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台盟中央副主席杨?。河诹礁龃缶值慕岷系惴⒘?/span>

2016年4月25日至2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率台盟中央调研组一行赴重庆市调研。图为林文漪一行考察台资企业重庆元创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做好对台工作、积极争取民心是台盟的重要任务,要用新的视角来观察台湾民情,用柔性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做好青年一代的工作。这样,我们的声音才能‘入岛入耳入心’,才能真正履行好参政党的职责。”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副主席杨健告诉小编,作为由台湾省人士组成的参政党,台盟在对台联络方面有着天然的亲情、乡情优势。从协助引进台资,到推进两岸农业合作,以及促进两岸青年交流,台盟始终紧紧抓住国家工作大局与两岸关系发展大局的结合点,不忘使命。
人数虽少,声音不能小
台盟是我国八个民主党派中唯一带有地域特色、籍贯限定的参政党。台盟现在有多少成员?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是由台湾省人士组成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1947年11月12日,台盟在香港成立。目前,我们共在19个省、直辖市建立了组织,有成员3000多人。
“台湾”二字标志于党派名称之首,是因为台盟要继承和发扬台湾同胞的爱国爱乡光荣传统,为祖国和平统一和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这是我们的立盟之本和历史使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台盟时指出的,“推动两岸交流,共图民族伟大复兴之伟业,是台盟一以贯之的历史责任”。
因此,我们的参政议政工作始终坚持突出特色、选准角度,紧紧抓住国家工作大局与两岸关系发展大局的结合点,多关注台胞的反应,多从推动两岸互利合作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较于其他有数万、十几万成员的党派,台盟成员人数仅3000余人。在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中,你们如何以少当多,发挥作用?
我们人数虽少,但声音不能小。
台盟从2007年开始,我们每五年会制定一个《参政议政工作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今后五年6个领域的12项重点课题以及主要的工作机制,这对于我们集中力量、有的放矢地做好参政议政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我们在工作中特别注重提前做好规划,明确方向和目标,确保集中力量,劲往一处使。并且,我们还进行课题动态跟踪,合作机制和评估体制一环扣一环。
除了自身内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我们在外还积极借助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校的力量,共同开展调研,通过借助“外脑”的方式,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智库。
我们与一批研究经济民生、关注台湾问题的专家建立了制度化的长期联系,包括中国社科院、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改革基金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每次中共中央就经济工作、政府工作报告等重大问题征求民主党派意见之前,我们都会通过召开例会等形式,多方面了解和汲取这些专家的意见看法,将学者的专业研究角度与台盟的参政党角度相结合,最终形成我们的政策建议。
助台资“西进”
两岸议题备受关注,近年来台盟做了哪些调研和建言?
“台湾”二字标志于党派名称之首,我们自然要从两岸视角谋发展,从台胞角度谋合作。
党派大调研是我们工作的“牛鼻子”。
2012年,我们的大调研是在江西,就赣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以及江西4个相关地市融入海西发展的情况进行调研。
2013年的大调研是在福建省,围绕着“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先试作用,进一步深化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主题开展。早在2008年,我们就提出在海峡西岸设立经济区的设想,2011年,国务院批准海西经济区,并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4年,台盟首个专业台情研究机构重庆两岸经济研究所成立。这个研究所由台盟重庆市委会牵头组建,聘请相关的专家和台商作为顾问,就渝台两地投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促进两地的经济交流发展。
2015年,我们创新了大调研形式,把“台创园建设发展情况”作为重点调研专题。
2016年,围绕“台资参与中西部地区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创造新供给”主题,我们又分赴重庆、四川、陕西开展大调研。
事实上,7年前,在重庆,我们就做过“台资西进,IT先行”的调研。
与7年前的调研相比,2016年到重庆进行的调研有什么不同?
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从海西到环渤海,再到“西三角”,台资一路“北上西进”,我们也在持续关注、跟踪调研。两岸经贸关系密不可分,祖国大陆经济的一举一动,对台资都意味着新机遇。
2009年,着眼于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台盟提出了推进“台资西进,IT先行”的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的多个重要批示。国家工信部还专门召开了会议,针对台盟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对策措施。
当时,我们提出的建议包括,结合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在中西部重点地区和重点城市布局一批产业平台;推行“绿色通道”制度,建立中西部重点城市与台湾地区口岸突发事件应急合作机制等。
在关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将其与引导台资“西进”、推动两岸互利发展相结合,也促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合作项目。
以重庆为例,经过多年建设,重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全世界每3台电脑就有1台重庆制造。而台资企业在当地IT产业集群中占比达80%。
而2016年这次调研,我们了解到的数据是,截至2016年3月底,重庆市共有台资工业企业约800家,累计投资金额约300亿元人民币。
我们希望能通过此次大调研,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台资“西进”的作用和影响,助推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发展、开放发展。
台创园不是单纯的经济体
您刚才提到,2015年调研台湾农民创业园(以下简称台创园),创新了大调研形式,那是怎样的创新?当时为什么要做这个调研?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民革、台盟、台联联组会议时强调:要继续加强两岸同胞交流往来,实施惠及两岸同胞的政策法律措施,扩大台湾基层民众受益面和获得感。
我们选择以台创园为切入点开展调研,就是希望能够从这个小的切口出发,为推动两岸农业合作、发展现代农业乃至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这个大题目服务。
在两岸农业合作方面,我们之前也有过调查研究的基础。比如2010年,台盟中央曾与农业部签订《关于共同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备忘录》。在国台办、农业部的支持配合下,2011年,我们报送的有关台创园的调研报告,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的两次重要批示,有力地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2015年的这次调研,我们先后走访了全国10个省市,实地调查了解了祖国大陆29个台创园中的24个,是台盟开展调研工作以来覆盖面最广的一次;台盟在全国19个省市建有地方组织,在这次调研中,有14个地方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大调研,参与率达到8成;我们还首次实现了大调研在祖国大陆和岛内同时进行,我们组织了精干的队伍前往岛内,了解台湾基层农民、农会及乡镇公所相关人士的看法与建议,以便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情况。
这次大调研有何发现?
农业部调查显示,全国29家台创园中,20个设立独立管理机构,共吸引涉台企业1175家,其中966家为农业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2.2%;吸引台湾农民2340人。
我们调研认为,这还远远不够。
台创园的定位应十分明确——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体,而是一个蕴含鲜明政治内涵的经济合作平台与人员交流平台。
然而,目前,有部分地方仍按照普通开发区的思路建设台创园,把经济效益与招商引资作为首要目标,走上“土地财政”支撑园区建设的老路子。这不仅偏离了台创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影响了台创园的长远健康发展。
此外,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以及台创园在吸引两岸青年创业、挖掘文化内涵等方面功能不足,导致了有些园区发展处于停滞甚至退步的状况。
所以,我们建言,进一步明晰台创园在推动两岸农业交流、促进两岸基层民众往来中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推动台创园先行先试,助力大陆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拓展台创园在传承中华文化、吸引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多元功能。
比如,可将台创园打造成为两岸青年施展才华、创业就业的众创空间。我们已建议台创园内专门设立青年创业项目,有条件的也可设“青年创业园”。在当前大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建立专项培训、推广资金以及科技项目等,让两岸青年在共同奋斗中增进了解与认同。
入岛入耳入心
做好对台工作、积极争取民心是台盟的重要任务。台盟如何做台湾青年的工作?
2016年1月,我们搞了个创新,和台湾“雁博青年创业家协会”(简称雁博会)举办了首次台湾青年企业家国情区情培训班。
培训班以“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倡议为主题,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科技部、上海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为39名台湾青年企业家提供权威的政策介绍和有针对性的发展指导。
事实上,这个培训班最初源于2015年9月的“大江论坛”。当时,参加论坛的雁博会的台湾青年们主动跟我们提出这一要求。台湾青年渴望深入了解大陆、融入大陆的期待由此可见一斑。
“大江论坛”是台盟的品牌活动,首次论坛在2014年5月举办。
除此之外,我们还举办了“台湾大(中)学生海西乡土文化研习营”“京台文化研习营”“汉唐文化研习营”等品牌交流活动。我们希望通过文化研习和民俗交流让台湾青年了解大陆,参与到大陆的文化生活中。
根据您的经验和观察,如何让“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深入台胞人心?
我们以共同的历史记忆为纽带。
比如,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70周年。台盟各级组织举办了许多纪念活动,在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大会上,林文漪主席历数台湾同胞抗日贡献,力陈两岸命运一体,在两岸台胞中产生了强烈反响。我们还出版了台胞抗日系列丛书,让更多两岸同胞知道“祖国的抗日战争,台湾同胞没有缺席”。
另一方面,我们也很重视个体的经历和感受。比如,2015年,我们在上海接待了一批高中生,组织了体验式交流。
大陆的台籍人士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过来的。我们就组织他们对现在的青年进行言传身教,用亲情和乡情来促进交流。我们找了台商协会的老会长,他把孩子们都请到他家里。关于大陆的发展和两岸政策,乡亲们说的孩子们就更容易信服。
总之,要用新的视角来观察台湾民情,用柔性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做好青年一代的工作。这样,我们的声音才能“入岛入耳入心”,才能真正履行好参政党的职责。我们也一直在探索怎么和年轻人交流,力图为台湾青年的成长、成才、成功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本文采访时间为2016年。文/陈融雪,来源: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台盟中央 调研 两岸 台湾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