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民进党当局执政一周年回顾之三:操弄“去中国化” 撕裂台湾社会
新华社台北5月19日电 题:操弄“去中国化” 撕裂台湾社会——民进党当局执政一周年回顾之三
新华社记者马玉洁 章利新 查文晔
民进党当局上台一年来,除了经济民生问题上的施政表现备受诟病外,其在岛内纵容、支持“去中国化”和“文化台独”,加快推行“台独史观”教化,被台湾主流舆论和各界有识之士批评为错估形势,挑衅大陆,造成社会不安和族群撕裂。
短短一年间,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动作频频:取消遥祭南京中山陵的仪式和清明遥祭黄帝陵典礼,废止对“去中国化”进行拨乱反正的“课纲微调”,拆除成龙赠送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院的“十二兽首”,停办抗战纪念展……。去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民进党当局不仅没有任何纪念活动,还企图惩处赴大陆参加纪念活动的台湾人士。
而今年4月,在郑成功收复台湾356周年祭典上,民进党当局打破半个多世纪的惯例,不再派内部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主祭,把祭典变相“降格”。此举也引发台湾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
此外,民进党当局对该党要角、民代和其他“独”派势力种种的“去中国化”言论视而不见,任其叫嚣鼓噪。对此,台湾世新大学教授游梓翔感慨道,台湾社会的友善、有礼都敌不过无止境的意识形态恶斗,斗完两蒋(蒋介石、蒋经国)斗孙中山,连孔子、妈祖也不放过。
台湾《中国时报》则评论指出,民进党执政后,日日高喊“转型正义”,其效果是仇恨之火在民间不断高升,使台湾社会更加撕裂。
去年8月,台当局领导人对台少数民族“道歉”时提出所谓“荷兰及郑成功政权对平埔族群屠杀和经济剥削”,被舆论视为“开了污名化郑成功的第一枪”。有历史学者指出,民进党的“史观”始终强调所谓的“台湾主体意识”,企图通过宣扬“多元化”,贬损中国历史文化在台湾的主体地位和影响,进而切割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塑造“台独”认同的社会基础。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学系主任胡幼伟表示,民进党重新执政以来,在文化政策方面以“转型正义”为主轴,执行政治斗争的政策,鼓吹“去中国化”。“民众不满的是,民进党当局把整个文化事业当成政治斗争的一部分。大家看到的只有斗争,而没有建设。”
台湾《联合报》的社论则指出,民进党以政治立场与意识形态剪裁的历史,非但找不到真相,反而更加深误解与仇恨。其“台独史观”拒绝与大陆产生任何政治或法律的联结,也极力自外于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其“自我殖民史观”则反映了一种错乱的历史灵魂。民进党执政一年来,社会陷入分化与报复的循环,台湾已被仇恨撕裂。
岛内智库机构近期公布的一项有关当局教育及文化施政的民调显示,有41.9%的民众对当局力推的“转型正义”表示不满,肯定者仅15.7%;有64.9%的民众对攸关青年未来的施政不满,肯定者仅13.5%。
中国国民党民意代表陈学圣表示,过去一年民进党当局民调支持度、满意度持续下滑,原因在于当局“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台湾给我的感觉就是社会分裂、无力弥合”。
“民进党现在的执政困境是,其意识形态宣传不符合两岸关系的实际状况。这是一个不愿意面对现实的执政当局。”胡幼伟说。
编辑:秦云
关键词:民进党 执政一周年 去中国化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