节还有不少独特风俗。挂黄葛藤是客家地区的传统习俗,人们认为黄葛藤是驱邪之物。端午节当天,家家户户会在自家门前挂起黄葛藤,据说这样的民俗在客家地区已延续了千年。
“马拉溜”是一个与粽子有关的奇特风俗,从五月初一、二起,母亲会在孩子脖子上挂一个碱水粽,并叮嘱孩子要等到端午才能剥开吃掉,据说也是辟邪之用。
此外,还有晒“百日姜”、打午时水、送灾难、喝午时茶等风俗。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让这些传统民俗得以延续下来,将每年的端午节都过得多姿多彩,别具意义。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香港 端午节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