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光明日报:“蓝鲸”游戏背后是青春期认同?;?/span>
近期,全球媒体不断曝光一个名叫“蓝鲸”的游戏,这是由俄罗斯一位心理学系大学生发明的死亡游戏。游戏的参与者被鼓励在50天内完成各种任务,包括每天清晨4时20分起床、割伤自己等,最后更会命令参与者结束自己的生命。据悉,目前这个游戏至少在十几个国家蔓延并导致青少年自残或死亡案例出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十多岁的青少年遵从一个看起来充满血腥和暴力的死亡游戏呢?
现有信息表明,“蓝鲸”游戏里充满心理陷阱。游戏的管理者会在新成员加入时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比如必须完成任务、提供身份证信息等。这是一种典型的通过承诺而获得依从的心理策略,其目的都是通过“登门槛效应”来构建参与者未来服从更加荒唐要求的虚拟情景。然后,再通过更多情境性因素的控制,逐步形成参与者的无意识习惯、自我知觉和自我卷入。虽然参与者可能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一些趣味、获得成就感,但这些“爱心炸弹”最终将导致悲剧的发生。
“蓝鲸”游戏的受害者大部分是10多岁的青少年。在青春期,青少年常?;峋醯米约翰辉俦桓改负图胰顺璋?,感到不被理解和孤独。而学业和就业上的压力,也会引发一部分人开始怀疑现实世界。种种“变故”都可能让青少年质疑父母、怀疑和抵触主流价值观,从而接受不良思想的感染。
尤其是青少年早期,往往是一个人开始寻找可融入群体、觉察自我成熟的时期,也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认同?;笔逼?。他们会有意识地对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和兴趣进行选择,不断尝试扮演新的社会角色,以此寻找能够带来社会肯定和心理满足的自我意象。最典型的是在社会情景和同伴压力下,通过模仿和服从某种特殊的行为来摆脱他们之前稚嫩的自我意象,比如,模仿成人抽烟、打架等行为?!袄毒ā庇蜗氛抢昧苏庵帧叭贤;?,一旦其语言和行为上的承诺与青少年个人心理形成联系,后果难以控制。
目前“蓝鲸”游戏蔓延的势头已经被我国有关部门及时控制,在处理这一虚拟世界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还应当看到“蓝鲸”游戏背后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其普遍性在于,青春期“认同?;敝拢嗌倌甑男形J窖≡裢嶙翊拥种浦髁魃缁峒壑倒鄣墓嬖?,偏信于不良文化思想。而特殊性则是在互联网时代,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融合,网络不良行为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更为广泛,防范的难度也更大。
“蓝鲸”游戏的出现是一种特别警示,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要从青少年自身发展的普遍性规律上入手,重点解决青春期的认同危机和自我迷失。包括加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构建,用多种教育方式,鼓励青少年坚持正确的信念。家长、学校和社会要相互配合,让青少年接触多样化、多种来源的信息,培养起自我识别和自我防御能力。要引导压力转向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方向,多使用青少年叙事者自己的故事来展现他们的世界,激发他们的自我说服能力。此外,还应净化互联网环境,清除不良社会思想和行为模式的传播源和传播路径,塑造有助于青少年良性发育的互联网空间,由此提升青少年对类似文化的免疫力。
(作者:田丰,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
编辑:梁霄
关键词:蓝鲸 游戏 青春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