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今天我们怎样想象“文学”
早在跨进大学之门不久,我就知道了所谓“文学”并不是自明的存在。和很多文学青年一样,当初之所以选择中文系,是因为心里曾经有一个搞创作的梦,但真正上起文学课来,却见绝大多数都是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但因原本陷到创作梦里就不很深,所以非但没有感到幻灭,反而顿觉眼界大开:原来“文学”世界可以如此广阔丰富,既包括文学创作,也包括文学研究。后来读到章太炎的《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开篇那段话:“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更生出了心有戚戚焉之感。你看,章太炎不是毫不含糊地把研究“文”的学问称之为“文学”吗?
当然,章太炎所说的“文”,和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以虚构性的叙事和抒情作品为主体的“文学”不同,他把所有著于竹帛的文字亦即所有的文字书写皆视为“文学”,据许寿裳说,当年师从章太炎学习的鲁迅就觉得“先生诠释文学,范围过于宽泛”。章、鲁师徒之间这次关于“文学”的歧见,应该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文学史事件。鲁迅听章太炎讲学是在1908年,其时他已经从仙台医专返回东京,决意从事文艺,并正在翻译域外小说,其关心所在无疑主要是虚构性的叙事。而章太炎当然对已经渐成风潮的新文学,即以欧洲近代“文学”为模板的文学有所了解,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去努力张扬汉语脉络里包含范围更为宽泛的“大文学”;其发论看似复古,用意实在创新,和鲁迅一样,只不过取径不同而已。
“文学”内涵的伸缩变化,新旧嬗变,既是历史演进之结果,亦与有志于文学者在一定历史语境之中应着时代变化而提出的有关“文学”的构想或想象密切相关。那么,在今天的社会历史情境中,我们应该怎样想象“文学”?作为一个普通的文学从业者,在我看来,我们的文学应该是具有大气象、大境界的文学。这里所谓的“大”,并不是指写作的题材、主题或意象、情调,这些其实都不妨小,而是文学写作者(无论是作家还是评论家、研究者)的关怀应该大。茅盾曾称鲁迅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文学写作者应该学习鲁迅,涵育陶冶自己的人文主义情怀,关切人生,热爱人民,并由人及物,山川草木皆关情。中国文学本来即有这样的传统,且不说古代,即使在新文学谱系上,浪漫主义抒情杰作——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就曾高声地赞颂“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的“自我”与“他者”的和谐,强调“一切的一”和“一的一切”亦即人与万物的交融。这显然是对欧洲文艺复兴以来那种把“人”尤其是“个人”推到特权位置的思潮的反省和解构,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新传统”。
构想“大文学”势必涉及文学的边界问题。众所周知,由于现代知识和学术的分界,最终被普遍认可且已成为公众常识的,是以小说、戏剧和诗歌等文类为主要内容的“文学”,而不是章太炎所说的那样范围广泛的“文学”。内涵缩小,促使“文学”更偏重虚构性叙事或感性的言志抒情,要求文学写作者更具有想象力和对语言的特殊感受力。而与此同时,狭义化“文学”又使从业者特别是专业作家的生活与知识范围狭窄化。那么,文学写作者的想象力和感受力从何而来?这几乎是狭义的“现代文学”成立之后遭遇的普遍难题。尽管作家或诗人写作时可以自说自话,但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总是有所期待,怎样才能不辜负读者的期待?不拘囿在狭义的“文学”硬壳之内,扩大知识领域和生活领域,有意识地改造作为写作主体的自己,是一条必由之路。中外现代文学史上一些知名作家从文学之外的领域进入文学的经历,是很好的先例。古人所说的“工夫在诗外”,在现代也仍然适用。
以上所说的“文学写作者”,虽然主要是指作家和诗人,同时也适用于文学批评家(包括研究者)。现代文学的体制性特征之一,是批评家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常规性地参与文学作品的意义生产。如果批评家不满足于对作品发表肤浅的议论,不满足做依附于创作者的寄生物,而是想通过对文学文本的阐释表达有创造性的意见,努力汲取多学科知识,构建丰沛的主体同样是必要的。作为以中国文学为对象的批评家,即使以汉语文学为对象,也应该充分考虑中国文学的多民族特性,考虑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关联,努力在纵横交错的谱系上考察汉语文学。在此意义上,不妨说,现有的大学中文系的学科设置和课程设置,因大都限定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还不能为此提供相应的条件。好在中外汇通和跨学科合作已经渐成共识,学科重组的实验也在很多大学里施行,未来让人充满期待。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文学 今天 想象 章太炎 写作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