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身上长“痘”莫轻视 别让小“疖”闹了心
养痈为患,也作养痈遗患、养痈成患,意指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近日,皮肤科的一位患者就切身体会到了这一成语的含义。

如图所示,半月前,患者腹部生了一颗小“痘”,有微痛和痒等症状,因为位置偏,没大感觉,患者选择放任自流;但5天后,这颗不起眼的“痘”扩大了“疆域”,并且痛痒的症状愈加明显,患者到药店买了皮肤消炎药外敷;一个星期后,这颗“痘”建起了自己的“城堡”,周边发硬、结痂,后又流脓,至此,患者赶紧来到了医院皮肤科处理,原来这不是“痘”,而是“疖”。
“疖”是一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细菌感染性疾病。诱发因素有:高温环境、多汗、卫生习惯不佳、肥胖、糖尿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缺陷疾病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细菌,其他像是大肠杆菌、绿脓假单胞菌、链球菌等也可造成本病。
赵本山曾在小品《谁要买车》中笑言:“长在腰上的那叫闷头,长在屁股上的叫火疖子。”其实,任何有毛发的部位均可发病,尤以皮肤经常摩擦与多汗部位最常见,包括皮带下方、大腿前侧、臀部、会阴部、腋下与腰部。
上图正是“疖”发病的部分过程。它起初多为一浅表的毛囊炎性丘疹,随后炎症向下及周围发展,形成一硬结,顶端可出现黄白色脓栓,伴有红肿及疼痛。数天后硬结可变软,有波动感,可有脓液从破溃的脓栓排出。疖若是数目较多且经常反复,迁延不愈就成了“疖病”,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疖”发于小,但不可轻视。较小的脓肿是可能自行破溃,排脓而后炎症自行消退好转。在观察中的患者,可以进行温热湿敷处理。对已经软化化脓的皮肤脓肿,切开引流是最主要的处理方式,一般不建议针吸穿刺脓肿,脓液细菌培养往往是必要的。多数患者会给予外用及口服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头孢、大环内酯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可根据药敏选择适合的抗生素。不要小看一个简单的疖肿病,也有引起败血症的可能,尤其注意是否伴有全身系统症状,如发热,寒颤、倦怠等不适,应及时就医。另外值得提醒的是反复疖发作的患者,需要临床医师进一步排除可能潜在或伴随的其他病症。
“养痈为患”中的“痈”也确系皮肤科中的一类病,与“疖”同属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痈是数个相通的深部毛囊发炎,及周围组织感染,感染更深层的皮肤。形成一炎症性包块,伴有明显红肿、疼痛,持续数天后中央软化化脓、表面可出现多个脓栓。临床症状较重,可以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倦怠、发热、寒颤等不适。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患者 症状 皮肤 结痂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